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涂层织物工艺技术的探讨

迂培娟 沈娟  天津市第一印染厂

染整涂层及其他整理学术论文、资料选辑/1990;43-46

 

提要

    本文以我厂开发功能涂层织物为主线,并对其工艺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时还列举了防水、防油、保温、阻燃等四种不同功能织物的用途。

一、前言

    涂层加工整理是纺织品一种新的表面整理。通过这种加工技术,一方面提高纺织品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则掩盖其本身的弱点,使涂层后的织物具有防羽绒、防水、拒水、拒油、遮光、保温(隔热)、防辐射、阻燃等功能,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和扩大,如服装、装饰、产业、旅游、军工、航天

等。因此我们在开发防水涂层的同时,对具有特殊功能的涂层织物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摸索,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生产了具有防水、拒油、保暖、阻燃功能的织物。

二、工艺技术的探讨

    涂层整理织物的生产工艺是由产品的要求、用途、面料、涂层剂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一)工艺流程

  1.涤棉防水、拒水、拒油织物

     此产品选用涤棉卡其织物,用途为服装,根据这一特点在工艺流程设计上对涂层前的织物,进行预拒水处理和不经预拒水两种工艺对比。从涂层增重和防水效果看,不经预拒水处理的织物涂层后增重稍大些,防水效果稍差。原因有两个,一是未经预拒水处理的织物具有亲水性,涂层剂即为水乳型,较易渗透到织物内部,导致耐静水压不高,手感发硬;二是未经预拒水处理的织物涂层时必须将其填平,才能达到均匀涂敷,而经过预拒水处理的织物表面由拒水剂占据,使织物表面光滑,可减少渗透,涂层剂与防水剂形成网状膜,涂后手感柔软,因此采用了下述工艺流程;

未涂层织物→预拒水处理→涂层→烘干→后防护处理→焙烘→整理。

  2.纯棉防水、保温(隔热)帐蓬织物

    该产品系帐蓬织物,特点是防水效果好、轻便、经济。为此在坯布选择上结合天津市地区坯布情况,选用了纯棉21×21 85×76平纹织物,这种织物纱支较粗,密度也不十分高,布面棉结过多,粗糙不平。为了克服织物的不足,在工艺上选择了涂层前轧光工艺,这样不仅使纱线排列更加紧密,而且还使织物粗糙的表面得到弥补和改善。故采用工艺为;

    未涂层织物预轧光(高光)涂层烘干后防护处理焙烘整理。

  3.涤棉防水、拒水、拒油、阻燃工业用帐蓬织物

    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由于涤和棉是两种不同的纤维,它们的燃烧过程和原理不尽相同,对于涤和棉单纺织物可分别选用相适宜的阻燃剂,而混纺织物则不同,必须使阻燃剂对两种纤维皆有阻燃效果。对于阻燃织物以前大多是采用浸轧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使织物获得较理想的效果,而阻燃涂层则不同。开始我们曾试图采用单面涂层,这样涂层剂只在织物的一面,涂层面可起到阻燃作用,但背面仍会燃烧,采用双面涂层(涂敷带有阻燃剂的浆)可以达到阻燃标准,无残焰,但阴燃问题解决不了。利用降低涂层剂粘度来增加涂层织物的渗透,也达不到要求,相反则会因为涂层剂粘合度低、给涂敷带来一定困难,涂后织物手感发硬,因此解决阴燃的最好方法是涂层前浸轧阻燃液,使其全部被浸透,以获得较佳效果。今对比如下;

    不浸阻燃增效剂    阴燃1-3分

    手浸阻燃增效剂    阴燃可控制10秒内

    浸后效果突出,工艺流程为;

    未涂层织物予浸阻燃增效液正面涂层烘干背面涂层烘干后防护处理焙烘整理。

  4.复合铝箔着色防水、拒油、保暖 (工业用织物)

    此产品是以无纺布为底布,通过复合后再涂层而获得的。在工艺设计上通过先复合后涂层、和先涂层后复合两种工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先涂层后复合的织物在生产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无纺布本身强力差,涂层设备为针板式,所以易断布。而复合后的织物可使强力增加许多,并可保证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对涂层工序也有利,因此采用了下述工艺;

    无纺布复合铝箔基材涂层烘干焙烘整理。

  (二)涂层剂及配方

    在涂层剂的选择上,结合国内涂层剂的发展和设备的适用情况,选择了国产水乳型涂层剂,并筛选出适宜各种不同功能的涂层剂,配方如下;

  1.涤棉防水、拒水。拒油织物

     涂层剂    100份

     交联剂    1-2份

  2.纯棉防水、拒水、保温(隔热)帐蓬织物

     涂层剂乳液(自增绸)    85份

     保温材料              15份

     氨水调pH              7-8

  3.涤棉防水、拒水、拒油、阻燃工业用帐蓬织物

     涂层剂C-20   80份(阻燃专用涂层剂)

     阻燃剂       20份

  4.无纺布复合铝箔着色防水、拒油、保暖工业用织物

     涂层剂乳液    80-90份

     增稠剂         适量

     交联剂         1-2份

     涂料色浆        X份

     保温材料       4-10份

     氨水调pH       8-9

  (三)后防护处理

在涂层整理中,特别是功能性涂层整理,往往根据产品实际应用要求,在涂层后对其织物进行一次特殊的后处理,如拒水、拒油、阻燃、防污、防静电等。所以对前面所提到的几种产品,在涂层后进行了相应的后防护处理。

