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砜纤维高温高压染色性能

肖佩佩, 李宏伟, 王峰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收稿日期: 2008-08-11

作者简介:肖佩佩(1983-) ,,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纺织品染色研究。

 原载:印染2008/21;9-11

  网上来稿:zhanyizhenrz09/03/06-1

 

【摘要】 聚醚砜纤维用DianixMF系列染料进行高温高压染色,通过测试上染率、K/S 值、染色牢度、提升力和移染,对染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醚砜纤维染色条件为130℃×1h,上染率可达90%以上。其染色后的耐洗、耐摩擦和耐光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但对染料的提升力一般,移染性较差,染色后纱线的断裂强力下降9%左右。

【关键词】高温染色; 分散染料; 聚醚砜纤维

【中图分类号】TS193.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017(2008)21-0009-03

 

0 前言

聚醚砜(英文名Polyethersulfone,简称PES) ,它的重复结构单元为:

PES具有突出的阻燃性能,不添加任何阻燃剂,其阻燃性即可达UL94V20(0.46mm) ;其极限氧指数(LOI)38,具有自熄性;其玻璃化温度(Tg)225 ,为无定形聚合物材料,连续使用温度为180200[1,2]

PES最初开发应用于阻燃、耐热、耐化学药品的优异特种工程塑料[3];采用熔融纺丝法[4]制得PES纤维,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效果良好。

将这种高性能纤维推广到民用纺织品,必须解决其染色问题。虽然PES为无定形聚合物,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且分子链上没有能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反应性基团,难以用水溶性染料染色。试验采用分散染料对其进行高温高压染色,探讨了不同染色条件对上染率的影响。

1 试验

1.1 材料与药品

聚醚砜纱线(26 tex/24 f,自制)Dianix红玉MFDianix 黄棕MFDianix 军蓝MF(德司达公司) ;磷酸二氢铵(分析纯,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丙酮(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 ,保险粉(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洗涤剂(浙江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

1.2 仪器

SDM22122140型高温高压染色机(立信染整机械有限公司),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欣茂仪器有限公司),OR INTEX电子测色配色系统(意大利OR IN2TEX公司),Y571A摩擦色牢度仪(浙江温州纺织仪器厂),SDL M228 耐洗色牢度测试仪(美国SDL ATLAS公司),Q2SUN 氙灯实验箱(Q2PANEL实验室产品公司),Y172型纤维切片器(常州纺织仪器厂),XPL21偏光显微镜(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厂),YG021PC型电子单纱强力机(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1. 3 试验方法

1.3.1 纱线前处理

冷水洗→洗涤剂洗涤(洗涤剂4g/L,60℃×10min,浴比150)→热水洗(60℃×10min)→冷水洗→晾干

1.3.2  染色工艺

染色处方

染料用量/% (owf)       2

pH(磷酸二氢铵调节)       56

浴比  140

还原清洗处方/ ( g/L)

保险粉                       2

氢氧化钠                     2

浴比 1100

温度/  70

时间/min  10

染色工艺曲线

1.4 测试方法

1.4.1 上染百分率

采用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A ,按式(1)计算上染率:

上染率% =(1-AnNn/A0N0)×100                      (1)

式中: An,Nn —— 染色残液的吸光度和稀释倍数;

A0,N0 —— 染色原液的吸光度和稀释倍数。

1.4.2 K /S

将染色纱线缠绕在硬纸板上,紧密排列,OR IN2TEX电子测色配色系统测定样品的K /S,5,取平均值。

1.4.3 拉伸性能

单根纱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按GB /T39161997《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YG021PC型电子单纱强力机上测定。隔离长度250 mm,拉伸速度250 mm /min,批次20,取平均值。

1.4.4  纤维染透性

Y172型纤维切片器制取染色后纤维的横截面试样,在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的染透性。

1.4.5 移染性

试样采用2% (owf)染料浓度染色,染色后将试样分成等重的2,一份作为移染原样A,一份作为移染试样B。取与试样B 等重的未染色试样C,与试样B一起置于移染浴中进行处理。试验条件见1. 3. 2,染色温度为130 。按式(2)计算移染率:

移染率/% = ( K/S ) C / ( K/S ) B ×100 (2)

式中: ( K /S ) B ———移染处理后试样BK /S;

