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织物涂层的现状和前景

罗瑞林  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

染整涂层及其他整理学术论文、资料选辑/1990:1-8

 

提要

本文从综述国内外的涂层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所用涂层剂三个方面的对比尝试找出我国纺织行业涂层加工的方向。

   

最近几年,一些纺织印染企业对开发涂层产品寄以很大希望,纷纷引进各式涂层机械。据西德勃鲁克纳和日本小野森等公司声称,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已销售了几十条生产线。由于引进这类设备的工厂分属于不同的产业系统,很难获得全面引进涂层机的确切数字。在短时期内大量引进同类设备,技术上,原料供应上的准备工作不足,于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是从国内外近期涂层的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所用涂层剂三个方面的对比中,尝试找出我国纺织行业织物涂层加工的方向。

一、涂层织物的产量和生产能力

由于涂层织物的品种繁多,涉及的行业面也比较广,所以难以获得完整的统计数字。我们先就转移涂层产品(人造革)进行考察,因为这种产品生产历史长,产量大,品种比较单纯稳定,便于比较。美国华伦公司 (Warren生产转移纸)工作人员派恩在AATCC的一次会议上分析了涂层织物市场的现状,指出全世界生产人造革的生产线约有460条,其中一半在欧洲和中东,远东的生产能力又为洲欧中东的一半,它的特点是聚氨酯人造革的比重很大,超过了聚氯乙烯人造革。见表一

l  转移法生产的涂层织物产量

估计1976年 (百万平方米)

 

聚氯乙烯

聚氨酯

合计

占全世界产量%

北美

212

51

263

23

欧洲和中东

326

212

538

46

远东

107

112

219

19

南美

100

12

112

10

非洲

19

6

25

2

共计

764

393

1157

 

:此表摘自《Bayer Farben Revue》,No.28;37,1977

   表中聚氯乙烯产品数量不包括压延法生产的产品。

几乎同时期,联邦德国的华格纳博士(Dr.Wagner,Benecke公司,合纤加工)提出另一个统计数字,同时声明,统计是粗略的。华格纳的数字与派恩的有很大差距。整个产量几乎扩大了一倍,而聚氨酯的产量反而大大缩减,例如,根据派恩的统计,远东聚氨酯人造革的产量稍稍超过聚氯乙烯人造革,而在华格纳的统计表中,前者只有后者的十五分之一。这种差别很可能是由于两种的资料来源不同,或是因为对人造革的品种划分范围不一所造成的。例如,派恩把压延法制造的人造革排除在外,因为这种方法不用转移纸;而华格可能把它统计在内,因为这种方法也要用坯布。这两种数字都可作为参考。

2 作为人造革底布的纺织品产量 1977(百万平方米)

 

 聚氯乙烯

聚氨酯

合计

占全世界产量(%)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

480

35

515

24

拉丁美洲

70

5

75

4

日本和远东

450

30

480

23

东欧和近东

350

35

38

 

49

西欧(联邦德国除外)

450

100

550

联邦德国

100

10

110

共计

1900

215

1215

-

 :此表摘自《Chemiefasern Textile-industire July,1978;628

 3  聚氨酯人造革的年产量 (百万平方米)

 

78

79

80

81

82

欧洲

114.0

84.0

96.0

120.0

 

东南亚

1.2

21.6

18.0

14.4

9.60

南朝鲜

36.0

42.0

36.0

36.0

42.0

台湾

30.0

39.6

48.0

60.0

84.0

日本

32.4

33.6

38.4

40.8

42.0

下面我们再就与纺织行业关系比较大的聚氨酯合成革进行考察。表3是由大日精化公司提供的数字换算成的,从总量来看,接近派恩提供的数字。

我们再缩小范围。看看远东地区聚氨酯涂层织物的生产状况。

最近几年;经常见到关于远东人造革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报导。欧洲人造革生产基础好,在设备、涂层剂和转移纸的供应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产量虽然逐年上升,但远比不上远东地区,尤其是台湾。在七十年代初期,台湾聚氨酯人造革产量低于同地区的日本或南朝鲜,在七十年代末期就和这两个国家并驾齐躯,82年竟为南朝鲜和日本的两倍,84年产量己接近一亿平方米,相当于全欧洲的三分之二。估计87年产量为一亿二千多万平方米,超过了日本和南朝鲜产量的总和。80年,台湾有聚氨酯人造革厂15家,共有转移涂层生产线21条,凝固涂层生产线9条。87年分别增加到22家、65条和32条。80年到 87年,生产能力和产量增加了近两倍。台湾人造革的最终用途是鞋(54%)、箱包(30%)、外衣(7%)等。织物直接出口占17%,制成品出口78%,本地消费仅占5%。出口的地区是美国、加拿大、日木、香港、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台湾的厂商把凝固涂层作为发展的重点,因为这种产品服用性能好,对消费者有吸引力。

香港有3个人造革厂,按8011月登记的产量是50万平方米左右。产品主要是箱包 (6070%),其次是鞋、衣服等,产品主要是出口,直接出口20%,制成品出口7080%,出口的地区有美国、欧洲、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的输出增长很快,而香港本地消费量不大。

南朝鲜人造革工业在七十年代中期增长很快,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织物供应者,但在80年代初期开始下跌,制造厂倒闭了一半,产量下降了40%,据说后来有点回升。产品的用途类似香港,以箱包为主。销路结构也类似,小部分直接出口,大部分是制成品出口。

泰国也有一些人造革厂,产量比较小,月产量十几万平方米,主要用途是鞋(60%) 和箱包(40%)

