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后整理技术进展qq24
刘学 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152-159
前言
纺织品相关的生态标准及安全性法规是当前影响后整理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力较大的有欧盟Eco-Label和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Oeko-Tex标准100以及欧盟的REACH法,这些标准与法规的实施对染整行业技术进展的制约与冲击不言而喻。
绿色化学倡导人,原美国绿色化学研究所所长,现耶鲁大学教授P.T.Anastas在1992年提出的“绿色化学”定义是:“the design of chemical products and processes that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use and gener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即在化学品设计制造和使用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新原理以便减少或消除有毒物质的使用或产生。
马萨诸塞大学Lowell分校的John.Warner说过,绿色化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一种化学品的设计师应负责考虑该化学品投入使用后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化学的进展尤其是绿色化学的进展无疑是染整技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由之路。
1 涉及后整理的禁用活限用化学物质及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1.1 禁用的整理剂
1.1.1 阻燃剂类
在Oeko-Tex标准100中明确指出:
(1)对婴儿纺织品、直接接触皮肤和不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总体上应检测不出阻燃剂,即不能含有阻燃剂。
(2)上述三种纺织品和装饰材料都不能使用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三(氮杂环丙基)氧化膦(TEPA)和多溴联苯(PBB)三种阻燃剂。
这与Eco-Label规定不允许使用阻燃剂或含有超过0.1%(按重量计)被指定阻燃剂的制剂,或在指明危害某种健康的情况下含有超过O.1%(按重量计)被指定阻燃剂的制剂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阻燃剂三(氮杂环丙基)氧化膦(TEPA)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禁用,因为它属剧毒,并有致癌性;1977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的LD50为50mg/kg,属剧毒且有致癌性,也被禁用。属于环境激素和可吸收性有机卤化物的多溴联苯(PBB)1992年被德国禁用。这三种阻燃剂出现在Oeko-tex标准100和Eco-Label被禁用的阻燃剂名单中是必然的。
含卤素阻燃剂主要为多溴二苯醚(PBDE)。其中,五溴二苯醚(PBDPE)和八溴二苯醚(0BDPE)及其含量超过0.1%(按重量计)的制剂,在2003年2月15日欧盟颁布的2003/11/EC指令中已被禁止使用和销售;0eko-Tex标准100的2005年修订版中也明确禁用这两种阻燃剂。至于用于涤纶涂层阻燃整理的十溴二苯醚(DBDPE)与三氧化二锑制成的悬浮液,它的急性毒性LD50>15g/kg,属低毒。但由于它是用二苯醚作原料溴化而成的,产品中难免存在五溴或八溴二苯醚,兼之它本身属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因此其安全性仍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欧盟针对十溴二苯醚(DBDPE)制定自愿减少使用的VECAP方案。
1.1.2
抗菌防臭防霉剂
研究证明,不少此类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致畸型、变异性和致癌性,因此,自2003年1月起,0eko-texl00明确规定,在除装饰材料之外的所有纺织品上,应检测不出生物活性产品,即不能含有抗菌剂,除非经过充分评估证明这种抗菌剂对人体是无害的。按照这种要求,目前已禁用的品种如下。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THDE),即非常著名的三氯生(Triclosan)该抗菌剂本身无毒,LD50为4300-4500mg/kg,对皮肤也无刺激性,但它在受热和紫外线照射下会生成2,4-二氯苯酚。而该化合物不仅是致癌物质,又是环境激素,生物降解性也差,1985年就已被禁用。另外,该抗菌剂能与含氯漂白剂(如次氯酸钠)在40-50℃反应生成3种毒性较大的氯化物,即2,4,4’,5’四氯-2’-羟基二苯醚、2,4,
3’,4’-四氯-2’-羟基二苯醚和2,4,3’,4’,5’-五氯-2-羟基二苯醚。它们都是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而且经紫外线照射或受热会进-步生成四氯二嗯英致癌物。四氯二噁英是-种毒性极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其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比已知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还要高10倍。
