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织物的酶整理新工艺研究* vqq-31

张瑞萍1,2  蔡再生1    (1东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简介:张瑞萍,女,1964.8生,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工学硕士,东华大学在读博士。从事纺织品染整加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资料来源:第七届后整理年会征集稿

 

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前处理剂、蛋白酶和TG酶对羊毛织物抗毡缩性能及对纤维损伤和织物强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TG酶的作用,可以提高织物的强力,降低纤维的碱溶度,使羊毛纤维的损伤得到补救;采用氧化前处理与蛋白酶及TG酶三者结合新工艺,可以在保证纤维损伤小的前提下,提高织物的抗毡缩性。

关键词】 羊毛织物  蛋白酶   TG  防毡缩整理

 

1、前言

近几年,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寻找合适的酶制剂代替氯化工艺已成为羊毛防毡缩研究热点。用蛋白酶对羊毛进行减量,进而使羊毛织物达到防毡缩目的的研究国内外均见报道[1-7]。但由于蛋白酶对羊毛处理的不均匀性,造成了羊毛纤维较大的损伤,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本研究选用一种新型生物酶,与传统的氧化、蛋白酶处理结合共同处理羊毛织物,使蛋白质改性,达到防毡缩同时,减少织物强力损失。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主要化学药品

   全羊毛织物  释氯剂DCCA二氯异氰尿酸钠(工业用) 次氯酸钠(分析纯) 双氧水30%(分析纯) 水玻璃(工业品)  蛋白酶 (工业品) TG酶(日本)

2.2 前处理

H2O2处理条件: 温度50,浴比1:20,时间60minJFC 适量;

DCCA处理条件:温度25,浴比1:20,时间60minJFC适量,PH 4.0

NaClO处理条件:温度25,浴比1:20,时间60minJFC适量,PH 3.0;脱氯工艺 : Na2SO3 3%(owf),温度30,浴比1:20,时间20min NaCO3调节PH89之间处理8min, 温度45

2.3 酶处理

根据工艺参数,配置酶液,把羊毛浸入其中,在一定温度处理一定时间,取出烘干至恒重,测定减量率,毡缩率、白度,强力,碱溶度。

2.4 分析及性能测试

2.4.1 羊毛纤维损伤采用碱溶度法测定及计算[8]

碱溶度={[2.000(1G)W]/2.000(1G)}×100%

其中  G —— 含水率(%), W —— 碱处理后残留试样重(g)

2.4.2 毡缩率的测定及计算

皂片1g/L,浴比130,洗液温度30,洗涤时间1小时,烘干,待织物吸湿平衡后按下式计算毡缩率。

毡缩率=(1-洗后织物面积/洗前织物面积)*100%

2.4.3 织物减量率的测定

将酶处理前后的试样在烘箱中105烘至恒重。

减量率=(1-处理后织物干重/处理前织物干重)* 100%

2.4.4白度的测定

     在智能式色度白度仪上按标准方法测定。

2.4.5织物强力的测定

Y501型强力测试仪上按标准方法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不同前处理剂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35ml/L,40ml/L,45ml/L)DCCA(1%,3%,5%)NaClO(1%, 3%, 5%),对羊毛织物进行处理,分析其对羊毛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1   不同前处理剂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减量率/ %

白度

强力/N

毡缩率/ %

碱溶度/ %

H2O2

35ml/L

4.53

54.88

352.8

12.21

17.65

40ml/L

4.93

56.22

343.6

11.09

18.34

45ml/L

5.07

56.74

330.5

10.65

18.75

DCCA

1%

3.64

42.91

305.6

12.37

18.95

3%

3.91

43.09

290.5

10.49

20.62

5%

4.17

39.64

275.4

7.69

21.05

NaClO  

       

