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家纺装饰织物阻燃抗菌防臭整理工艺及功效的检测评定qq63
顾浩1 王玉英2 1.江苏枫华纺织整理科技有限公司
2.吴江市伟江纺织纺机有限公司
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354-362
【摘要】介绍了阻燃、抗菌机理和涤纶家纺装饰织物阻燃的染整加工工艺及生产注意事项,并进一步探讨了阻燃涤纶染色织物在保证其阻燃效果的同时,再辅之以耐久的抗菌、消臭等功能性。
经权威机构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装饰织物的阻燃、抗菌、消臭三种功效均达到相应的检测标准。同时,文章就上述功能性的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作了对应描述。
【关键词】涤纶 家纺 装饰 织物 染整 阻燃 抗菌 消臭 检测评定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纺装饰织物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涤纶家纺装饰织物以图案丰富、层次感强、色泽艳丽、色牢度好、悬垂性佳、遮光性强、价位适中等特点,因而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在家庭装饰用纺织面料中占有大部份额。但该类织物存在着遇明火或高温长时烘烤极易燃烧的不足,特别是目前人们多居住于高层公寓之中,因此未经阻燃加工整理的该类织物极易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对该类装饰织物进行阻燃加工,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我们知道,由于家纺装饰织物是和人体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排泄物沾附在家纺装饰织物上可为致病微生物提供传播疾病的温床,室内所产生的不良气味在家纺装饰织物上的吸附更加剧了室内空气质量的下降。因此,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首先提出了纺织产品应具有抗菌、消臭功效的要求。
基于这些要求,本公司经不断反复试验,开发生产出了同时集阻燃、抗菌、消臭三效一体的涤纶家纺装饰织物。本文将对其生产整理工艺及产品功效检测进行探讨。
二、涤纶阻燃机理及阻燃整理方法
2.1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发挥其阻燃作用的,如吸热作用、覆盖作用、抑制链反应、不燃气体的窒息作用等。多数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共同作用达到阻燃目的。
2.2 阻燃整理方法
涤纶家纺装饰织物产品的阻燃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永久性阻燃
涤纶永久性阻燃,就是将阻燃剂添加到纤维纺丝原液中使纤维产生阻燃效果。具体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选用性能优良的环保型阻燃整理剂,然后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阻燃剂加入到纺丝纤维原料母粒中,保证均匀分布,通过共缩聚制得合阻燃成份的聚酯。由于阻燃组份均匀地连接在纤维大分子链上,因此可赋予该制品永久的阻燃性能,但该类阻燃纤维制品生产的面料价格要比经后整理生产的阻燃面料贵30%-60%。
2.2.2 后整理阻燃
目前常用的后整理阻燃所采用的阻燃剂主要是有机卤系、有机磷系和无机系三大类。有机卤系阻燃剂中,溴系阻燃剂使用范围较广,它主要的特点是阻燃效率高、用量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等,但在热裂及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烟尘及刺激性气体。有机磷系阻燃剂作为一种无卤的阻燃剂,在毒性、生烟量和环保性方面都将优于合卤素阻燃剂,但含磷废弃排放物对水体也有一定潜在危害。由卤系或磷系制成的阻燃剂大多为耐洗性后整理型,阻燃效果常常受到生产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产品的阻燃效果不甚稳定,产品经多次洗涤后会造成阻燃效果下降甚至消失。无机阻燃剂的最大优点是低毒、低烟或抑烟、低腐蚀、使用方便且价格低廉,但由于所需添加量较大及非耐久性,甚至有加工后织物产生挂霜、手感发粘、硬板等问题,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三、涤纶家纺阻燃装饰织物的染色生产工艺
