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在真丝抗皱整理中的应用研究qt20100618-1
许磊(1,2) 张蓉(3,4)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2,江苏省丝绸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苏州 215000; 3,国家丝绸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苏州 215000; 4,苏州纤维检验所,江苏苏州215000
原载:辽宁丝绸2010/1;6-8
【摘要】探讨了CA(柠檬酸)作为真丝织物抗皱整理剂的应用性能,对三乙醇胺用量,焙烘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工艺条件控制适当,对真丝织物的白度及强力影响较小,并可得到较好的防皱效果。
【关键词】柠檬酸;真丝;抗皱整理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89(2010)
1 前言
真丝织物有着手感柔软、滑爽,穿着舒适等优良特性。但真丝织物的抗皱性能很差,一般要对真丝织物进行抗皱处理。传统的抗皱整理剂一般都有甲醛释放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环保防皱整理剂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多元羧酸作为传统的N-羟甲基类整理剂的取代品,在棉、麻、粘胶、丝及其棉毛混纺织物防皱整理中是极具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多元羧酸作为无醛整理剂,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使分子间形成酯键交联,从而达到防皱效果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柠檬酸对真丝织物的抗皱整理性能,并讨论了影响柠檬酸防皱效果的几个因素。
2 实验
2.1 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真丝双绉03
药品:柠檬酸(CA)、三乙醇胺(TEA)、次磷酸钠均为分析纯,渗透剂JFC为工业级
仪器:HM-450型气压电动轧车,YG541B织物折皱弹性仪,DSBD-1型数字白度仪,YG026型织物强力机,LA-250型试验用热定型机。
2.2 试验方法
浴比1:10,温度
1)白度:
把试样叠成4层,在DSBD-l型数字白度仪上测试正反面,取平均值。
2)折皱回复角(缓弹):
按GB/T 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中的垂直法测定,以经+纬表示。
3)断裂强力
按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l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三乙醇胺(TEA)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表1不同三乙醇胺(TEA)用量整理效果比较
TEA用量% |
DWRA(°) |
WWRA(°) |
断裂强力N |
白度 |
3 |
292 |
263 |
292 |
71.6 |
4 |
289 |
260 |
295 |
72.5 |
5 |
287 |
258 |
298 |
75.9 |
6 |
279 |
253 |
298 |
76.6 |
8 |
275 |
249 |
302 |
78.2 |
注:整理工艺见
从表1可知,在同样的焙烘条件下,织物的白度随三乙醇胺(TEA)用量的增加而提高。TEA带有3个羟基,在焙烘的过程中,柠檬酸不仅会与蚕丝纤维蛋白质发生交联反应,而且也会与TEA的3个羟基发生交联反应,TEA所起的架桥作用可容许与几个柠檬酸分子连结,每一个这样相连结的柠檬酸均可与蚕丝分子、染料发生化学键作用,这样在纤维内部就可能会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加强了交联效果。TEA分子中的羟基也与-COOH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了以共价健和纤维相连的低分子量聚酯,从而增加了交联的平均长度,提高了真丝织物的断裂强度。综合各项考虑,最终确定TEA用量为5%。
3.2 柠檬酸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固定其他条件,仅改变柠檬酸的浓度,整理后的织物测定其性能,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柠檬酸浓度不断增加,干、湿折皱回复角不断增加,而白度及断裂强力则不断下降,但当柠檬酸的浓度超过8%时,随着其用量的增加,折皱回复角反而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在高温焙烘下,柠檬酸可通过酯化交联在丝纤维无定形区形成网状结构,通过酯化交联而固着在丝素上的柠檬酸与壳聚糖可发生酰胺化反应,在柠檬酸和丝素之间形成交联,从而提高了折皱回复角。当CA用量太高时,整理剂在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较厚的整理层,从而降低织物的回弹性。白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在焙烘过程中柠檬酸分子中的羟基和邻位上的氢受热后结合成水脱去,生成了乌头酸,另外有部分失去二氧化碳和水变成了衣康酸。因为乌头酸和衣康酸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所以使织物泛黄,柠檬酸用量越大,生成的乌头酸或衣康酸就可能越多,所以白度就越
表2不同CA浓度下整理效果比较
TEA用量% |
DWRA(°) |
WWRA(°) |
断裂强力N |
白度 |
2 |
256 |
225 |
304 |
78.7 |
4 |
269 |
232 |
300 |
76.9 |
6 |
275 |
245 |
299 |
76.1 |
8 |
281 |
256 |
295 |
74.8 |
10 |
280 |
254 |
293 |
72.3 |
12 |
276 |
248 |
286 |
69.8 |
原样 |
242 |
210 |
317 |
85.2 |
注:整理工艺见
低。综合考虑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及白度,最终确定柠檬酸浓度以8%为宜。
3.3
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表3不同焙烘温度下整理效果比较
焙烘温度℃ |
DWRA(°) |
WWRA(°) |
断裂强力N |
白度 |
150 |
265 |
244 |
308 |
79.0 |
160 |
275 |
247 |
305 |
77.6 |
170 |
289 |
255 |
297 |
76.6 |
180 |
290 |
257 |
289 |
74.3 |
190 |
292 |
260 |
284 |
70.9 |
注:整理工艺见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织物的干、湿折皱回复角增加,白度和断裂强力则下降。这是因为柠檬酸与丝素分子间的酯化交联反应必须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焙烘温度低,会影响整理效果,温度提高,整理效果较好。但温度超过170~C后,织物的泛黄越来越严重,影响织物的白度,而且织物的强力损伤也较大,所以焙烘温度确定为
3.4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改变焙烘的时间,整理后的织物测定结果见表4。
表4不同焙烘时间整理效果比较
焙烘时间s |
DWRA(°) |
WWRA(°) |
断裂强力N |
白度 |
60 |
278 |
254 |
310 |
78.8 |
90 |
281 |
258 |
301 |
76.7 |
120 |
288 |
263 |
295 |
74.7 |
180 |
292 |
265 |
287 |
71.9 |
240 |
297 |
269 |
278 |
67.3 |
注:整理工艺见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时间的延长,折皱回复角有明显的提高,而白度和断裂强力则有较多的下降。焙烘时间90s与120s相比,焙烘时间120s折皱回复角较大,但织物的白度稍差。焙烘时间大于120s时,虽然折皱回复角更大,但其白度和强力下降较大,所以焙烘时间以120s为宜。
4
结语
1、 通过实验得出柠檬酸防皱整理最佳的工艺为:浴比1:10,温度
2、柠檬酸用于真丝防皱整理,如果工艺条件控制适当,对织物的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且价格较低廉,其中整理剂不含甲醛成分,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环保型防皱整理剂。
参考文献
[1]陈克宁,新型的无醛防皱整理剂——多元羧酸[J]印染,1996,22(4);36-39;22(5):38-41
[2]王蕾,陈克宁,多元羧酸抗皱机理的探讨[J]印染,2002,28(9);44-47
[3]李维贤等,壳聚糖的柠檬酸溶液用于真丝抗皱的研究[J]印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