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8605抗癣药物布研制的探讨
北京印染厂 梁绍棠 黄家章
提要
为解决抗真菌和抗细菌的高效药物,从现有的十多个抗真菌和抗细菌药物组成50多个配方中发现;MEB605配方效果极为理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23种真菌和7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药物的类型、作用、机理等作了介绍。此外,制成的药物短裤耐洗一百次以上仍有疗效,有助于减轻云南老山前线边防战士裆部等皮肤病的痛苦,从而有助于增强战斗力。
一、前言
由于对越防御作战前线地处于亚热丛林地带,为了解决云南、广西前线部队因潮湿、炎热等原因,在战地环境条件引起裆部皮肤骚痒病,严重影响部队作战战斗力。我厂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共同研制出抗癣药物短裤,这种短裤对真菌和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
还有抗过敏止痒功效,对裆部皮肤病如股癣、湿疹、阴囊骚痒等有较好的的防治效果,这种短裤连续洗涤一百次以上仍有作用,并且穿着舒适无副作用。经云南前线战士1500多人试穿,仅一个月的观察,对防治裆部皮肤病的有效率达9O%以上,治愈率达65%以上,深受边防战士欢迎,并要求总后军需部尽快装备部队。此成果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经有关著名医学专家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同意推广使用,进一步生产系列化产品,并获纺织部三大支柱新产品创新一等奖。
当前,国内外现有的抗真菌药,包括酮康唑(Ketoconazole)、益康唑(Econazole)和克霉唑(Clonazole)和咪康唑(Miconazole)等,仅对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以酮康唑和肟康唑(Oxiconazole)较优,但对真菌无杀灭作用,对细菌基本无效或甚微。因此,寻栈一个既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对细菌也有较好杀灭作用的新药或配方,非常重
要。经实验室反复配方和筛选,从现有的10多个抗真菌和抗细菌药物组成的50多个配方中,发现ME8605配方效果极为理想,配方比所含的两个单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23种真菌和7种细菌的抑菌试验表明,最低抑菌浓度(MIC)多数菌在1微克/毫升以下,比酮康唑和肟康唑还好。
二、材料和方法
(一)药物来源
酮康唑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研制,肟康唑由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研制,碘伏和ME8101由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七室研制;克霉唑由北京第五制药厂生产,抗菌增效剂和苯海拉明等北京第六制药厂供给。
(二)药液稀释
每种药物(包括配方)称5毫克,用5毫升无菌蒸馏水溶解后(有些药物先用乙醇等溶解),吸0.2毫升到含1.8毫升的培养基中,摇匀后,往下吸1毫升含药的培养基到下一管含1毫升的培养基中,即用对倍稀释的方法,稀释出9管不同浓度的药液的培养基,其浓度分别为;100微克/毫升、50微克/毫升、25微克/毫升、12.5微克/毫升、6.25微克/毫升、3.12微克/毫升、1.56微克/毫升、0.8微克/毫升、0.39微克/毫升。
(三)菌种来源
真菌菌株引自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菌种室等;细菌菌株引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和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一室。
(四)配方的抗菌试验
1、真菌抑菌试验,先培养好菌种斜面,然后用蒸馏水洗下菌落、打碎,有些菌株需用组织研磨器先研碎琼脂培养基,再过滤出菌液。所有菌株母液都计算出含菌量,放入4℃冰箱待用。实验时,含药沙氏肉汤培养基(PH 6.5),每毫升加入105~106 (0.1毫升菌液)个菌,摇匀后放入28℃温箱
培养48~72小时,观察结果。
2、细菌抑菌试验,把培养24小时的菌液,算出含菌量后,在含药普通肉汤培养基中,每毫升加入107~108 (0.1毫升菌液)个菌,摇匀后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抗真菌和抗细菌实验同时都设菌对照、药物对照和空白对照。