3.1 阻燃纤维涤纶家纺装饰织物的染色生产工艺
本公司专业从事阻燃纤维涤纶染色加工,根据该纤维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为100%。
3.1.1 工艺处方
精炼处理: 退浆精炼剂 螯合分散剂 |
1.5g/L 1.0g/L |
碱剂 浴比 |
1g/L l:15 |
染色: 分散染料 醋酸 |
X % 0.5 g/L |
匀染剂 浴比 |
1g/L l:15 |
染后皂洗: 专用皂洗剂 |
2.0 g/L |
浴比 |
l:15 |
3.1.2 生产流程及工艺条件
坯布准备→热洗(80"Cx2道) →煮炼槽精炼(98℃×1.5min) →轧液_÷热洗(80~Cx3道) →水洗→
进染色机→分别加入已化透的助剂、染料→运转lOmin_升温(1℃/min至规定温度)→保温(30~45min)→降温(1.O℃/min至70℃) →排液→溢流水洗15min→皂洗(80℃×l5min) →热水洗(70℃×l5min) →水洗lOmin→出缸→脱水→定型(170℃×20~30m/min)
3.1.3 注意事项
3.l.3.l前处理工艺
阻燃涤纶纤维在纺丝和织造过程中需要加入油剂或浆料,在染整过程中则要完全去除前道中所添加的油剂和浆料,这是保证纤维染色和阻燃效果优良的必要条件。
但必须注意到,阻燃涤纶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的耐碱性很差,稍有不慎,纤维即被破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不论是精炼还是退浆,必须采用特殊的温和处理工艺,特别是处理温度必须在98℃之内。
3.l.3.2 染色温度
有关资料曾介绍过,阻燃涤纶的染色温度和常规涤纶的染色温度是相一致的,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阻燃涤纶的染色温度和纤维的旦尼尔及纤维中所合的阻燃剂含量、粒径大小是有关联的,染色温度越高,纤维的无定形区增加,纤维中含有的阻燃剂成分亦会造成一些流失,所以应根据纤维旦尼尔和需染色别等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染色温度。
3.1.3.3 染疵回修
由于在涤纶纤维大分子中加入了阻燃单体成份,增加了纤维的无定形区。生产实践表明,分散染料在低于常规涤纶染色温度10~20℃时就已充分上染涤纶阻燃纤维。在有利于染料上染的同时,也需防止由于上染初始温度降低和纤维组织松散而造成染料的快速上染而造成的色花问题,所以通常不宜使用快速分散染料。若已形成色花及色斑,只能采用高效修补剂进行修色或改染深色,切不可使用碱加保险粉进行高温剥色处理。
3.l.3.4 染后处理
染色后的涤纶织物上会残留有如表面活性剂、油剂、残浆、未固着染料等不纯物,这些不纯物会直接影响到纤维的阻燃效果,需设法去除干净。现有一些专用处理剂可显著提高净洗效果,同时增加后处理皂洗时的浴比和洗涤次数也是非常重要的。
3.1.3.5 定形要求
染色结束后处理完成出缸后的织物脱水后即要将织物理平,布不需脱水太干,以带液量lO~15%为佳,定形后可消除布身折皱印,若烘干后再定形,布面皱印难以去除。定形温度以布面平整、手感柔软为基准进行调整。当温度确定后,定形车速不可快慢不一,需保持恒定,误差范围不能大于5m/min。
3.2 后阻燃涤纶家纺装饰织物的染色生产工艺
在本身不具备阻燃特性的涤纶家纺装饰织物上进行阻燃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方法是高温高压染色、阻燃同浴一步法或浸轧-焙烘-定型整理法,其目的使阻燃剂均匀的深入纤维内部,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而牢固结合。印染加工时可使用高温高压法或浸轧-焙烘-定型整理法,根据设备及织物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互为补充。本文仅对高温高压法工艺进行研究讨论。
3.2.1 工艺处方
精炼处理:
精炼退浆剂 1.5g/L 片碱 1g/L
螯合分散剂 0.5g/L 浴比 1:15
染色、阻燃一浴:
分散染料 x% 阻燃剂PFZ 12%
