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p 

表面粗糙度对拒水的影响

资料来源;染整工程第四册p133-148陶乃杰主编

    目前对接触角的测量尚有些争议,主要是在实际情况下,接触角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值,它的测量条件产生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或在固/液界面扩展 (取代固/气界面)后测量,其结果称前进接触角以θf表示;或在固/液界面缩小 (被固/气界面取代)后测量,其结果称后退接触角以θb表示。这两者数值往往不等,θfθb,两者的差值(θf-θb)称接触角滞后。

    造成接触角的滞后现象是由种种原因引起的,但主要是由于表面不平和表面不均匀,因为固体表面一般不是完全光滑的,其表面不平不仅影响接触角滞后,也影响接触角的数值。Wentzel指出,在一给定的几何面粗化以后,必具有较大的真实表面积。设真实表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用Y表示 (Y称为粗糙因子)。显然Y越大,表面越不平。它与接触角的关系可用Wentzel方程表示即,

        Y=cosθ'/ cosθ            (6)

θ'为在粗糙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θ为在平滑表面上的接触角,公式表明,粗糙面的cosθ'的绝对值总比平滑表面大。这就是说,当θ大于90°时表面粗化将使接触角变大,而θ小于90°时表面粗化将使接触角变小。

    实际上,织物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不仅表现在表面有凹凸不平,而且还具有大量的孔隙。所以,拒水性与织物的表面粗糙度和多孔性有一定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液体在具有小孔而粗糙的表面上的接触角(φ)与在相间物质的光滑平面上的接触角θ之间关系,如经验公式所示:

      cosφ=fscosθ-fa                    (7)

fsfa分别为多孔表面上平行于表面的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具有的固-液和液-气界面积(cm2)。如果fa=0,即不存在液-气界面,则fs相当于表面的粗糙度。从方程(7)可以看出,当θ<90°φ将随着fs的增大而减小,即属易于润湿的体系,由于表面凹凸则更易润湿,当θ30°φ将随着fs的增大而增大,即属难于润湿的体系则由于表面凹凸而更难润湿此外,φ总是随着fa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织物的结构在一定程度内越是松散,接触角越大,越有利于水滴的滚动流失,但容易产生透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