( K /S ) C ———移染处理后试样CK /S值。

1.4.6 各项色牢度的测定

耐洗色牢度 参照GB /T 3921. 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测定。

耐摩擦色牢度 参照GB /T 3920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

耐光色牢度 参照GB /T 84271998纺织品色

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敏感性

聚醚砜纱线分别用Dianix红玉MF、黄棕MF和军蓝MF100130 ℃下染色,上染率与染色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1 染色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染料上染率提高。染色温度100 ,三种染料的上染率很低;温度升至120 ,Dianix红玉,黄棕和军蓝的上染率分别达到92. 6%, 70. 6%59. 6%;130 ,三种染料的上染率均达到90%以上。这是由于水分子的增塑作用和高温高压条件,使得PES分子链段运动能力提高,纤维内微隙增大、增多,染料分子更易进入纤维内部。另外,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染料在染浴中的溶解度,提高染料的扩散动能,减少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的阻力,从而提高染色速率,使上染率增加。

2. 2 升温上染特性

测定选用的三种染料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 60 起染,升温速率为1 /min,结果如图2所示。

2 染料的升温上染速率曲线

 

从图2可看出,温度低于110 ,上染率较低;而在由110 升至130 ,三种染料的上染率急剧提高。所以,温度高于110 ,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防止出现染色不匀现象。当温度达到130 ,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种染料的上染率提高缓慢,基本趋于平衡。从图2可以看出,三种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一致性较好,表明其相容性较好。

2. 3 提升力

选用染料浓度分别为1% , 2%, 4% , 6%8%(owf) ,130 染色并进行后处理,测定试样的K /S,结果如图3所示。

3 染料的提升力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Dianix红玉MF的提升力较其它两种染料好;三种染料在浓度达到4%,染料浓度增加,K /S值增幅较小,说明所选染料在聚醚砜纤维上的提升力总体一般。

2. 4 移染性

移染性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 三种染料的移染性能

染料

K/S

移染率/%

原样

色纱移染后

白纱移染后

Dianix红玉MF

 31. 90

 28. 27

 2. 40

 8. 49

Dianix黄棕MF

 26. 84

 24. 92

 4. 39

 17. 62

Dianix军蓝MF

 30. 41

 27. 26

 4. 69

 17. 20

  由表1,这三种分散染料的移染率很低,要想通过移染来实现匀染较困难。所以,在聚醚砜纤维染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并可通过加入高温匀染剂和扩大浴比等,以改善纤维的匀染性。

2. 5 透染性

4

4Dianix黄棕MF染色纤维截面图,可以看出其透染性较好,无环染和白芯现象。

2. 6 染色牢度

测定聚醚砜纤维130 染色60 min后的耐洗、耐摩擦和耐光色牢度,如表2所示。

由表2,用分散染料染色后,聚醚砜纤维具有良好的耐洗色牢度,Dianix红玉MF涤纶沾色为45级图4 Dianix黄棕MF染色纤维截面图(放大250)

2 聚醚砜纤维各项色牢度

牢度

Dianix红玉

MFDianix黄棕

MFDianix军蓝MF

耐洗色牢度/

褪色

5

5

5

棉布沾色

5

5

5

涤纶沾色

45

5

5

耐摩擦色牢度/

干摩

4

4

4

湿摩

45

45

5

耐光色牢度/

4

4

4

,其余均达到5;干摩擦牢度为4,湿摩擦牢度为45;耐光色牢度均达到4级。

2. 7 染色对聚醚砜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测定聚醚砜纱线经Dianix军蓝MF130 下染色60 min,染色前后的拉伸性能变化如表3所示。

3 聚醚砜纤维染色前后的拉伸性能

 

单纱断裂强力/ cN

单纱强力变化/%

单纱断裂伸长率/%

染前

412. 2

-

25. 5

染后

374. 8

9. 1

34. 7

  由表3,聚醚砜纤维经高温高压染色后,断裂强力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则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染色过程中,纤维发生了收缩,且纤维内部大分子链段取向发生变化所致[5]

3 结论

(1)聚醚砜纤维用DianixMF系列染料于130染色1 h,上染率达90%以上,纱线强力下降9%左右,耐洗、耐摩擦及耐光色牢度均达4级以上。纤维的透染性良好,没有出现环染和白芯现象,说明染料已进入纤维内部。

(2)DianixMF三种染料在聚醚砜纤维上的提升力一般,移染性较差,染色时应注意纤维的匀染性。

参考文献:

[1]吴忠文. 特种工程塑料聚醚砜、聚醚醚酮树脂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2002,30(6);16-17

[2]张天骄, 邹黎光,张丽娜. 熔融法纺制聚醚砜纤维的探索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5,20(4);5

[3]邹黎光,张天骄. 耐高温纤维的加工技术及性能[J]合成纤维,2005(3);19-20

[4]张丽娜,张天骄. 熔融纺丝法制备聚醚砜纤维[J]合成纤维工业,2006,29(4);11-12

[5]蔡再生. 纤维化学与物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