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科》资料库》织物防静电整理/2——我国织物防静电整理的由来与现状 |
我国织物防静电整理的由来与现状
七十年代初纯涤纶针织外衣在国内兴起,初期产品存在的问题有;经编的“脱散”,纬编的“起毛起球”,“静电”以及“熔融”。当时消费者对静电所引起的皮肤剌痒;裤管,裙子吸着在皮肤上;以及在干燥天气触摸外套时的电击感产生畏惧。对防止熔融,如;吸烟时烟灰不能掉在衣服上,北方商店里生炉子有烟囱的地方不可靠近,骑自行车摔破的地方(裤子)会祗留下一个融洞,等等。
当时,在国外化纤属低挡产品,有些外商到内地来做生意时,穿的针织外衣起毛起球十分严重,却并不在意。但在国内则是价格甚高的中高挡仿毛产品,这些毛病一度造成产品滞销和索赔。科研单位迅速响应,开展防静电,防起毛起球,防烟灰烫洞的研究。是所谓“涤纶针织外衣三防”。
不过十年左右,化纤行业推出的网络纤维有较好的防起毛起球功能,针织上采用涤盖棉组织,缓解了静电与熔融现象。近几年化纤工业推出的功能性纤维中有阻燃纤维,防静电纤维特别是纳米技术为功能性纤维提供了制作高质量产品的可能性。因此“三防”整理即将成为历史。但是,三防整理的研究资料,特别是防静电资料,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和解决静电现象,依然十分有用。防融整理至今还保持着功能性纤维所不能达到的指标高度。
目前,服装厂在裁剪过程中,需要使用防静电剂来解决;真丝绸,涤丝绸,台面叠布不齐和裁片吸着在一起的静电障碍。缝纫过程中,用高效润滑剂来降低磨擦系数减少高速缝纫机针发热,防止化纤面料融洞或化纤缝纫线断头。腈纶长毛绒梳理过程,静电植绒过程也都要使用防静电剂来确保加工质量。但是用于这类目的的防静电剂,不要求耐洗或者耐久。因此,祗要能提高纤维保湿,或者能较好染着在纤维上的导电性良好的水溶性,醇溶性季铵盐就可以满足防止静电障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