分散匀染剂 1g/L 98%醋酸0.5g/L
浴比 1:10
染后皂洗:
活性清洗剂 2.0g/L 保险粉 1g/L
纯碱 1g/L 浴比 1:10
3.2.2 生产流程及工艺条件
坯布准备→退浆精炼(98℃x60min 1.5~C/min)→排液→热洗(80"Cxl5min二次) →水洗→分别加入已化透的助剂、染料、阻燃剂→运转10min→升温(1~C/min至130~C) →保温(60min) →降温(2.0"C/min至70~C:) →排液→溢流水洗15min(采用国产阻燃剂需增加1~2次水洗)→还原清洗(90~C×15min 2~C/min)→热洗(80℃×15min) →水洗→出缸→脱水→烘干120"Cx2min→定型(170~175℃、30m/min)
3.2.3 注意事项
3.2.3.1 需要进行阻燃加工整理的涤纶织物首先要完全去除织造过程中所添加的浆料和油剂,这是保证阻燃剂能够充分上染织物的必要条件。
3.2.3.2 采用高温高压染色、阻燃同浴加工,可以提高织物的阻燃效果,同时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制造成本,而且织物的色光易于掌握。
3.2.3.3 阻燃剂的最佳使用量须根据被处理物的结构状态,阻燃测试标准不同,进行大生产前的试样工作。
3.2.3.4 染色助剂对阻燃效果有一定影响,使用优质的分散匀染剂可以提高阻燃剂的上染率和均匀性,反之则可能和阻燃剂产生焦结现象,染料浓度的提高也会对阻燃效果稍有影响。
3.2.3.5 染后的皂洗非常关键,选择好的活性清洗剂及相关助剂可以充分去除织物表面残留的阻燃剂、糊料及其粘附物,提高织物的阻燃效果,并可消除有的阻燃剂加工整理后织物表面易产生的白粉印。
3.2.3.6 部分阻燃剂可能会影响染料的耐光牢度,对原有染色的色光也有一些影响,因此要选择性能优异,对耐光牢度影响甚微的阻燃剂。
3.2.3.7 某些含卤素的阻燃面料在碰到高温或火源起到其阻燃效果的同时,会产生黑烟和刺激性气味,所以生产应用中应对阻燃剂进行选择,以达到满足客户之需求和改善环保质量。
3.2.3.8 由于阻燃剂生产商的技术、设备等因素,各个品牌的阻燃剂的粒径差异很大,粒径太大的阻燃剂会造成上染率低,布面分布不匀等现象,而且使用量很大,粒径太小的阻燃剂会造成上染后的重新解析,亦可能影响到织物的染色效果。
3.2.3.9 若已染色、阻燃的织物色浅,可以在酸性浴中加色,若坯布轻度色花,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高温高压修补法,其坯布上原有的阻燃剂基本不受影响,只需添加约原用量20%的阻燃剂即可,若需将坯布上原有的颜色剥掉,已和涤纶纤维结合的阻燃剂亦会在强碱及还原剂和高温作用下其化学结构被破坏而失去阻燃效果。所以坯布在剥色重染时,必须重新加入足量阻燃剂。
3.2.3.10 若发现经阻燃后的织物上产生色斑、油渍,黄块,需一并考虑是否所用的阻燃剂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必要时和阻燃剂制造厂商联系更换阻燃剂批号进行试验,以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3.2.3.ll 经常做阻燃加工的设备上会沾有一些低聚物,需定期做洗缸清洁工作。
3.2.3.12 部分阻燃剂放置一段时间会产生严重的分层现象,使用前要充分搅匀。阻燃剂的存放条件亦十分重要,在气温为40℃以上时,可能会破坏乳液,在O℃条件下会产生效果丧失,所以需放置在通风、避光、温度适当的室内。
3.2—3—13 根据染色用水的实除硬度,选用螯合分散剂可以起到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
3.2.3.14 卤素类的阻燃剂切勿和非卤素类的阻燃剂混合使用。
四、涤纶家纺装饰面料阻燃效果检测
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及欧盟对我国出口至其国家的阻燃纺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相对应的检测标准越来越细。但因检测标准和测试方法等问题,目前只有在国内开办的境外检测公证行可以进行部分项目测试,大部分仍需送国外测试。
4.1 阻燃效果的测试