  1.涤棉防水、拒水、拒油织物

     防水剂F-2      5-10%

  2.纯棉防水、拒水、保温(隔热)帐蓬织物

   防水剂F-1      3-8%

  3.涤棉防水、拒水、拒油、阻燃工业用怅蓬织物

     防水剂F-1      4-8%

    后防护处理采用一浸一轧,热风烘干,温度100-110,焙烘温度150-170,时间1-3分钟。

三、结果与分析

对于功能性涂层织物的技术标准,按用户实际要求来决定。

(一)涤棉防水、拒水、拒油织物

 

涤棉线绢65/2×65/2×130×65

涤棉线绢45/2×45/2×106×56

涤棉卡其45/2×22.6×13×2/26

测试项目

未洗

洗十次

未洗

洗十次

未洗

洗十次

耐静水压(毫米)

680

300

570

280

550

270

拒水性(分)

100

80

100

80

100

70

拒油性(分)

130

70

120-130

70

120-130

70

增重 (克/米2)

19.6

21.2

23.4

    从上述试验中不难看出在同等条件下,平纹织物的增重要比斜纹织物低些,防水效果好于斜纹织物。对于服装面料除具有较好防水、拒水、拒油效果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洗涤性。对此产品而言,耐静水压在400毫米,拒水80分,拒油110分以上即可。

  (二)纯棉访水、拒水、保温(隔热)怅蓬织物;涤棉防水、拒水、拒油、阻燃工业用帐蓬织物

1.   纯棉

 (1)防水耐寒性测定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耐寒性

耐静水压毫米(水)

400

-50 不裂

-15 不裂

拒水(级)

4

-30 不裂

-40 不裂

2)保暖性测定                        

测试时

克罗值(CC)(CLO)

传热系数(AA)

保温率(bb%)

涂层向里

0.298cc

18.80AA

29.11bb

涂层向外

0.286cc

19.86AA

27.61bb

2.涤棉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浸泡72小时

耐静水压毫米(水)

430

400

拒水(级)

3

3

拒油(分)

120一130

 

残焰时间(秒)

0 阴燃T 0.8 W 1.1

0 阴燃15

炭化长度(厘米)

T 12  W 12.5

13

注;透气量3.8毫升/厘米2/秒,日晒牢度4-5级。

    上述两种不同规格的织物其应用均为帐蓬,与服装面料有所不同的是;除具有良好的防水、泼水、耐光、耐寒性外,由于帐蓬体积较大,一般不需水洗,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以及工艺中应注意下列几点;

  1.对户外帐蓬而言关键是保温材料,须具有较好保温性;经过技术分析,确定将建筑行业合成材料移值于保温涂层。然而保温材料的粒度和用量,对于涂层亦有影响,粒度过细、不易分散,造成分散不均现象,过粗表面效果差。用量过多不仅添加时困难,且影响成膜;用量过少,保温性差,因此保温材料粒度80-100目,用量15-20%,可获较好效果,同时还可降低成本。

  2.涤棉阻燃帐蓬如前面所提到的阻燃增效液用量,少则效果差,多则手感发硬,用量在15%左右较埋想。再有就是阻燃剂的选择以及比例,应根据纤维的不同特性进行选择,因此选择了溴锑化合物,比例以2.5-3︰1为佳。

  (三)无纺布复合铝箔着色防水、拒油、保温织物

由于这种织物是作为船舶包装用品,对防水、保温、拒油要求较严,特别是防水,应水珠滴在织物上不渗透,同时要求复合后织物不宜过厚,对底布一般布重在30-50克/米2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参数,才能满足船舶包装的特殊要求。

高低温多次反复试验;条件;

织物在高温(65条件下保持8小时)而后恢复至常温(保持15小时)再在低温(-30条件下保持8小时)再恢复至常温保持15小时作为一个周期。试验要求重复10个周期。

试验后的织物分别检验外观并测试其处理前后的织物保温性

外观;不裂、不绉、不脱层、不褪色

保温性;

样品

保温率%

克罗值(CLO)

传导系数(千卡/厘米2·小时)

B1

25.65

0.257

21.62

B2

29.22

0.308

18.02

四、测试方法

(一)织物抗渗水性试验(静水压);GB4744-84(ISO-811-1981F)

(二)纺织物表面抗湿性试验(拒水);GB4745-84(ISO-811-1981E)

(三)印染布重量试验方法;GB425-78

(四)纺织物阻燃性能试验垂直法;GB5455-85

(五)织物的透气性试验方法;JISL-1004

(六)耐洗性(水洗);AATCC-124-1980

(七)日晒牢度;GB413-78(天然日光曝晒)

(八)拒油,美国3M公司织物拒油测试法

(九)耐寒,采用皮革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栋梁,"涂层整理",《印染》1986,4期·

  [2]石伟明等,"PP-3聚丙烯酸酯防水透湿涂层剂的合成及涂层整理工艺",《印染》,1989,3期

  [3] 涂层与复合纺织部纺织科学院

[4]F.A.Woodraff,涂层设备和工艺的进展;D.Gumell等,"丙烯酸酯高聚物的一些情况";Richard Heath,聚氨酯表面涂层剂综述",《印染译丛》,198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