(五)效价判断标准
主要和对照组比较,无效管肉汤液明显混浊,或己生长出肉眼可见的菌落,有效管肉汤清亮,和药物空白对照管相同。
(六)药物布的研制
ME8605药物布的染整及耐洗性由北京印染厂研制,其布主要由抗真菌和抗菌增效剂、以及抗过敏等药组成配方(配方所用药物均为药典标准药物),加入耐洗剂整理加工而成(见染整工艺)。
(七)药物布的抑菌试验
1、把--部分用ME8605药物配方制成的三种不同浓度(4%、2%、1%)的药物布,剪成6×6毫米左右的小方块,为实验Ⅰ组;另一部分布进行洗涤试验,每5克布加洗衣粉0.25~0.5克和适量水,在水温22~25℃中搅拌十分钟(搅拌机的转速为100次/分),每洗涤一次,晾干后,剪一些6×6毫米左右的小块,然后再洗,连续洗涤100次,洗涤后剪下的小方块为实验Ⅱ组。同时设不加药的布为空白对照组。
2、实验时,每个含20毫升用2%沙氏琼脂培养基制的平皿中,加0.1毫升菌液(真菌大约105-106,细菌大约106-108),用玻棒把菌液均匀地涂于琼脂表面后,贴入上述三组(包括对照组)不同的小布块,进行平行试验。盖上平皿盖后,真菌放入28℃的温箱中培养24-72小时,细菌放入37℃的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实验效果,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毫米)。部分结果进行拍照。
三、ME8605药物配方和药物布的抗菌作用
(一)ME8605药物配方的抗真菌作用
菌株名称 |
最小抑菌浓度 |
|||
ME8605 |
克霉唑 |
酮康唑 |
肟康唑 |
|
石膏样小抱子菌4777 |
1.04±0.37 |
50±0 |
14.58±7.8 |
4.30±2.76 |
石膏样毛癣菌京001 |
≤0.39±0 |
2.60±0.74 |
1.30±0.37 |
13.0±0.37 |
石膏样毛癣菌京4935 |
≤0.39±0 |
2.80±0.74 |
2.34±1.10 |
≤0.39±0 |
石膏样毛癣菌京空001 |
≤0.39±0 |
50±0 |
25±0 |
2.08±0.74 |
猴类癣菌京001 |
≤0.39±0 |
5.21±1.48 |
5.21±1.48 |
2.08±0.74 |
红色毛癣菌空4863 |
≤0.39±0 |
6.25±0 |
5.21±1.48 |
≤0.39±0 |
红色毛癣菌空001* |
1.30±0.37 |
25±0 |
66.67±23.57 |
2.08±0.74 |
断发癣菌2286 |
1.30±0.37 |
0.65±0.18 |
2.60±0.74 |
1.30±0.37 |
黄癣菌京001 |
≤0.39±0 |
≤0.39±0 |
≤0.39±0 |
≤0.39±0 |
紫色癣菌京001 |
≤0.39±0 |
≤0,39±0 |
≤0.39±0 |
≤0.39±0 |
羊小孢子菌4937 |
≤0.39±0 |
0.52±0.18 |
0.52±0.18 |
≤0.39±0 |
抱子丝菌京001 |
≤0.39±0 |
>100±0 |
5.21±1.48 |
4.16±L48 |
絮状表皮4783 |
≤0.39±0 |
≤0.39±0 |
≤0.39±0 |
0.65±0.18 |
皮炎着色京001 |
≤0.39±0 |
12.5一100 |
1.30±0.37 |
1.30±0.37 |
裴氏着色京001 |
≤0.39±0 |
≤0.39±0 |
≤0.39±0 |
≤0.39±0 |
卡氏枝孢霉京001 |
≤39±0 |
≤0.39±0 |
≤0.39±0 |
≤0.39±0 |
疣状瓶霉京001 |
≤0.39±0 |
≤0.39±0 |
0.78±0.55 |
≤0.39±0 |
烟曲霉京001 |
≤1.04±0.37 |
50±0 |
10.42±2.95 |
41.67±0 |
黑曲霉京001 |
3.64±1.95 |
25±0 |
50~100 |
4.67±2.21 |
光滑球拟酵母京001 |
≤0.39±0 |
4.16±1.48 |
0.65±1.48 |
1.17±0.55 |
白色念珠菌京001 |
0.91±0.49 |
12.5±0 |
1.17±0.55 |
5.2l±L48 |
热带念珠菌京001 |
0.91±0.49 |
100±0 |
14.58±7.80 |
20.83±5.39 |
新型隐球菌京001 |
0.78±0 |
4.16±1.48 |
0.78±0 |
0.65±0.18 |