由于我公司所生产的涤纶家纺阻燃装饰织物主要出口到日本,每缸加工产品都要通过阻燃标准测试。因此,作为生产加工企业就必须了解测试标准,以便用来恒量自已的加工手段是否可以做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无法确认能够达到指定标准时切不可盲目接单。因测试方法的特殊,需专门的仪器设备,操作条件严格,有些项目国内还无法开展检测,境外测试费用非常昂贵而且时间长,作为加工生产企业也需将其考虑其中。出口日本的阻燃织物,在每批产品出厂前均要寄样5米,由日本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测,同时要提交阻燃药剂的成份表(标明化学名、商品名、主要成份化学结
构式及组成%、副成份化学结构式及组成%)。凡经日本防炎协会认可的阻燃制品均会由防炎制品认定委员会发放认证标志。该标志发放有严格的管理程序,这点是值得国内相关管理部门所借鉴,在此亦供其它欲生产阻燃制品出口日本的企业所了解。
表1 日本JlS标准对450g/m2以下阻燃纺织产品检测评判合格指标
试验事项 |
测定项目 |
基准值 |
|
A-1法 |
|
残燃时间(Sec) |
≤3 |
(45°倾斜法) |
60sec |
残烬时间(sec) |
≤5 |
|
加热 |
炭化距离(cm) |
≤20 |
炭化面积(cm。) |
≤30 |
||
燃着 3sec后 |
残燃时间(sec) |
≤3 |
|
残烬时间($ec) |
≤5 |
||
炭化长度(cm) |
≤20 |
||
炭化面积(cm2) |
≤30 |
||
D法(45°线圈法) |
接燃次数 (回) |
≥3 |
试验采用日本消防法实施规则(昭和36年4月1日自治省令第6号)JIS—L—109l纺织制品燃烧性能试验方案:A-1法(布中心较边缘位置低5%)、D法进行检测判定。
A-1法(45°倾斜法):适合450g/m2以下的纺织品,采用微型燃烧器,燃烧时火焰高度调节到4.5cm,燃烧器边缘至电极距离为0.3cm,燃烧时间为lmin,试验时将样品布A4大小(35cm-25cm,经纬向各3块)从干燥器中取出放入仪器,点火,火焰烧到布、布开始燃烧后按下燃烧开始按钮(3秒后火焰自动熄灭),布面火焰消失后,按残焰按钮,计下残燃残烬时间,取下样品测量炭化距离和炭化面积。
D法(45°线圈法):适用于熔融纺织品,燃烧器火焰高度调整至4.5cm,试样时将样品布(经纬向各5块,10 cm× (布重=1g))从干燥器中取出,卷成10cm圆柱状,放入支撑圈中心位置,保持45°倾斜角,使火焰上端与样品下端相接触,直到样品燃烧停止,重新调整测试仪支撑圈位置,使残存样品下端与火焰上端可以再次接触,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到熔融燃烧到样品残留至lcm为止,记录下样品接触火焰的次数,试验结果以经、纬向各5块样品中接触火焰次数最少的表示。
试样耐洗涤性试验条件:(昭和61年2月21日消防厅告示第1号)
【水洗】L-5洗:60℃×75分(标准洗衣粉9 g;布120 g)→排水→水洗15分→翻滚洗15分→水洗15分→翻滚洗5分→水洗5分→脱水→晾干→105℃×l小时→硅胶干燥器干燥2小时.
【干洗】D-5洗:布重300g,阻燃洗涤剂79g,四氯乙烯3.78L,常温洗75分→脱液15秒→四氯乙烯3.78L常温洗15分→脱液15秒→四氯乙烯3.78L,常温洗15分→脱液15秒→晾干→105℃×1小时→硅胶干燥器干燥2小时
表2 涤纶家纺装饰织物阻燃效果检测结果 (No.52—103)
试 料 |
洗涤 条件 |
燃着 方向 |
燃 着 面 |
45°倾斜法 |
45°线圈法 |
判 定 |
|||||
60sec加热 |
燃着3sec后 |
||||||||||
残燃 |
残烬 |
炭化 |
残燃 |
残烬 |
炭化 |
接燃 次数 (回) |
|||||
时间 |
时间 |
面积 |
时间 |
时间 |
面积 |
||||||
sec |
sec |
cm2 |
sec |
sec |
cm2 |
||||||
绿 色 涤 纶 阻 燃 装 饰 织 物 |
未 经 水 洗 |
纵 |
表 |
- |
- |
- |
O.0 |
0.O |
6.3 |
4,4, 4,4,4 |
合 格 |
O.O |
O. |
5.3 |
- |
- |
- |
||||||
里 |
0.0 |
0.O |
4.5 |
- |
- |
- |
|||||
横 |
表 |
O.O |
0.0 |
4.5 |
- |
- |
- |
||||
里 |
- |
- |
- |
0.0 |
0.0 |
3.9 |
|||||
5 次 水 洗 |
纵 |
表 |
- |
- |
- |
O.0 |
O.O |
5.3 |
4,4, 4,4,4 |
||
0.O |
O.O |
4.4 |
- |
- |
- |
||||||
里 |
O.O |
O.0 |
4.6 |
- |
- |
- |
|||||
横 |
表 |
O.O |
O.0 |
3.9 |
- |
- |
- |
||||
里 |
- |
- |
- |
