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和染色工艺9-28
左凯杰1 单巨川2 翟丽丽1
1.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
2.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原载:第九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39-243
【摘要】采用冷轧堆设备、助剂对棉/氨纶针织物进行前处理,测试处理后织物的白度和毛效;再经溢流染缸染色,评定染品布面情况,并测定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冷轧堆前处理的织物基本适合染色需要,并可缩短织物在缸内处理时间,提高产能。与传统的缸内精练前处理相比,冷轧堆前处理降低成本38.8%,节水约2/3,节约蒸汽约70%。
【关键词】前处理;冷轧堆法;染色;针织物
0 前 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以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特别是国家工信部发布了《2010 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其中印染行业涉及印染厂201 家,淘汰落后产能38.1 亿m,印染行业环保要求更加严格。此外,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涨,国内印染企业普遍感到成本的压力,希望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重点提到要推广应用冷轧堆前处理和冷轧堆染色技术。本试验针对我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的棉/氨纶单面布,采用冷来帮助剂对织物进行冷轧堆前处理,再在现有的溢流染缸内染色,在保证成品符合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了节能环保和降低成本的要求[1-2]。
1 试 验
1.1 材料与设备
织物 棉/氨纶单面针织布(棉15.0 tex 90.5%,氨纶50 D 9.5%)
染化料 冷来帮助剂(工业级,常熟市精诚化工有限公司);38°Bé NaOH(工业级,常州化工);27.5% 双氧水(工业级,常州庄联化工);活性艳蓝B-E-FR
设备
1.2 染整工艺
工艺流程摆布→坯布定形→冷轧堆前处理→染色→脱水→剖幅→成品定形
(1)冷轧堆
工艺流程浸轧前处理液→冷堆→汽蒸(
工艺处方/(g·L-1)
冷来帮助剂 12
38°BéNaOH 38
27.5%双氧水 40
轧余率/% 120
温度℃ 25~30
相对湿度/% 65 ± 5
密封堆置时间/h 4
采用冷来帮设备,包括浸轧前处理液装置、汽蒸水洗机,是配合冷来帮助剂使用的一套专门用于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的设备。
(2)缸内精练
工艺处方/(g·L-1)
FH 浴中柔软剂 2
SEM-35 乳化剂 0.5
烧碱 3
浴比 1 ∶ 12
温度/℃ 110
时间/min 30
分别采用缸内精练布和冷轧堆前处理布进行实验室染色,考察冷轧堆前处理织物的上染率[3]。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工艺处方
活性艳蓝B-E-FR/% 1
元明粉/(g·L-1) 40
纯碱/(g·L-1) 15
浴比 1 ∶ 12
采用目前工厂成熟的染色工艺:
|
以浅色、鲜艳色为主(艳色如可以染得,则深色亦可)选择6 个颜色进行染色,分别为浅粉色、玫红色、中蓝色、中粉色、变换紫、宝蓝色。
2 结果与讨论
2.1 半制品质量
选取实际生产中缸内精练布与冷轧堆前处理布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前处理织物白度及毛效对比
从白度及毛效来看,缸内精练布均优于冷轧堆前处理织物。由于本试验使用的是冷堆普通白度的配方,如对白度方面有特殊要求,可加大双氧水用量,进一步提高白度。冷堆前处理毛效明显较低,这是因为冷堆前处理条件远较缸内精练温和,碱剂、乳化剂等对蜡质、油脂的皂化、乳化能力没有缸内精练强烈,并且在水洗阶段缸内精练的织物在通过喷嘴时会受到强力的冲洗,织物上的杂质易从布面脱落。而冷堆后的平幅水洗,虽可将布面杂质较均匀地洗除,但是由于水洗时间短,缺乏强力冲洗,织物内部的蜡质及表面的棉籽壳等杂质没有缸内精练去除得彻底,因此在烘干时,乳化的蜡质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迁移至织物表面,影响织物的毛细效应。一般染色要求毛效在
