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防毡缩4-25
资料来源:热反应型水性聚氨酯用于羊毛防缩整理的研究,查刘生 吴明元 杨建军
摘自:印染助剂1995(2);7-11
利用聚氨酯(PU)树脂覆盖于羊毛纤维表面,可使羊毛织物获得极佳的防缩效果。国外开始是将端异氰酸酯基(NCO)PU预聚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使用,这类防缩剂最早出现的商品牌号是Synthappret LKF。七十年代末水性聚氨酯羊毛防缩剂,代表性牌号有:德国的Synthappret BAP,澳大利亚的Sirolan BAP,日本的Elastron BAP。其中树脂是亚硫酸氢钠(NaHS03)对PU预聚体的封闭物,通过加热解封,形成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弹性膜,覆盖在羊毛表面,有防毡缩作用。l 实验部分
一、原料与整理液配方
1 原料
热反应型聚氨酯水溶液,自制,一般性能如下: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 轻微果香味 pH值 6.0 固含量(%) 20 粘度(mPa·s) 23.5 贮存期(月) >12 |
阴离子型羟基硅油乳液,含油量28%,蚌埠化工所产;
BX渗透剂,米色粉末.上海助剂厂产,
碳酸氢钠(NaHCO3)为化学纯试剂;
羊毛织片,精纺32/2S。含毛量100%。
2
整理液配方
浴比 1︰40
羊毛织片 100 热反应型聚氨酯水溶液 380 阴离子型羟基硅油乳液 80 NaHCO3 12 BX渗透剂 4 水 3300 |
3
整理要点
织片的pH调节在6,再用碳酸氢钠调节到7-8。
4 整理工艺流程
配制整理液→毛织片浸湿→离心脱水(轧余率60%-80%) →热处理(130℃×8min)→热水洗(70℃×10min)→干燥(120℃×6min)→成品
二、 结果与讨论
2.3 整理液pH值对防缩效果的影响
使用热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对羊毛织物进行防缩整理时,羊毛上所带有的酸碱度对防缩整理效果影响很大。通过试验,得知,热反应型水性PU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解封反应。因此在进行羊毛防缩整理时,整理液的pH值必须大于7,否则对织物基本上不起防缩作用,表2试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表2 整理液pH值对防缩效果的影响*
NaHCO3用量(g/L)** |
整理液 pH值 |
整理液形成凝胶的时间 (h,25℃) |
面积毡化 收缩率(%) |
0 |
6.5 |
>73 |
39.8 |
1 |
6.8 |
52 |
21.4 |
2 |
7.0 |
30 |
8.5 |
3 |
7.3 |
24 |
2.9 |
4 |
7.5 |
20 |
2.8 |
5 |
8.0 |
15 |
1.7 |
*毛织片pH=6.5,树脂附着量1.8-2.2%.
**NaHCO3用量以在每升整理液中的克数来表示
2.4 热处理条件对防缩效果的影响
使用热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对羊毛进行防缩整理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防缩效果的重要因素,热处理温度过低或时间太短,都会使交联反应进行得不完全,最终影响羊毛织物的防缩效果。通过试验我们确定热处理条件为l 30-140℃×8min。
2. 2. 5树脂附着量对防缩效果的影响
使用热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对羊毛织物进行防缩整理时,只有当羊毛纤维上树脂附着量达到一定值后。才能取得良好的防缩效果,如图2所示,树脂附着量过高,织物手感变差。因此我们确定树脂在羊毛纤维上的附着量以在1.5%-2.5%范围内为宜。
2.6全面性能测试结果
从整理后羊毛的扫描电镜照片上(见图4)也可以看出羊毛纤维表面被树脂覆盖,与图l比较,鳞片层基本看不见。
表4 羊毛衫整理后全面性能测试结果
测试项目 |
|
标准值* |
实测值 |
|
面积毡化收缩(%) |
≤8 |
2.8 |
||
松弛收缩 |
长度(%) |
≤10 |
0.3 |
|
|
宽度(%) |
≤8 |
0.3 |
|
顶破强度[kPa] |
≥294 |
584 |
||
腋下强力(N) |
≥68.6 |
97.0 |
||
起球(级) |
≥2-3 |
2-3 |
||
耐洗 |
原祥变化(级) |
3 |
3 |
|
毛布沾色(级) |
3 |
4-5 |
||
棉布沾色(级) |
3 |
4 |
||
耐汗渍 |
原样变化(级) |
3 |
4 |
|
毛布沾色(级) |
2-3 |
4-5 |
||
棉布沾色(级) |
2-3 |
3 |
||
耐水渍 |
原样变化(级) |
3 |
4 |
|
毛布沾色(级) |
2-3 |
4-5 |
||
棉布沾色(级) |
3 |
3 |
||
干摩(级) |
3 |
4 |
||
湿摩(级) |
2-3 |
2-3 |
||
*依据FZ73003-9l标准
聚氨酯树脂本身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如果与一定量的聚硅氧烷混合,对羊毛进行防缩整理,整理后的织物防缩效果不变.手感与纯羊毛基本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