2-(4-噻唑基)苯丙咪唑(TBI),该抗菌剂常用于织物的防霉整理,因具有很高的致畸性而被禁用。
α-溴代肉桂醛(BCA) 该抗菌剂以前常用于纤维素纤维、维纶和腈纶织物的抗菌整理,因有很高的变异性而被禁用。
2-(3’,5’-二甲基吡唑基)-4-羟基-6-苯基嘧啶,该抗菌剂因对皮肤具有较强的过敏作用而被禁用。
1,2-二溴-3-氯丙烷(DBCP),该抗菌剂既是环境激素,又是可吸附有机卤化物,因毒性较大而被禁用。
有机锡化合物,DFT即二丙基锡、DBT(二丁基锡)、TBT(三丁基锡)、TCyHT(磷酸三环己锡)、TOT(三辛基锡)、TPhT(三苯基锡)和TPT(三丙基锡)等构成-个禁用的有机锡化合物系列。
对生物有活性的抗菌剂或抑菌剂,还有以下几种:多氯苯酚,如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等;多氯联苯因为它们都是环境激素,毒性很大,因而受到严格的限制,这在Oeko-Tex标准100和Eco-Label中都有明确规定。
1.2
与后整理相关的禁用与限用物质
与后整理相关的禁用与限用物质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在表l中有简单的分类描述,
表1
后整理相关有害物质 |
可能涉及的后整理或整理剂 |
危害 |
限制 |
|
甲醛 |
免烫整理剂;丙烯酸酯类涂层剂;棉用阻燃整理剂 PyrovamxCP等
|
刺激性、致癌 |
对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来说不能超过30mg/kg,而对所有其他纺织品来说不能超过300mg/kg,有标准中规定24个月之内的婴幼儿用品上的甲醛量不能超过 20mg/kg |
|
可吸收性卤化有机物(AOX)
|
毛织物氯化防缩整理等 |
致癌物 |
禁用 |
|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
任何乳液类整理剂 |
环境激素、自然界中代谢 产物具有高的鱼毒性 |
||
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 |
防水防油整理 |
在环境中具有高持久 |
美[]EPA提出了PFOA |
|
(PFOS)和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 |
采用ePTFE薄膜的层合整理 |
会在环境中聚集,在人体与动物组织中积累,不但会造成人体的呼吸系统伤害,还会导致新生婴儿死亡。动物试验证明,体内含有2 mg/kg的 PFOS即可导致死亡。 |
Stewardship计划(F'FOA自主削减计划),即至2010年PFOA排放减少90%, 2015年减少100%,即零排放 |
|
重金属离子,有机锡等有机重金属化合物 |
抗菌、防霉整理等 |
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1~lOmg,L,汞、镉为0.01~0.001mg/L);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 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能致癌。 |
欧盟规定后整理剂中可萃取重金属含量不能超过下列值(单位为mg/kg,不包括作为整理剂分子结构组成部分的重金属): Ag 100、As 50、Ba 100 Cd 20、Co 500、Cr 100、Cu 250、Fe2500、Hg 4、Mn 1000、Ni 200、Pb100、Se 20、Sb 50、Sn 250、Zn 1500 |
|
双(氢化牛油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HTDMAC),双硬脂酰基二甲基氯化铵(DSDMAC),双牛油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TDMAC) |
阳离子软片等柔软剂 |
有生物活性,且生物降解性很差,易在污水处理时被污泥吸收而污染农田 |
禁用 |
|
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 |
部分柔软剂添加剂(螯合分散剂:氧漂稳定剂主要原料) |
螯合金属后的生物降解性很差,且有一定的毒性 |
禁用 |
|
有害物质的禁用或限用,我们不能仅仅当作我们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而应该是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也事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下列图1中可以知道,由瑞典妇女母乳中检测到的多溴联苯醚类阻燃剂,大约每隔五年增加一倍,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图1 The concentration of a type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in breastmilk of Swedish women doubles every five years |
最近的研究报告称:在青岛近岸的沉积物中发现大量此类物质。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避免禁用化学品的使用,减少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