10多种抗真菌和抗细菌药,组成50多种配方,经抗菌实验后表明,多数配方无明显协同作用,仅有ME8605配方有明显增效作用。进一步试验,并发现ME8605药物配方中的两个单方,2:1时,效果理想(见表1),对23种真菌菌株,包括从云南前线采集回来的菌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白色念珠菌),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菌在1微克/毫升以下,比克霉唑低了10-15倍,比酮康唑和肟康唑(目前国内抗真菌最好和较有前途的药物)低2-5倍。
(二)ME8605药物配方杀灭真菌的作用
ME8605药物配方不仅对所有致病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某些真菌也有杀灭作用,特别对酵母样真菌有较好的灭杀作用,如对白色念珠菌和光滑球拟酵母等有快速杀
表1、ME8605药物配方与其它抗菌药抗菌作用的比较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实验平均数±SD,SD一标准差。*为前线采集回来的主要菌株,由空军医院提供。
灭作用(99.99%)。而克霉唑、酮康唑和脂康唑200微克/毫升却无效,肟康唑400微克/毫升时才有轻微作用(见图1)。
图lME8605药物配方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作用
1、空白
2、克霉唑400微克/毫升
3、酮康唑400微克/毫升 4、肟康唑200微克/毫升
5、肟康唑400徽克/毫升 A、ME8605 25微克/毫升
B、ME8605 12.5微克/毫升
ME8605药物配方,主要属于咪唑类药物,它具有比多烯类药物的抗真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毒性低,耐受良好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较好的和最有前途的一类抗真菌药,其特点稳定,无挥发性,几乎不溶于水,为溶解于多种有机溶剂的结晶性粉末,其化学结构为;
表2
ME8605药物配方抗菌作用的测定
菌株名称 |
最小抑菌浓度(微克/毫升) |
||||
|
ME8605 |
克霉唑 |
酮霉唑 |
肟康唑 |
单药A |
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 |
≤0.39±0 |
>100±0 |
>100 |
5.22±1.48 |
≤0.39±0 |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
1.30±0.37 |
>100±0 |
>100±0 |
5.22±1.48 |
≤0.78±0 |
大肠杆菌 |
≤0.39±0 |
>100±0 |
>100±0 |
>100±0 |
≤0.39±0 |
福氏痢疾杆菌京001 |
≤0.39±0 |
>100±0 |
>100±0 |
>100±0 |
≤0.39±0 |
绿浓杆菌 |
2·08±0.74 |
>100±0 |
>100±0 |
>100±0 |
1.17±0.55 |
腋毛杆菌空001* |
1.30±0.37 |
>100±0 |
>100±0 |
12.5±0 |
2.08±0.74 |
类炭疽杆菌京001 |
2.08±0.74 |
>100±0 |
>100±0 |
25±0 |
1.30±0.37 |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数士SD。*为部线采集回的主要菌株之一,由空军总医院提供,实验时加10%的血清。
表3 ME8605药物布洗涤后对部分致病菌抑制作用(毫米)
洗涤次数(浓度) |
石膏样毛癣菌 |
猴类癣菌 |
猴类癣菌(?) |
白色念珠菌 |
光滑球拟酵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对照(无药布) |
0 |
0 |
0 |
0 |
0 |
0 |
0 |
1次0·5% |
13±0 |
/ |
20 |
12±1 |
13 |
13±2 |
/ |
1% |
16±3 |
/ |
22 |
13±2 |
17 |
16±2 |
/ |
2% |
21±2 |
/ |
24 |
16±3 |
22 |
22±1 |
/ |
7次0.5% |
12±1.5 |
14 |
/ |
11±1 |
/ |
l5±2 |
/ |
1% |
18±2 |
15 |
/ |
12±1.5 |
/ |
16±3 |
/ |
2% |
24±2 |
17 |
/ |
13±2 |
/ |
18±2 |
/ |
15次0·5% |
10±0 |
20 |
11 |
10±0 |
10 |
14±2 |
12 |
1% |
11±0.5 |
23 |
23 |
12±2 |
12 |
15±1.5 |
13 |
2% |
13±0.5 |
/ |
15 |
14±1 |
13 |
17±3 |
14 |
20次1% |
11±1 |
/ |
/ |
12±0·5 |
9 |
14±1 |
/ |
30次1% |
