真丝防皱整理4-28
资料来源:水溶性封端型聚氨酯整理剂的应用研究及防皱机理的探讨,华东,刘建薪,华载文
摘自:印染助剂/2002(4);48-50
本试验采用本体聚合工艺和封端技术,合成了水溶性封端型PU预聚体整理剂[1].该整理剂用于丝绸整理,取得了满意的防皱效果,整理丝绸的湿态弹性角(经+纬)可从200度提高到300度.
一、试验
1、织物整理
经前处理和丝光处理的真丝电力纺.
(1)工艺流程
丝绸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80%)→预烘(100℃,2min) →焙烘(170℃,3min) →水洗→晾干
(2)整理液配方(g)
白制PU整理剂 0-20
JFC 1.5
催化剂 1
水 适量
二、结果与讨论
2.1 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2.1.1 整理剂浓度
确定整理刘合理用量的原则。是在保证整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整理剂浓度对丝绸整理效果及泛黄程度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整理剂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浓度% (对染液重) |
湿态折皱回复角/(°) |
白度% |
||
经向 |
纬向 |
T+W |
||
0 5 10 15 20 |
100 133 148 162 14l |
96 131 147 151 139 |
196 264 296 313 280 |
91 88 85.7 84.2 83.8 |
整理液组成:整理剂浓度如表1、0.2gJFC、1.5g氨基硅油,加水至100g。170℃焙烘,3min.
由表1可知。整理剂的浓度以10%-15%为宜。
2.1.2 焙烘温度
封端PU预聚体整理剂需要在整理、烘干后进行焙烘处理,使预聚体解除封闭,重新释放出反应性很强的-NCO基,并与丝纤维上的-NH 2、-COOH、-NH-及PU预聚体分子上的-NH-、-COOH等基团发生反应而生成网状交联结构.因此,焙烘就是确保整理剂分子充分解封后进行交联的过程.为此,研究了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及白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
|
图1和图2显示,焙供条件以170℃、3min为宜.
2.1.3 催化剂
为提高整理剂的整理效果及反应速度,使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充分交联,本试验选用3种代表性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催化剂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催化剂 |
湿态折皱回复角/(°) |
||
经向 |
纬向 |
T+W |
|
三乙醇胺 |
154 |
146 |
300 |
三乙胺 |
145 |
143 |
288 |
月桂酸二丁基锡 |
138 |
100 |
238 |
整理别组成:15g整理剂、1g催化剂。其余条件同表1.
由表2可知,三乙醇胺属路易斯碱,催化效果较好,三乙醇胺的加入对真丝电力纺的白度也有正面影响.
2.2 耐洗试验
表3 整理丝绸的耐洗试验
水洗次数 |
湿态折皱回复角/(°) |
||
经向 |
纬向 |
T+W |
|
0 |
146 |
132 |
278 |
2 |
140 |
130 |
270 |
2 |
135 |
127 |
263 |
3 |
136 |
126 |
262 |
4 |
135 |
128 |
263 |
5 |
137 |
125 |
262 |
洗涤条件:0.5%洗涤剂,室温机洗5min,清水漂洗,烘干.
表3显示,整理过的丝绸经前2次洗涤,湿态回复弹性有一定降低,而后面的洗涤,湿态回复弹性维持平稳几乎无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