2 绿色化学原则下的应对措施
2.1 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
P.T.Anastas和John.Warner两位教授于1998年共同提出的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依据这些原则,一种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分子将会通过比传统方法效能高而污染低的化学过程获得。
绿色化学是化学和化工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是基于环境友好约束下化学和化工的融合和拓展;从环境观点看,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要求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们历来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为鱼与熊掌-两者不能兼顾。Anastas认为,绿色化学会改变这种顾此失彼的状态。
2.2 纺织界绿色化学的研究热点
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适用于纺织化学,适用于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产业纺织品中心绿色化学研究小组相关的几个研究项目如下:
(1)PLA纤维——湿加工工艺;ingeo
(2)KERACOL——天然染料提取与应用:defra
(3)抗菌剂在纺织品上应用,耐久性及抗菌性的研究;ARCH Chemicals
(4)Tencel——从纤维到织物的研究,染整加工对其性能的影响,性能品质的控制;TechniTex
(5)硫化与还原染料染色的绿色化学方法;JSDC
从其研究项目看,一是PLA、TENCEL等绿色纤维的染整加工工艺研究,以保证整个加工过程的绿色化;天然染料则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硫化染料的优点是经济、得色深牢度好,且没有重金属及AOX问题,其存在的问题是还原剂硫化碱,其毒性强,允许排放量小于2mg/kg,因此其核心问题是硫化碱的替代。该项目采用葡萄糖/烧碱还原体系来替代硫化碱,有较好的经济技术与环境保护效果。抗菌剂的应用研究项目,
尽管在其网站上没有说明是采用何种抗菌剂,但是该项目的赞助商ARCH Chemicals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是REPUTEX 20。
为了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5年发起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用来奖励在化学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在源头上减少 或消除化学污染物方面卓有成效的化学家或公司、企业。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设立了类似奖项。
“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所设奖项包括更新合成路线奖、变更溶剂和反应条件奖、设计安全化学品奖、学术研究奖和小企业奖共5项。1996年进行了首次颁奖,以后每年一次,至今已为128个项目获奖。据称这些项目减少了9.4亿磅危险化学品和溶剂的排放,节约了6亿加仑的水,减少了3.4亿磅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当中与纺织印染有关的有几个项目:
1、2007年变更溶剂和反应条件奖:授给Headwaters Technology Innovation(HTI),该公司采用纳米技术的金属催化剂(NxCatTM)直接由氢和氧生产双氧水,不再需要大量有害化学品,且水是唯一的副产品。双氧水是染整行业的重要原料。
2、 2004年小企业奖:授与Jeneil Biosurfactant Company,鼠李糖脂(Rhamnolipid)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天然低毒的替代产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具有很好的乳化、润湿、洗涤和发泡性能。且可生物降解为无害产物。
3、2001年更新合成路线奖,授给Bayer Corporation BaypureTM CX(亚氨基丁二酸钠盐):一种环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的螯合剂。拜尔公司为这种新的可生物降解无毒的螯合剂开发了一种无废弃物、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采用马来酸酐、水、氢氧化钠及氨为原料合成,不再采用以甲醛、氰酸为原料的工艺路线,而氰酸是一种剧毒化学品。
4、2001年变更溶剂和反应条件奖:授给Novozymes North America,Inc.
Bio-PreparationTM of cotton Textiles:一种环境友好的棉纺织品的酶前处理工艺,用果胶酸盐裂解酶替代氢氧化钠。可节省化学品、水、能源和时间。可节水30-50%,COD及BOD分别可降低25%及40%。
5、1996年小企业奖:授给Donlar Corporation(now Nano-Chem Solutions,Inc.)