11±1 |
/ |
/ |
10±1 |
10 |
13±0 |
/ |
40次1% |
10±0.5 |
/ |
/ |
11±0.5 |
8 |
14±2 |
/ |
50次1% |
9±1 |
/ |
/ |
9±1.5 |
10 |
14±1.5 |
/ |
60次1% |
9±1 |
/ |
/ |
10±1 |
9 |
13±1 |
/ |
80次1% |
8±0 |
/ |
/ |
11±0.5 |
9 |
13±0.5 |
/ |
100次1% |
8±2 |
/ |
/ |
10±1 |
8 |
12±2 |
/ |
120次1% |
7±0.5 |
/ |
/ |
9±0.5 |
7 |
9±0.5 |
/ |
140次1% |
6±0.5 |
/ |
/ |
8±1 |
6 |
9±0 |
/ |
注:表中数据为1~3次的实验结果(平均数士SD)。"/"表示未做实验,"毫米"为抑菌圈的直径。(?)论文集原本如此。
抗真菌机理;咪唑类药物的抗真菌作用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而真菌细胞膜主要是麦角甾醇(Ergosterol,组成。真菌接触咪唑类药物后,麦角甾醇的合成过程即被咪唑类衍生物所阻断,咪唑药物的氮原子与细胞色素的铁原子结合,而干扰细胞色素的活性,使得脱甲基反应不能进行,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如酮康唑与霉康唑都是白色念珠菌很强的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白色念珠菌与霉康唑10-10摩尔接触一小时,就迅速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复杂的,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ME8605药物配方的抗细菌作用
ME8605药物配方抗细菌的作用也较好(见表2),最小抑菌浓度在1微克/毫米左右,与其使用的单药A效果相似。而其它几个抗真菌单药,除肟康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有些作用外,其它基本无效。另外,ME8605药物配方经杀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也具有快速杀灭作用。
(四)ME8605药物布的抗菌作用
经过整理加工的ME8605药物布所含的药,保持了原药物的特性,仍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2%的药物浓度最强,1%次之,0.5%较弱,但都超过敏感范围(8~15毫米)。并且洗涤100次后还有效(最多为135-145次),但是越来越弱(见表3)。
根据洗涤情况,0.5%的药物布洗涤100次后效果尚好,在临床使用时,可考虑布上的药物浓度在1%以上为宜。
四、ME8605抗癣药物布染整工艺
(一)染色工艺(坯布,采用纯棉细布或府绸)
坯布烧毛(二五二反)→退浆→煮炼→漂白→水洗→烘干→丝光→染色(卷染或轧染) →水洗→皂洗→水洗→烘干→NPD-AF整理→烘干→验码→打包。
(二)ME8605号配方,NPD-AF整理前深加工
采用PG-O方法,ME8605号药物染整有关质量指标要求80%以上。
(三)NPD-AF药物布整理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1、工艺流程
染色布→浸轧(轧余率70%左右) →烘干(100℃) →成品→裁剪→制成药物短裤。
注;此工艺配方特点耐水洗100次药物布仍有效。
2、配方:ME-8605 1.6-2%
(四)耐水洗试验方法
用一块10×10厘米的抗癣药物布进行洗涤试验。每5克布加洗衣粉0.25~0.5克,在水温22~25℃中搅拌十分钟(搅拌机的转速为100次/分),每洗涤一次晾干后剪一些6×6毫米左右的小方块布作抑菌试验。然后再洗,连续洗涤直至所需要的次数,
(五)主要技术指标
名称 |
单位 |
设计要求 |
本产品水平 |
国内外水平 |
ME8605 |
最少抑菌浓度 |
5微克/毫米 |
<1微克/毫米 |
1~5微克/毫米 |
耐洗涤性 |
次数 |
50 |
100以上 |
60~100 |
现场效果考核 |
有效率 |
75% |
90.19% |
80~90% |
缩水率 |
% |
经3.5 纬3.5 |
经3.2 纬3.4 |
/ |
强力(公斤) |
5×20厘米 |
经43 纬34 |
经53 纬46 |
/ |
(六)关键技术内容
1、开发以前状况;仅有抗菌或防霉布,效果单一,成本较高。
2、开发科研成果,既有防霉、又有抗菌作用,并且耐水洗性好,高达145次以上才失效。
3、 试穿、试用情况
对股癣、阴囊皮炎等病穿后一个月观察,有效率为90.19%,治愈率为65.69%。
五、ME8605药物配方和药布的毒性试验