0.0 |
0.O |
4.7 |
|||||
5 次 干 洗 |
纵 |
表 |
- |
- |
- |
0.0 |
O.O |
4.7 |
4,4, 4,4,4 |
||
0.O |
O.O |
4.7 |
- |
- |
- |
||||||
里 |
0.0 |
0.O |
4.7 |
- |
- |
- |
|||||
横 |
表 |
O.O |
0.0 |
4.2 |
- |
- |
- |
||||
|
里 |
- |
- |
- |
0.0 |
0.O |
4.2 |
五、阻燃涤纶家纺装饰织物的抗菌及消臭整理
5.1
织物抗菌机理
用于纺织品抗菌剂的品种主要以有机和无机两大类为主。抗菌剂本身的抗菌机理取决于它们的结构,有机类抗菌剂一般是通过活性成分带有正电荷的基团与细菌表面细胞的负电荷相吸引以物理方式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死亡。无机类抗菌剂其抗茵作用是以从纤维中徐徐溶出的微量金属离子向细菌细胞内扩散,引起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5.2抗菌整理剂的类别
目前,有机类抗菌剂,因其抗菌效果好被广泛应用,而且品种多,可选择性强。但不耐过高温度,所以通常仅用于后整理加工法。无机类抗菌剂具有热稳定性强、均匀释放、功效持久、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常被用于湿法纺丝或熔融法纺丝中,但因大部分均含有重金属成份,对人体可能有潜在的危害,成本通常高于有机类抗菌剂。天然类抗菌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但生产应用成本较大,同时对纤维有一定的选择性。
5.3
抗菌、消臭涤纶家纺装饰织物的生产方法
生产抗菌涤纶家纺装饰织物有两种方法:1、共混纺丝法:该方法就是在纤维生产的聚合阶段或向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从而制成抗菌纤维。其优点是抗菌、防臭功效耐久性好,无需进行特别整理,不足的是该方 法只适用在部分纤维中。2、后整理加工法:可根据不同织物的抗菌要求针对性的采用抗菌剂品种,采用浸轧法或浸渍法,以及喷撒法进行整理,该方法适合各种纤维物,可操作性强。对普通涤纶织物而言,目前市场上的抗菌整理剂、消臭整理剂适合进行相应整理的品种很多,然而经纤维阻燃后或后阻燃加工的涤纶家纺装饰织物则难以进行抗菌及消臭整理。其原因是一旦使用抗菌及消臭整理剂,其原来面料上已具有的阻燃特性将会丧失,极易引起燃烧。同时也无法确保织物具有抗菌及消臭的效果。通过分析和正交实验,来挑选出合适的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消臭整理。因所需进行抗菌及消 臭的织物为已进行过阻燃加工的涤纶家纺装饰织物,所以采用后整理加入抗菌、消臭整理剂的方法,在特种附着剂、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使整理后的涤纶家纺装饰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消臭效果,又不会减弱织物原有的阻燃特性。该工艺技术合理,工艺稳定,操作方便,提高了涤纶家纺装饰织物的科技含量和产品 的附加值。
5.4
工艺举例
加工方法:浸轧法
抗菌、消臭整理剂 40~80 g/L
配套树脂
15~30 g/L
轧余率(一浸一轧)
80~100%
干燥 150℃,l.5min
定形 170℃,1.5min
六、涤纶家纺阻燃装饰织物抗菌、消臭效果检测
和阻燃产品一样,出口到国外的抗菌、消臭产品的效果检测工作有的还需在国内开办的境外检测公证行进行部分项目测试,有的仍需送国外检测。
6.1
抗菌、消臭、阻燃效果的测试
将经阻燃效果检测合格的涤纶纤维阻燃装饰织物再进行抗菌、消臭加工整理后,产品送日本进行消臭性、抗菌性效果及阻燃效果的检测。
6.1.1
抗菌效果检测标准及测试结果
洗涤:将已经整理面料按日本JIS-L0217(103)法洗涤(JAFET规定洗涤条件)。
洗剂:测试用标准洗剂40ml。
流程:40℃×5min洗涤(1:30)→脱水→漂洗2min→脱水→漂洗2min→脱水(1次洗涤)以上操作重复10次(JAFET规定洗涤次数)。
试验方法:纤维制品的抗菌试验方法 JIS—L 1902:2002定量试验(菌液吸收法)供试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NBRC 12732黄色葡萄球菌(JAFET规定抗菌防臭必测菌种)。
培养试验:37℃×18小时