1%

4.71

45.87

295.5

14.73

18.25

3%

4.82

47.51

270.3

12.05

20.95

5%

5.09

46.59

254.3

9.43

22.10

洗毛

43.65

410.7

13.70

15.01

由表1可知,羊毛织物经H2O2DCCANaClO处理后减量率增加;H2O2处理白度有了较大提高;与洗毛织物相比,随着前处理剂用量的增加,H2O2处理织物毡缩率变化不大,DCCANaClO处理后织物的毡缩率下降较明显,但后两种处理也使织物的碱溶度显著增加;织物强力下降较大,说明氯化处理使羊毛纤维发生了较大损伤。氯化工艺如果条件过于激烈,不仅破坏羊毛纤维表面的-S-S键,而进一步会损伤羊毛皮质层细胞。所以,综合减量率、毡缩性、白度与纤维损伤等性能,选择H2O2(40ml/L)作为合适的前处理剂。

3.2 蛋白酶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采用不同浓度的蛋白酶与洗毛后的织物作用,及其与前处理相结合,探讨蛋白酶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1  蛋白酶对毛织物毡缩性影响

注:处理条件为 温度50,浴比1:20,时间40minPH8.5

由图1可知,单纯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对织物的抗毡缩性能影响不大。羊毛最外面鳞片层有较多的胱氨酸,存在二硫键,所以,水解稳定性较高[7]。通过H2O2预处理和不同浓度的蛋白酶结合,则随着蛋白酶用量的增加,织物抗毡缩性提高明显。适当的前处理,使羊毛鳞片外角质层中的二硫键打开[7],使大分子的蛋白酶容易接近蛋白质分子链,发生吸附和催化反应,从而使蛋白酶通过对鳞片层的水解,提高了织物的抗毡缩性能。

2  双氧水预处理后的蛋白酶处理对毛纤维的损伤

但从图2可知,采用双氧水+蛋白酶整理工艺,随着蛋白酶用量的增加,织物强力下降,羊毛的碱溶度增加,这说明蛋白酶在处理羊毛时,其作用并不只发生在表皮,鳞片层内部及角质层可能也受到了损伤,也就是说蛋白酶处理时并不是理想的由表及里均匀水解,也存在着不均匀的纵向水解。有资料认为[6]蛋白酶对羊毛减量有两个模式:酶减量剥离模式和酶减量的水解模式。酶减量剥离模式是指羊毛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通过蛋白酶对羊毛CMC球状蛋白的水解,使羊毛细胞(包括鳞片细胞和皮质细胞)剥离纤维主体的减量形式(物理减量),从目前研究看,动物蛋白酶和微生物蛋白酶主要采用剥离模式对羊毛进行减量的,由于羊毛的CMC对羊毛的机械性能至关重要,因而剥离模式对羊毛的机械性能损伤很大。

3.3 TG酶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采取不同浓度的TG酶、以及H2O2前处理+TG酶、H2O2前处理+蛋白酶+TG酶工艺,分析TG酶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A

B

C

D

E

A---洗毛+TG酶处理,B—双氧水+TG酶处理,C---双氧水+蛋白酶+TG酶处理,

D---双氧水+TG酶处理+蛋白酶,E--- TG酶处理+双氧水+蛋白酶

3  TG酶处理对羊毛强力和碱溶度的影响

由图3a可知,TG酶处理对洗毛后织物的强力有较大提高(由420.1N458.8N)并使其碱溶度下降(由13.21%减至11.70%);采用不同的前处理工艺与TG酶相结合,共同处理羊毛织物,实验结果如图3bcd所示:经过双氧水前处理,再用TG酶处理,强力显著提高(由352N增至449N);碱溶度下降(由17.65%减至15.44%)。羊毛纤维由于前处理造成的损伤,通过TG酶的作用得到补救。

TG酶能够催化肽或蛋白基团中谷氨酰胺残基的γ-酰胺基团和伯胺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9]

(1)                                                   以下是TG酶促成的酰基反应示意式:

                       TG

Gln-CONH 2 + RNH2                           Gln-CONHR + NH3

 