1、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ME8605配方对小鼠口服LD50为l2O2(961-1443)毫克/公斤,雌雄小鼠的LD50无明显差别(见表4)。中毒表现为烦燥
不安(抽搐、多数动物在24小时内死亡),后期死亡的动物出现消瘦、体重减轻、萎糜不振,尸检可见肝脏瘀血,胃肠充血水肿。根据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ME8605配方属低毒类物质。
表4 ME8605药物配方对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半致死量LD50(毫克/公斤)
性别 |
LD50平均数 |
LD50实测 |
混合 |
1202 |
961-1443 |
雄 |
1180 |
863-1497 |
雌 |
1240 |
867-1612 |
2、ME8605药物配方对小鼠的混合毒力
按急性试验方法,先测定组成ME8605药物配方的两个主药的小鼠口服LD5O=a/LD5O (A)+b/LD5O (B)……[式中LD5O (A)
和LD5O (B)均为各单剂实际毒力值,a及b均为各单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求出混剂理论LD5O与混剂实际LD5O值比。若其比值>2.7为增毒;<0.4者为减毒;在0.5~2.6之间者为毒力相加作用。结果测得ME8605药物配方混剂理论LD5O/混剂实测LDLD5O为0.53。ME8605药物配方联合用药的混合毒
力为毒力相加作用,并且相加作用不明显。
3、家兔皮肤刺激试验
根据“OECD化学物质毒性试验指针”推荐的方法,ME8605药物配方粉剂和ME8605药布对家兔均未发现有明显刺激作用。粉剂组(0.5克药粉)仅有个别兔在去纱布后1至24小时局部有轻微红斑;48小时后恢复正常;其余未见红斑和水肿。药布组(0.5克药布)所有实验兔均未见红斑和水肿,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别。
另外,豚鼠皮肤过敏试验和小鼠蓄积毒性试验,经初步试验表明,也未见有过敏和蓄积毒性反映。
组成ME8605药物配方的各单药在我国药典均可查到,因此,推测ME8605药物布在临床上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六、ME8605药物短裤现场效果的观察
l、ME8605药物短裤对现场裆部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普查后对股癣、阴囊骚痒等患者,每人发两条药物短裤,共治疗裆部皮肤病306例(见表5)。其中股癣176例(均查见菌丝或抱子),阴囊皮炎66例,阴囊骚痒43例,臀部毛囊炎15例,肛周炎6例。试穿一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多数病人自述使用药物短裤后半月,病情明显好转,一个月后检查总
有效率为90.19%,治愈率为65.69%。其中股痒有效166例,占94.32%,治愈122例占69.32%。阴囊皮炎有效61例占92.42%,治愈46例占69.69%。阴囊骚痒有效40例占93.02%,治愈30例占69.78%。而臀部毛囊炎有效才7例仅占46.67%,治愈才3例占20%,无效8例占53.33%。可见ME8605药物短裤对股癣、阴囊皮炎和阴囊骚痒等病效果较好,而对臀部毛囊炎、肛周炎等病效果较差。
2、ME86b5药物短裤对裆部皮肤病的预防作用
表5 ME8605药物短裤对裆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病 名 |
总例数 |
有效例数 |
无效例数(%)未见好转或加重 |
||
治疗 |
好转 |
合计 |
|||
股癣 |
176 |
122(69.32) |
44(25.00) |
166(94.32) |
10(5.62) |
阴囊皮炎 |
66 |
46(69.69) |
15(22.73) |
61(92.42) |
5(8.58) |
阴囊搔痒 |
43 |
30(69.78) |
10(23.24) |
40(91.02) |
3(6.98) |
臀部毛囊炎 |
15 |
3(20.00) |
4(26.67) |
7(46.67) |
8(53.33) |
肛周炎 |
6 |
0(0) |
2(33.33) |
2(33.33) |
4(66.67) |
总数 |
306 |
201(65.69) |
75(24.50) |
216(90.19) |
30(9.18) |
注:此结果为使用后一个月时观察的结果(412团提供资料),一线连队艰苦,有效率为80%左右。
