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防水织物加工史
相传殷周时代我国就有了蓑衣、斗笠这样的避雨工具,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拥有三千名水甲兵。最早的防水处理剂,用的是干性油如:桐油、亚麻仁油、荏油。将煮熟的干性油加催干剂,涂涮在;斗笠、布伞、纸伞、雨鞋、雨衣或织物上,空悬至干。这些产品都是不透气的,加工技术诀窍在熬油和催干剂的选用。处理后的织物有一定的气味,表面也有点发粘,特别是夏天.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合成纤维、橡胶、塑料、树脂等高分子相继投产,这些新材料对防水技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橡胶、塑料、脂肪酸无机交链、树脂交联等,划时代的防水纺织用品脱颖而出.特别是八十年代前后国外在超细纤维、高密织机、聚氨酯、氟代高分子合成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绝大多数外衣和特种防护用品都要适合于户外使用,因此防雨是一个普遍要求,织物防水整理必将作为一个热门科技鼎盛于世界。
必须看到,我们在这方面十分落后,现在能够做到的,也祗不过是引进设备、助剂、技术、做点纺织品加工而矣。本刊[织物防水整理]专题资料,除国内生产技术以外,还摘有部分国外信息资料,这些资料虽然不很具体,但可以供读者了解国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