评判依据:静菌活性值在2.2以上即表示有抗菌效果(JAFEI评判基准)。
静菌活性值:就是试验织物接种菌液后18小时,未经整理的标准织物上的生菌数B和已整理织物上的生菌数C差的对数值。
检测纺织品抗菌功能的菌种:
日本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会(SEK)按用途及考核结果来核发不同色别的抗菌产品标识,蓝色标识产品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规定试样洗涤10次,应用JIS
L 1902定量方法测试,与对照布样相比,其抗菌样低于对照样的对数值2.2,即抑菌活性值大于2.2(换算为百分数值为99%)即为合格。
发橙色标识的保健用纺织品,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两种,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仅在客户提出需要时选择性检测。发红色标识的医用纺织品,考核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MRSA(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同样依客户的需要进行检测。对于发橙色标志及红色标志的医疗保健用纺织品,依照不同的用途,考核耐洗涤次数为3次、5次、10次不等,
最高为50次,但并未规定具体的杀菌率或抑菌率指标,而是根据供需双方要求自行商定[4]。
表3耐久性涤纶纤维阻燃装饰织物抗茵性能试验结果 (No.50—078)
黄色葡萄球菌 |
菌数 |
增殖数 |
||||
NI |
N2 |
菌数平均值 |
||||
阻燃标准布O小时 |
3.2×104 |
3.6×104 |
3.4×104 |
2.4 (试验成立) |
||
阻燃标准布18小时 |
8.2×106 |
1.O×107 |
9.1×106 |
|||
试样 |
Nl |
N2 |
茵数平均值 |
静茵活性值 |
效果 |
|
阻燃布 +抗菌 |
L-0 |
<20 |
4.O×lO |
3.0×10 |
5.5 |
有 |
L-10 |
8.6×102 |
9.4×102 |
9.O×102 |
4.0 |
有 |
6.1.2 消臭效果检测标准及测试结果
消臭性能试验JTETC法,试样布10cm×20cm,洗涤方法同上。SEK合格基准:减少率70%以上
减少率=[(空瓶中气体浓度-试料瓶中残存气体浓度)÷空瓶中气体浓度]×100%
对生活中常见的氨、醋酸、甲醛等几种臭气按检测法进行未整理织物和已整理织物(分别为初期、洗涤10次后放置2小时和24小时,进行消臭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经整理织物的消臭效果十分明显有效,织物放置随时间延长,消臭效果更佳。
日本的纤维制品卫生加工协会(SEK)规定,经测试合格可在织物上按类别挂防臭产品标识。普通的日用防汗臭纺织品,可核发蓝色标志;另一类分为一般用途及特殊用途两种,一般用途保健用纺织品,发橙色标志,特殊用途为医疗用纺织品,发红色标志。
表4 耐久性涤纶纤维阻燃装饰织物消臭性能试验结果 (No.50—078)
|
洗涤 |
恶臭气味残留浓度/ppm |
|||||
氨 |
醋酸 |
甲醛 |
|||||
2小时 |
24小时 |
2小时 |
24小时 |
2小时 |
24小时 |
||
阻燃布 |
- |
10.0 |
2.O |
3.0 |
0.8 |
10.4 |
16.0 |
阻燃布+消臭 |
L-0 |
0.2 |
0.0 |
3.0 |
0.5 |
7.2 |
1.5 |
(99.7%) |
(100%) |
(83.3%) |
(92.3%) |
(59.1%) |
(91.5%) |
||
L-10 |
7.0 |
1.0 |
3.O |
0.6 |
9.6 |
4.O |
|
(88.3%) |
(96.7%) |
(83.3%) |
(90.8%) |
(45.5%) |
(77.3%) |
||
空白 |
61.0 |
30.0 |
18.0 |
6.5 |
17.6 |
17.6 |
6.2 阻燃效果检测标准及测试结果
按日本消防法JIS—L—1091纺织制品燃烧性能试验方案:A—l法、D法进行检测判定。
洗涤:按日本JIS-L0217(103)法洗涤(JAFET规定洗涤条件)。
表5 耐久性涤纶纤维阻燃装饰织物检测结果 (N0.52-108)
试 料
|
洗涤 条件 |
燃着 方向 |
燃着 面 |
45°倾斜法 |
45°线 圈法 |
判 定 |
|
|||||
60sec加热 |
燃着3sec后 |