204名未患裆部皮肤病的人,使用药物短裤后一个月普查。仅有一个患股癣。发病率为0.49%(见表6),而对照105名未使用药物短裤的人,却有9人患股癣、阴囊皮炎等,其发病率8.57%,统计处理两组相差显著(P<0.05=。由此表明,ME8605药物短裤不仅对裆部皮肤病有治疗作用,正常人使用也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表6 ME8605药物短裤对裆部皮肤病的预防作用
组别 |
检查人数 |
新发病人数 |
发病率(%) |
穿药裤组 |
204 |
1 |
0.49 |
未穿药裤组 |
105 |
9 |
8.57 |
(对照) P<0.05
3、ME8605药物短裤使用后部队裆部皮肤病的下降情况
使用ME8605药物短裤的连队,共复查510人(见表7),使用前这些连队的裆部皮肤病的总数患病率为56.07%,使用药物短裤后一个月普查,患病率显著下降,仅有15.09%,前后比较,其患病率有显著差别 (P<0.05)。而对照组(两个月)我们只用了一般癣药,如黑白癣药水、脚气灵等处理,但一个月后复查,患病率仍较高,前后患病率相差不明显(P>0.05)。
另外,20例股癣使用黑白癣药水和脚气灵等治疗,一个月后只有45%治愈(见表8),
与穿药物短裤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
表7 使用ME8605药物短裤后裆部皮肤病患病率的下降情况
组别 |
检查人数 |
使用前患病(%) |
使用后患病(%) |
P值 |
穿药物裤组 |
510 |
56.07 |
15.09 |
<0.05 |
对照1组 |
150 |
26.00 |
19.33 |
>0.05 |
对照2组 |
214 |
48.60 |
38.78 |
>0.05 |
注:对照组仅用一般癣药处理,-个月后同时复查。
表8使用ME8605药物短裤或药物对股癣的疗效比较
组别 |
病例数 |
治愈数 |
治愈率(%) |
穿药裤组 |
176 |
122 |
69.32 |
药物治疗组 |
20 |
9 |
45 |
P<0.05
4、典型病例;
(1)陈××,24岁,80年入伍,某部战士,患裆部皮肤病三年,每年夏天加重,冬天仍搔痒难忍,曾使用黑白癣药水等药物未能治愈。一九八六年九月十日普查,确诊为(1)
股癣,皮肤面积为6×8厘米两处,(2)阴囊皮炎+,皮损面积为2×2厘米,发给两条ME8605药物短裤使用,当天穿上一条,隔天换穿另一条。一月后复查,皮损消退,搔痒消失,自述:药物短裤穿后第二天搔痒开始减轻。20天后皮损明显好转,25天左右全愈。
(2)胡××,46岁,62年入伍,某部主管技术师,患裆部皮肤病20年,经几所部队医院确诊为股癣,曾用过克霉唑、脚气灵等药物治疗,时好时坏,一直未痊愈。一九八六年/八月份使用ME8605药物短裤后,病情逐渐好转,一个半月后痊愈,现在股部仅留下2处3×4厘米色素斑,搔痒完全消失。
(3)李××,19岁,85年入伍,某部战士,患裆部皮肤病三月,自述:今年六月,阴部处开始搔痒,后在两侧股部出现2块红斑,象铜钱样,边缘突起,搔痒难忍,擦过多种药水效果不明显。后用氢化可的松 (肤氢松)软膏,开始2天,搔痒有些缓解,但3-5天后病情迅速发展,漫延到整个臀部股部,普查时可见40×30厘米的皮损区,镜检查见真菌菌丝和孢子,诊断为体股(臀部)痒。发两条药物短裤治疗,一个月后复查,病情基木痊愈,仅留下一大片陈旧性的皮损区。
5、副作用的观察
42名正常人试穿,使用前后测定肝功能(包括黄胆指数、SGP、TTT、TFT等)和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总数等,均未发现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异常变化,也未发现有皮肤过敏反应。但在前线1500多人的试穿时,发现3人(0.2%)在裤带处,出现过2×3厘米过敏疹,2-3天未经任何处理,其小块红疹自行消灭。
七、讨论
根据部队的紧急需要,急前线所急,化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了抗癣药物布,其特点既有抗真菌作用,又有抗细菌止痒和抗过敏等功效,在国内外都较为先进。其配方合理,对23种常见致病真菌和7种常见致病细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包括从前线分离的几个主要菌种(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腋毛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并且对某些真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还有直接杀灭作用。比酮康唑和肟康唑等国内外较先进的抗真菌药明显较优。把配方药加工、整理到布上后,将布洗涤100次(最多洗涤135-145次),仍有较好的抗真菌和抗细菌作用。一九八六年