2)蛋白质谷氨酰胺残基和赖氨酸残基之间的交联反应

                        TG

Gln-CONH 2 + 2HN-Lys                    Gln-CONH-Lys + NH3

 


其中:TG TG

      Gln — 谷氨酰胺(Glutamine)

      Lys — 赖氨酸  (Lysine)

通过这种酰基—转移反应,利用肽链上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γ-甲酰胺基为乙酰基供体,采用与蛋白质中ε-氨基团结合的赖氨酸残基,或游离氨基酸上的胺基、伯胺基等作为TG酶的受体,这样,分子间和分子内的ε-(γ-谷氨酸)赖氨酸便会出现交联反应,促使蛋白质聚合,形成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网状结构。羊毛中谷酰胺加谷氨酸的质量分数为14.9.赖氨酸残基占3.1%,通过TG酶催化上述反应,从而使羊毛蛋白质纤维的强力增加,碱溶度下降。

从以上结果可得出:TG酶对纤维的损伤有补救作用,而减量率、白度、毡缩率与单独前处理工艺效果相比变化不大,说明TG酶对织物的减量率、白度和毡缩性影响小,如图4所示。

4 TG酶对羊毛织物毡缩性的影响

双氧水+蛋白酶处理赋予织物抗毡缩性能;TG酶可以补救抗毡缩整理带来的纤维损伤。所以,要提高羊毛织物的抗毡缩性,并且控制其强力损伤,可以采用双氧水、蛋白酶与TG酶联合处理工艺。

由图4可知,按不同加入顺序进行H2O2、蛋白酶、TG酶联合处理时,TG+ H2O2+蛋白酶整理工艺中,毡缩率小于5%,织物强力390 N左右。即此复合酶处理工艺能在保护纤维强力的前提下,使羊毛织物抗毡缩性获得较大提高。这是由于在TG酶的作用下,在羊毛角蛋白分子中形成纤维内和界面的异肽键,稳定蛋白质分子,它的使用使得纤维和织物的强力增加;H2O2和蛋白酶处理,由于对鳞片层的催化水解作用,使织物抗毡缩性能提高。而TG酶的作用避免了以上两步对织物产生的强力过渡下降和纤维的损伤。

4. 结论

4.1随着氯化、氧化前处理剂用量的增加,织物毡缩率有所减小,纤维的碱溶度增加,织物强力急剧下降,特别是氯化还易引起纤维泛黄;双氧水前处理对纤维的损伤比氯化小,而且提高了织物的白度。

4.2蛋白酶单独处理,对织物的毡缩率影响不显著,与氧化前处理结合,可以提高织物的抗毡缩性能和白度,但由于处理不均匀,也会造成纤维的较大损伤。

4.3 TG酶单独处理,对织物的减量率、白度和抗毡缩性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明显地提高织物的强力,并使碱溶度下降。

4.4将氧化前处理与蛋白酶及TG酶三者结合,可以在保证纤维损伤小的前提下,提高织物的抗毡缩性。

 

参考文献

1R levene , Applying Proteases to Confer Improved Shrinkresisitance to Wool[J]. J.S.D.C., 1996(112):6-10

2Jovancic-P; Jocic-D; Molina-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wool enzyme treatments[J] Indian Journal of Fibre and Textile Research. 2002; 27(4): 408-416

3H J Cornell and D E Rivet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Surface Diffusion Barrier of Wool[J] JSDC,1993(109):296-303.

4SHENAI V A  Wool-enzyme Reaction[J]The Indian Textile journal. ,2002; (8): 109

5R levene.Wool Fibers of Enhanced Lustre Obtained by Enzymatic Descaling[J]JSDC, 1995(111):352-359

6、周文龙 酶在纺织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6

7、樊增录  前处理在羊毛针织物蛋白酶防毡缩整理中的作用 毛纺科技 2002.4):25

8、金咸襄  染整工艺实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2

9、朱文生 微生物TG酶的开发与应用食品工业,19983040):30



* 南通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带课题进修计划项目(项目编号Z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