聚天冬氨酸(Thermal Polyaspartic Acid)的生产与应用; 聚天冬氨酸(TPA)是一种可用来替代聚丙烯酸(PAC)的能生物降解的聚合物。Donlar Corporation设计开发了这种聚合物的合成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剂可以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产这一性能卓越的产品。Donlar还开发了TPA的另一合成路线,无需有机溶剂,水是其唯一副产物。
由上述获奖项目可以更好地理解绿色化学的原则及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成果。
2.3 几种后整理技术中绿色化学的进展
2.3.1 阻燃整理(Flame retardant finishing):在纯棉的阻燃整理中Pyrovatex CP new及同类产品,采用恰当的工艺,可以满足Oeko-Tex标准100的要求。
在装饰织物的阻燃整理中,大都采用背涂工艺(Back Coating),经常采用十溴联苯醚/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当中对五溴、六溴和八溴联苯醚(PBDEs)的最大限量为5mg/kg、三氧化二锑,十溴联苯醚尽管没有禁用,但相应的VECAP自愿行动方案也希望逐渐减少其用量。
十溴二苯乙烷的应用符合绿色化学的替代原则,它不含多溴联苯(PBB)和多溴联苯醚(PBDEs)类禁用物质。具有极佳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溴素含量,因而是那些有耐高温要求的应用的第一选择。该产品表现出良好的抗UV性,因而适用于许多要求具有色彩稳定性的应用当中。由于其极佳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析出特性,适合用于需要循环回收的系统中。该阻燃剂无剧烈毒性,不会致畸,因而对鱼类无害。替代十溴联苯醚可用于满足欧洲二噁英(Dioxin)条例的产品配方中,且阻燃效果可以达到十溴联苯醚的水平。
同样适合于背涂工艺的是膨胀型阻燃剂,比较典型的是APP-PER体系,其中APP是体系的主体,是理想的酸源又兼有气源的功能,PER富含羟基,与APP在一定配比下作用,可以获得远高于理论计算值的成炭量。当然无机膨胀材料EG的应用,也已经商业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满足生态要求。
2.3.2抗微生物整理或卫生整理(Antimicrobial Finishing):所面临的问题芳香族卤素化合物,Triclosan,重金属化合物等。目前已得到安全性认定的有以下几类:
无机载银离子抗菌剂:如加拿大TRA(Thomson Research Associates)开发的Silpure FBR-5银离子抗菌剂,由A,B双组分组成,预先按8比92的比例混合均匀,再配成需要浓度的工作液。用量低,无光照色变现象,适用于各种纤维(除毛纤维),工艺简单,轧-烘-焙、浸渍或喷洒均可。
有机硅树脂季铵盐:1972年美国道康宁公司开发的DC-5700,即(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是一个代表性的优良抗菌剂,一直使用至今。现在由AEGIS公司专门经营,商品名称为AEM5700。国内早已开发出类似产品,如上海树脂厂SAQ-l、山东大学STU-Aml0l等,已规模化生产。使用工艺简单,安全耐久,适用于各种纤维的整理加工。
双胍类产品如聚六亚甲基双胍的盐酸盐(PHMB):如Reputex 20,它的毒性较低(LD50为4000mg/kg)聚合度12-16。主要用于棉、人棉等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据称可耐50次50℃温水洗涤,抗菌效果不变。现由ARCH Chemicals经营该产品。
高分子类抗菌剂:如聚六亚甲基胍(PHMG),商品通常是其盐酸或磷酸盐,如韩国SK
CHEMICAL的SKYBI01125是其磷酸盐,俄国的AKWATON及部分国产的产品是其盐酸盐。聚合度的高低影响其耐水洗性等使用性能。目前市场的产品良莠不齐,存在的问题一是纯度问题,二是聚合度偏低。要取得较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高聚物是较好的选择,甚至是部分交链的产品。
我们最近的实验研究证明,使用的工艺条件简单,耐久性能较为理想。
部分交联的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
|
→ |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的研究,壳聚糖是可再生资源,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效果,目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壳聚糖耐久性的问题以及解决水溶性、提高抑菌性能等,大多采用BTCA及CA等整理剂将壳聚糖与纤维素纤维交链以提高其耐久性,效果明显。壳聚糖的衍生物比较引人注目的是N-(2-羟基)丙基-3-三甲基脱乙酰甲壳质氯化铵(HTCC),可提高其抑菌效果,其合成路线如下:
|
→ |
|