夏天,北京印染厂小批量生产,经总后有关部门批准,同意把几千条短裤送往云南前线试穿。并与昆明空军医院等单位组成试用小组,给两个守备师等部队1500多人试用后,从收集到的800多份有关数据来看,临床效果是满意的。结果表明,ME8605药物短裤对裆部皮肤病(股癣、阴囊皮炎和阴囊搔痒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还有明显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基本没有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0.19%,治愈率达65.69%。穿这种药物短裤组的连队,比未穿药物短裤的连队(对照)其裆部皮肤病明显下降(P<0.05=。正象干部战士反映的那样,ME8605药物短裤对他们的裆部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根据试用部队给总后军需部门的信,建议把ME8605药物短裤,装备和发放到云南、广西等边防守备部队是可行的,在医院,不管是军内、军外,可把ME8605药物短裤、内衣、内裤作为一种特殊型的药物,用于患真菌等病的病人,或预防此病。
八、结语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由纺织部、局和军医科院及有关单位组织了技术鉴定会,该产品受到与会各位专家、教授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和通过,认为ME8605抗癣布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普遍、耐洗次数多、防止效果好、基本无副作用等优点。在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中,达到了一定的先进性,同意装备和发放云南和广西等边防部队,在各医院扩大试用和推广。
参加本课题有关研究工作人员如下(北印、军医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成都军区昆明空军医院);舒国欣、邹伯安、张敏、孙国章、申西林、黎勇、卢珊、孙敏铭、何静等同志。
参考文献
(1)王其南,《抗生素 》,9(6),481,1984
(2)Medoff G et al,《Proc.Natl.Acad.Sci.JSA》,69,196.1972
(3)Beggs WH et al,《Am.Rtv.Btsp.Sis》110,671,1974
(4)Beggs WH et al,《J.Infect.Dis》133,206,1974
(5)Ansehns et al,《Scand.J.Infect.Dis》,9,62,1976
(6)Kitahara M.et al,《J.Infect.Dis》,133,663,
(7)Huppert M.et al,《Antimicob.Agents Chemother》9,406,1976
(8)Medoff G.,《Ber.Infect.Dis》,5,S614,1983
(9)黄家章等,《ME8605药物配方和药物布的抗菌作用》(内部资料),1986
(10)徐淑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第402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杨瑞典,"混合制剂联合毒力测定方法",《农药》,2,36,1981
(12)卫生部药政局等,《药政参考资料》,7,26,1984
(13)Homburgor et al,《A Guide to General》,1984
(14)邹伯安等,"ME8605药物配方及其药物布的毒性试验",(内部资料),1986
(15)黄家章等,"ME8605药物短裤现场效果的考核",(内部资料),1986
(16)AlIen AM,《SKin Diseases In vietnan》,1965-72W.,Ashington D.C.,1977
(17)Levine HB et al,《Lancet》,2(24),211,1982
(18)Sevi.E.et al,《An.Intern.Med.》,96(Jun),788,1982
(19)Gnann JW.《Ann.Intern.Mep》,98(Jun),48,1983
(2O)Ernst JD.et al,《Rev.Infect.Dis》,5,S626,1983
(21)Jawet ZE.,《Ann.Rtv.Pharmacol》,8,151,1986
(22)皆川治重等,《真菌与真菌症》,23,l71,1982
(23)舒锦荣、谢荣瑞综述,"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进展",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