|
||||||||||
残燃 时间 sec |
残烬 时间 sec |
炭化 面积 cm2 |
残燃 时问 sec |
残烬 时问 sec |
炭化 面积 cm2 |
接燃 次数 (回) |
||||||
米色涤纶阻燃装饰布 |
未 经水洗 |
纵 |
表 |
- |
- |
- |
O.O |
0.0 |
4.7 |
4,4, 4,4,4 |
合格 |
|
O.O |
O. |
5.2 |
- |
- |
- |
|||||||
里 |
0.O |
0.0 |
4.2 |
- |
- |
- |
||||||
横 |
表 |
O.0 |
0.O |
4.3 |
- |
- |
- |
|||||
里 |
- |
- |
- |
O.O |
0.0 |
4.2 |
||||||
5次水洗 |
纵 |
表 |
- |
- |
- |
O.0 |
0.O |
5.4 |
4,4, 4,4,4 |
|||
0.O |
O.O |
4.9 |
|
|
|
|||||||
里 |
O.O |
0.O |
5.O |
|
|
|
||||||
横 |
表 |
O.0 |
O.0 |
4.6 |
|
|
|
|||||
里 |
- |
- |
- |
O.0 |
O.O |
4.0 |
||||||
5次干洗 |
纵 |
表 |
- |
- |
- |
0.O |
O.O |
4.7 |
4,4, 4,4,4 |
|||
0.0 |
0.0 |
5.6 |
- |
- |
- |
|||||||
里 |
0.O |
O.0 |
5.3 |
- |
- |
- |
||||||
横 |
表 |
O.0 |
O.0 |
4.7 |
- |
- |
- |
|||||
里 |
- |
- |
- |
O.O |
O.O |
4.4 |
表6 耐久性涤纶纤维阻燃装饰织物经抗茵、消臭整理后阻燃检测结果(No.52-108)
试 料
|
洗涤 条件 |
燃着 方向 |
燃着 面 |
45°倾斜法 |
45°线 圈法 |
判 定 |
|
|||||
60sec加热 |
燃着3sec后 |
|
||||||||||
残燃 时间 sec |
残烬 时间 sec |
炭化 面积 cm2 |
残燃 时问 sec |
残烬 时问 sec |
炭化 面积 cm2 |
接燃 次数 (回) |
||||||
米色涤纶阻燃装饰布 + 抗菌 + 消臭 |
未 经水洗 |
纵 |
表 |
- |
- |
- |
O.O |
0.0 |
4.7 |
4,4, 4,4,4 |
合格 |
|
O.O |
O. |
4.8 |
- |
- |
- |
|||||||
里 |
0.O |
0.0 |
5.6 |
- |
- |
- |
||||||
横 |
表 |
O.0 |
0.O |
4.7 |
- |
- |
- |
|||||
里 |
- |
- |
- |
O.O |
0.0 |
4.7 |
||||||
5次水洗 |
纵 |
表 |
- |
- |
- |
O.0 |
0.O |
5.6 |
4,4, 4,4,4 |
|||
0.O |
O.O |
5.3 |
- |
- |
- |
|||||||
里 |
O.O |
0.O |
5.9 |
- |
- |
- |
||||||
横 |
表 |
O.0 |
O.0 |
4.7 |
- |
- |
- |
|||||
里 |
- |
- |
- |
O.0 |
O.O |
4.2 |
||||||
5次干洗 |
纵 |
表 |
- |
- |
- |
0.O |
O.O |
5.5 |
4,4, 4,4,4 |
|||
0.0 |
0.0 |
5.3 |
|
|
|
|||||||
里 |
0.O |
O.0 |
5.5 |
|
|
|
||||||
横 |
表 |
O.0 |
O.0 |
4.9 |
|
|
|
|||||
里 |
- |
- |
- |
O.O |
O.O |
4.4 |
七、结束语
近年来,国际纺织品装饰面料市场根据其应用场所不同不断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如在医院、公共场所等人口密集处就提出了阻燃纺织品还需具有卫生保健、防水、抗紫外线等功能。必须引起我们相关助剂开发和织物生产企业的关注。我们公司在耐久性阻燃涤纶装饰织物上再通过后整理浸轧的方式让织物再兼有耐久的抗菌和消臭性,该多效合一的产品目前尚未见有其它相关成果报道。经过国外严格的测试表明,可以认为该工艺具有可靠的科学性、生产的方便性、效果的稳定性。其综合效果领先于国内水平,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标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