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性
柔软剂整理效果,除了采用硬度仪可以量化柔软度之外,有关滑、爽、糯、肥等不同上佳品味,仍沿用多人手试评分方法。不同柔软剂在柔软性,耐洗性,吸附速率,用量极限,对织物强力的影响,泛黄,可配伍性方面是各不相同的,价格也很悬殊。选用时应慎重考虑。
脂肪链与聚硅氧烷的柔软机理解释
资料来源;施予长,王祥兴;《柔软整理的机理和柔软剂的应用》1990年上海印染学术论文
陈荣圻(《染整科技》1999/No.4 p40)
疏水基烷基碳链对柔软效果的影响,可以认为,C一C单键能在保持键角109°28'的情况下,绕单键内旋转,使长键成无规则排列的卷曲状态,从而形成了分子的柔曲性,当在受外力的作用下,由于长链分子的柔软性,能赋于其延伸、收缩的活动性能。这样,柔软剂分子分布在纤维表面起着润滑作用,降低了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增加了织物平滑柔软性。
柔软作用与降低纤维摩擦系数虽属两种概念,但密切有关,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能获得柔软的手感,然而摩擦系数可以作为评定纤维柔软程度的主要因素而不能作为唯一的因素。摩擦系数分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低就意味着织物握在手中时,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纤维之间开始滑动,以致感到柔软。动摩擦系数是指用微弱的力压在一起的纤维,在缓慢滑动时的数值。在柔软整理中要求静、动摩擦系数都降低,但柔软感和降低静摩擦系数的关系更大。例如在粘胶长丝上分别施加二种不同的柔软剂,柔软剂甲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柔软剂乙为阳离子型柔软剂。二种柔软剂在纤维上的含量均为0·2%(owf),于2O℃RH65%条件下测得摩擦系数与柔软性之间关系如表所示。
表; 不同柔软剂对磨擦系数及柔软性的关系
软剂种类 |
μS |
μd |
柔软性 |
不加柔软剂 |
0.228 |
0.189 |
稍硬 |
柔软剂甲 |
0.208 |
0.170 |
较柔软 |
柔软剂乙 |
0.125 |
0.173 |
柔软、平滑。 |
表4中数据及柔软性显示,柔软剂乙适宜作为柔软整理剂用,μS降低最多,而μd降低没有柔软剂甲多。一般要求μS<μd,柔软剂甲降低μS程度不如乙,且μS>μd适宜作为纺织油剂,化纤拉伸剂和高速缝纫线的润滑剂,要求μd尽量低。阳离子型柔软剂有使μS大大降低的特征,所以经处理后织物手感非常柔软,且带有蜡质般的润滑感,应用效果十分良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但要注意;有些织物用多了织物易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