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资料库》织物酶处理》分类目录/2M5

 

纤维素酶的制备源

资料来源;濮振威等; 1996第四届全国后整理论文集P158-163

纤维素酶是一个大类,是指能分解纤维素的酶,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其酶源主要来自:绿色木霉(Trichoderma)、青霉fPenicelIium)和氧孢镰刀霉(Fsarium),一般由三种酶组分,(1)、内切β—(1,4)葡萄甙酶(Cx);(2)、外切β(1,4)葡萄甙酶(C1);(3)、β—(1,4)葡萄糖水解酶。内切酶作用快,有任意性,一般酶处理由它开路;外切酶从端部开始切断。作用慢、温和,葡萄糖水解酶是在它俩作用后再作用,这些酶都是"酸性酶";最适PH在4~5,最适温度范围在45~55。另外还有大家熟如的中性酶,酶源可能是Stachybotrys atra,酸性酶和中性酶在"生物石磨"加工中对背部再沾色(Back staining)有不同,在"生物抛光"加工中对强力损失后者少些,但后者价高而作用慢,因此目前多数用酸性酶,采用增大一些酶用量减少处理时间来改善,求得效益。目前的纤维素酶都以霉菌为酶源,它是孢外酶,对培养、富集、淬取较容易,有效益;由于酶源的不同,性质也就有不同。因为酶源为有生命的真菌,原是为了它自身的代谢要求而产生的酶的复合物,其组分不同是不难理解的,但纤维素酶的酶源也可来自某种细菌,如:Seko等人(日本)发现由一种牙孢杆菌Bacillas所得的纤维素酶,以它来处理棉,其强力损失可控制在2%,而柔软性等手感和亲水性与目前常用的酶相同。找酶源是个不易的工作,找到后又有培养取得要求酶的经济性问题,当前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定向培育,以取得酶,正是个热门。95年日文"染色工业"No、6上,扳口博修报导了这方面的新进展。先是对一般菌株进行分离,从中检出要求的酶,分离出要求的菌落进行霉的生物工程(由M一RNA中抽出C一DNA,再以此C一DNA使之进入宿主,然后大量生产),现在由日本生物工程株式会社已生产出名为SP640的纤维素酶,比原来市场上供应的Cellusoft效果好。减少起毛起球效果更好了,而强力撮失减少了,这将导致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与竞争,是个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