2.2 染 色
缸内精练布和冷轧堆前处理织物按照
(1)为标样,用 Datacolor 电脑测配色仪分别读取试样
(2)和试样(3)的读数,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前处理织物的染色对比
备注:ΔL“+”表示偏浅,“-”表示偏深;Δa“+ ”表示色光偏红,“-”表示色光偏绿;
Δb“+ ”表示色光偏黄,“-”表示色光偏蓝;ΔE 表示色差。
由表2 可以看出,将试样(1)和试样(2)分别染色时,冷轧堆前处理织物和缸内精练织物的上色,无论是颜色深浅还是色光均非常接近,表明活性染料对于两种不同前处理工艺的织物的上染率、固色率基本没有差异;将试样(3)同浴染色时,冷轧堆前处理织物比缸内精练织物的颜色深半成左右,表明在同浴情况下,染料更容易上染冷轧堆前处理织物。原因可能如下:冷轧堆前处理的布除杂率较缸内精练布低,布面还残留少量的蜡质等疏水性物质,而染料的母体大多为芳环类或脂肪类疏水性长链[1],由于极性相近,因此冷轧堆前处理的织物得色量稍深。
2.3 染色结果
将冷轧堆前处理织物按照
表3 冷轧堆前处理织物染色结果
从表3染色结果看,除宝蓝色有明显条花外,其余布面情况均良好。调用同批次的库存坯布,采用传统的缸内精练,由同一个操作员在同一台染缸再染宝蓝色对比,发现布面情况较冷堆前处理布有明显改善,仅有轻微的条花。因此,在加工宝蓝色等敏感色系时,冷轧堆前处理应适当加大助剂用量,改善半成品品质,严格按工艺操作。此外,冷轧堆前处理后,若织物不钉边直接染色,因染色机张力作用,可能会存在织物卷边现象,染深色可能会造成边浅色差,但是染浅色基本无大碍。需要强调的是,正常大货生产,应注意机台运行参数的调整。
从染色牢度方面看,只有中蓝色(以翠蓝染料为主)的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中棉的沾色牢度稍低3~4 级),但也基本符合成品要求,其余织物的染色牢度均较好,为4~5 级或5 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试验使用的坯布本身棉籽壳较多,冷轧堆前处理后染色,成品发现布面死棉(小白点,不上色)较多,影响布面品质。分析原因为冷轧堆处理属于静态平幅处理,即使布面棉籽壳在烧碱、助剂的作用下发生膨化,如果没有经过强力冲洗,还是比较难从布面脱落。因此,用于冷轧堆前处理的坯布,应严格控制织物的棉纱品质。
2.4 工艺时间
表4 工艺时间分析
色别 |
工艺时间 |
冷堆后预计产能增加/% |
|||
前处理 |
染色 |
后整理 |
总用时 |
||
浅色 |
150 |
180 |
60 |
390 |
62.5 |
中色 |
150 |
240 |
90 |
480 |
45.5 |
翠蓝色 |
150 |
390 |
120 |
660 |
29.4 |
传统的浸染染色,从前处理到染色、皂洗等过程均在染缸内完成,耗时长,一般在8~12 h。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后,将织物前处理在缸外进行,缩短了缸内加工时间。以染色耗时最长的翠蓝色为例,在不增加染色机台的情况下,产能可增加29.4%,而浅色甚至可以达到62.5%。参考染厂的订单结构,染色产能增加在40%~45%,效益十分明显。
2.5 成本分析
从前处理成本看,缸内精练为0.479 元/kg,冷轧堆前处理为0.293 元/kg,成本下降约38.8%。原因主要是缸内精练浴的浴比很大,增加污水处理负担和生产成本。
冷轧堆前处理较缸内精练而言,在节水、节约蒸汽方面的效能很突出,节水约2/3,节约蒸汽约7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 总 结
(1)经冷轧堆前处理的棉/氨纶针织物基本适合染色需要,尤其是缩短了溢流缸内的加工时间,在现有缸量不变的情况下,产能大大提高,综合成本相对降低。
(2)由于前处理和染色生产不连续,染色时需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色花、卷边花等)。所以,冷轧堆前处理工艺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凌云,曾桂明.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J].印染,2004,30(22):26-27,40.
[2]文水平,何丽清,王秀丽.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J].印染,2006,32(15):25-27.
[3]左凯杰,单巨州,张智深,等.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的实践[J].印染,2011,37(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