2.3.3 除臭整理(odour impeding or odour stop):
聚氨酯交链的环糊精的应用:以环糊精为主要成分的产品用于后整理,可以使纺织品具有防臭性能。适当施加到纺织品上的环糊精分子的疏水空腔能够吸收和存储环境里的烟味、汗味等臭味。然而,一旦吸收储满,则不再有效。(见图)
环糊精活性物质被固着在织物表面耐久水洗,水洗可以使其吸收存储的防臭功能恢复。
|
|
环糊精除臭原理示意图 |
2.3.4 涂层整理(coating):所采用的涂层剂整理剂是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包括聚氯乙烯、聚氨酯、氯磺化聚乙烯、聚丙烯酸酯,以及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等,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致癌芳香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等禁用增塑剂,含有禁用APEO的乳化剂,甲醛释放及挥发性溶剂(VOC)等。
聚丙烯酸酯和聚氨酯涂层剂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两类产品。
聚氨酯(PU)涂层剂易产生生态问题。因为聚氨酯涂层剂是一类高分子弹性体,其由软链段(软段)和刚性链段(硬段)组成网络结构的嵌段聚合物,软段由聚醚型或聚酯型多元醇组成,硬段由二异氰酸酯组成。常用的二异氰酸酯有2,4.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6-己烷基二异氰酸酯(HDI)等。其中TDI和MDl分别用致癌芳香胺2,4-二氨基甲苯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作原料制得。反应时的转化率不高,约为70%~80%,异氰酸酯中残留的未反应物2,4-二氨基甲苯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如未除净,就会残留在聚氨酯涂层中,带来难以处理的生态问题,因此必须对TDI和MDI进行纯化处理。要满足生态要求,技术上可以实现,作为染整企业涂层剂的选择至为重要。
对于聚丙烯酸酯(PA)涂层剂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自交链单体NMA导致的游离甲醛释放,以及使用了禁用的含有APEO的乳化剂。溶剂型产品则主要是溶剂的排放问题(VOC)。水性或水基乳液是涂层剂的发展方向,首先可以避免溶剂的排放,另外在此领域的两项技术进展值得重视,一是无皂乳液聚合,二是无甲醛常温交链技术。
无皂乳液聚合的一种重要途径是采用可聚合乳化剂(Sulfmers)替代普通乳化剂,可聚合乳化剂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可参与聚合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可聚合乳化剂的种类很多,包括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及两性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其中主要是烯丙醇的衍生物,苯乙烯的衍生物,马来酸、衣康酸和富马酸等的衍生物,丙烯酰胺的衍生物,(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的衍生物和十一烯酸及其衍生物等。采用合适的可聚合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高固含量无皂乳液。可聚合乳化剂应具有适当的聚合活性和亲水性,还应和聚合体系中的主要单体具有良好的共聚合性,从而制得的稳定的乳液。
普通涂层剂加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会不断向表面迁移,从而使制品的耐水性、粘附性、光泽和耐擦洗性等一系列物化性能有着明显下降。在水洗或淋水过程中,普通表面活性剂会溶于水中,增加排放。采用可聚合乳化剂制得的乳液涂层剂,可聚合乳化剂以共价键的方式键合到乳液粒子上,不迁移,不形成弱边界层,减少了乳胶膜对水的敏感性等。无皂乳液技术也可用于印花粘合剂、硬挺剂等的生产。
无甲醛常温交链,主要是利用含羰基的聚合物与酰肼基团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实现涂料的室温交联固化。
含酰肼基的交联剂既可是小分子化合物(如己二酸二酰肼),也可是含酰肼的聚合物。含羰基的聚合物一般由含羰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乙酰氧基乙酯(AAEM)或N-(1,1-二甲基-3-氧代丁基)丙烯酰胺(DAAM)替代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与其他单体共聚而得。该体系一般用氨水调节乳液为弱碱性,密封保存。使用时氨随水挥发,体系呈酸性,交联反应得以发生。该技术一是保证了没有甲醛释放,二是降低了交链反应温度条件,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采用该技术所生产水基涂层剂其涂膜性能:
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接枝到乳液粒子上,膜干燥时仍均匀的分布于膜中;它的不迁移,改善了乳液粒子的界面性能;降低了膜对水的敏感性;增加了膜在水中浸泡后的强度;提高了膜的表面光泽度。接枝到乳液粒子上,能提高涂膜的附着力等。烘干脱水即可交链成膜。
2.3.5 层合整理(Laminating):层合整理是功能性面料的重要生产加工技术。主要采用膨体PTFE和聚氨酯薄膜,PTFE薄膜所面临的问题,即生产工艺中残存的PFOA和PFOS,但
是,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的Joseph De Simone教授及其同事们另辟蹊径,改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合成介质进行生产,结果证明,其效果要好得多,无须使用PFOA了,杜邦公司已经采用该技术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工厂投资了2.75亿美元,用这种无PFOA的方法来生产。因为新的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表面活性剂等而获得1997年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学术研究奖。
防水防油整理(Water and oil repellent)同上可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的生产技术,不含APEO,PFOA,PFOS的全新合成工艺。
2.3.6 免烫整理(easy care):面临的主要是甲醛问题。目前尽管进行了大量的无甲醛树脂的研究开发工作,但在甲醛释放量、强力损失及免烫性能的综合水平上尚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采用超低甲醛树脂,如醚化的2D树脂等并以轻树脂(较低的树脂用量)结合液氨整理,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方案,而且具有较低化学品用量和较低排放的特点。
2.3.7 柔软整理(Softening):柔软整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双长链烷基二甲基季铵盐的禁用,这类产品的替代技术已经很成熟。即双长链烷基酯基季铵盐的应用。酯基季铵盐,属于碱性不稳定表面活性剂,其酯键断裂后生成脂肪酸皂和高水溶性的季铵二醇或三醇。这些降解产物表现出较低的鱼毒性,并且能通过已建立的代谢路径进一步分解,其全部生态特性比传统的季铵盐要好得多。
2.3.8 纳米技术:在纺织领域中,纳米技术或者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功能性整理展现了良好的前景。常用的纳米材料有:纳米Ti02、ZnO、Si02,Fe203,、A1203、Cr203、纳米云母等。通过一定的染整加工技术,将上述纳米材料处理到织物上后,可以赋予织物一定功能,如抗静电、防紫外线、远红外加工、抗电磁波辐射、抗菌除臭和防水防油防沾污等优良性能。然而,在纳米材料赋予纺织品功能化的同时,也存在着使用的安全隐患,国内外已经引起重视,英美等国家已由政府投资开展研究,美国且对部分使用纳米材料的化妆品停止销售。保证安全性前提下,赋予纺织品功能性是负责任的态度。
2.3.9 螯合分散剂:欧洲禁用EDTA,DTPA。聚天冬氨酸的应用是最好的应对措施,聚天门冬氨酸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品,是德国政府规定的唯一可以直接往江、海、湖中直接排放的水处理剂。易于生物降解,且降解产物无害,国内已经成功工业化生产,产品已经投放市场。
2.4 其他相关化学品:
2.4.1 新型表面活性剂:易断裂化学键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包括两大类,一是碱性不稳定表面活性剂:如前面提到的酯基季铵盐及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二是酸不稳定表面活性剂:如环缩醛、酮缩醇和原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特点是:易于生物降解,也容易人为的使其失去表面活性。
2.4.2 酶制剂的应用:退浆用淀粉酶、精练用果胶裂解酶、染色用脱氧酶,目前在后整理领域仅限于服装的水洗加工,如纤维素酶用于牛仔服的洗旧、生物抛光等。这些酶的使用其生态环保的特点非常突出。
3 结束语
国际上新的标准与法规的实施的确对后整理技术有着很大的冲击,但我们不能仅仅简单视其为贸易壁垒,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学理念及其最新的进展将推动后整理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l]《An Overview of Textiles Processing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Conc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