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
低黄变氨基聚硅氧烷柔软剂
资料来源;陈荣圻(原载上海印染学术年会98年论文资料集392-397)
符书臻《纺织化学品免烫、柔软整理剂质量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p155-164
氨乙基亚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使用最普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氨基聚硅氧烷。它的侧链拥有二个氨基(伯氨和仲氨)、三个活泼氢原子。这种结构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由于氨基和活泼氢太多,容易造成泛黄。黄变现象是氢基氧化分解形成发色团(肟)造成的,而这种双胺型结构具有协同加速氧化作用,有利于形成发色团,使织物泛黄。通常氨值越高,黄变越严重;氨值降低,黄变缓解,柔软手感下降。
德国威克公司[3]对此进行了研究;对由不同氨基官能团作为侧链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性能测试。氨基包括伯氨基(-NH2)、仲氨基(-NHCH3,-NH-苯环)、叔氨基(-N(C2H5)2)及伯氨和仲氨基兼有(-NHCH2CH2NH2),比较各种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整理效果(图3)发现;白度、吸水性和易去污性按;伯→仲→叔氨基依次提高;兼有伯氨和仲氨基的常用氨基聚硅氧烷三种性能最差;柔软性以仲氨基最佳。因此仲氨基聚硅氧烷有可能获得最佳综合整理效果。
侧链仲氨基改性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双胺型聚硅氧烷的基础上对伯氨进行酰化保护,减少活泼氢。酰化剂有乙酸酐和丁内酯。酰化深度在原氨基硅氧烷中的30%~70%氮原子参予酰化时,能取得最佳整理效果,酰化程度过高会损害柔软效果。以丁内酯酰化剂开环反应,将伯氨基酰化为丁酰化氨基的聚硅氧烷,整理的织物的白度、亲水性
和易去污性较好,仅手感较差。酰化改性是优化氨基聚硅氧烷最有效的简便方法,它们的反应如下:
抗泛黄性有一定提高。另一途径是合成时引人新的硅烷偶联剂,一般选用仲氨基类型的偶联剂,以减轻双胺型聚硅氧烷的黄变;同时使亲水性、易去污性有所改善,获得最佳综合整理效果。例如威克公司的CWTl281是使用γ-环己基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反应如下;
将环己基仲氨基聚硅氧烷处理的织物,其白度几乎接近未整理的原织物的白度,适用于漂白织物和浅色织物的柔软整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