我国大陆人造革生产厂属于轻工系统。到90年年底为止,参加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专业委员会的工厂(公司)共有六十多家,产品有压延法生产的聚氯乙烯人造革、聚氯乙烯发泡人造革,转移涂层法生产的聚氨酯人造革、半聚氨酯人造革和聚氯乙烯人造革,以及其它人造革。根据部分厂家提供的统计数字,90年人造革总产量约为1.7亿平方米,比89年增长了8%左右;其中聚氨酯人造革约占9%,比89年增长了10%。就人造革生产整体效益来看,产量上升,产值上升而利润下降,利润总额比89年下降了30%左右,在参加统计的厂家中只有70%左右是盈利的,这显然是受了大气候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人造革产量很不稳定,82年滞销,84-85年旺销(有人估计全国年产量达三亿平方米),86-87年又连年下降,下降幅度相当大。生产人造革的设备有国产的或工厂自行装配的,但大部分是引进的,据估计,85年前后轻工系统就引进了三十多条生产线,仅这部分设备就有1-2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全国人造革的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

    至于出口状况,近年来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所占的此率还很低。直接出口的人造革数量只占总产最的4%,还有一部分是国内加工成鞋和箱包再出口的。我国大陆人造革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就容易受到市场疲软的钳制。而盈利数额在四百万元以上的厂家,大多数有出口新产品。

    分析上述资料后,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印象。

     1、我国消费的聚氯乙烯合成革数量并不少。若以华格纳估计的数字为基准,77年全世界聚氯乙烯合成革产量为19亿平方米,

4   美国的涂层和防护织物(百万平方码)

 

1976

1977

1978

1976-1978平均增长%

汽车工业(顶蓬、坐椅、边墙等)

伞布及室外家具布

防水帆布和盖布 (共计)

其中:船顶

     船盖布

     游泳池盖布

     滑雪车、汽车、摩托车盖布

     池塘、地坑衬里和盖布

     卡车盖布

     其中:拖车敞顶

          拖车平铺

          倾卸式卡车

          冷冻车门帘

          车尾门帘

     平铺防水布:

     其中:农用

          构筑物盖布

          运输业用

          工业用

          其它(家用)

帐蓬、野营拖车、充气结构

坐椅面料

桌布

墙布

箱包(包括涂层衬里)

手提包和钱包

鞋和靴

雨衣

总共

151.0

25.4

130.3

4.1

10.1

12.8

1.2

4.0

13.1

 

 

 

 

85.0

 

29.8

 

 

 

 

88.9

99.1

18.8

342.5

38.4

27.3

46.4

14.1

982.2

142.4

27.7

134.1

4.7

1.6

12.5

].2

5.1

14.0

 

 

 

 

85.0

 

30.0

 

 

 

 

92.4

109.0

20.7

370.0

38.6

25.3

42.4

14.2

1016.8

135.2

29.0

149.3

5.9

14.4

12.4

1.3

6.4

15.9

1.5

5.2

7.0

0.7

0.1

93.0

38.1

32.6

9.3

5.6

7.4

97.1

114.2

22.7

38.0

42.9

23.9

42.3

14.9

1052.5

-5.4

6.9

7.1

20.0

19.4

-1.6

4.1

26.5

10.2

 

 

 

 

4.6

 

4.6

 

 

 

 

4.5

7.3

9.9

5.5

5.7

-6.4

-4.5

2.8

3.5

:摘自美国《Journal of Coated Fabrics》,Vol10Jan1981P.199-201

年递增率按4%(这个递增率是参考美国76-78年涂层织物平增长率估计的,见表(4),87年约有27亿平方米,我国产量为世界产最的九分之二。我国人口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人均国民收入很低,是在贫困线以下,因此,与其它消费品相比,这样的消费量并不低,聚氯乙烯合成,单是做箱包、鞋、软椅的材料,这些属于日常用品和家具,由于近年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84-85年出现旺销。这点表明我国转移涂层产品市场有相当大的容量。

286-87年减产,原料紧缺是原因之一,连年大幅度减产之后,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严重脱销,所以有人说,这是原料的紧缺,掩盖了市场滞销,滞销和减产也是有因果关系的。而滞销的原因不是因为人民的购买力减弱,按照国家公布的数字,86-87年的购买力高于84-85年。唯一的解释是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使消费者购买的兴趣下降了。87年夏天出现聚氨酯合成革制的皮鞋凉鞋,价格很高而很受欢迎,这从反方向证实了这一点,我国市场容量虽然大,不提高质量,不增加花色品种,同样会失去销路。

 3、再看一下国际市场。东南亚地区聚氨酯合成革工业的高增长率和高出口率,证明这类产品有相当大的需求。这个地区的特点是制成品出口量大,说明外贸事业和大规模的深加工是人造革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是产品的竞争能力。台湾厂商把凝固涂层作为开发的重点,体现了以功能性产品开拓市场的设想。因为这种产品性能好,满足了台湾巨大制鞋业的原料需求;第三是人造革厂和制造涂层剂的化工厂紧密结合,对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都有好处。

服装很少,这就给我们纺织工业发展服装用涂层产品提供了一个空档,一个机会。90秋冬对衣用革新大量需求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产品质量高,打开国际市场也是可能的,因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最近几年获得了成功,数量大,而且连年上升,这是个很好的基础。做服装祗能用聚氨酯或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是不适宜的。

近年来,纺织行业引进的涂层设备大部分是直接涂层白的,只有少数可兼作转移涂层,似乎与轻工系统有个大致上的分工。涂层头的类型主要有刮刀型和圆网两种,也有刮刀、圆网兼用的。目前的状况是,引进的新设备,除少数能正常生产外,大部分是长年停歇,或移作他用。全面空闲的直接涂层生产能力是不小的。

目前,直接涂层产品面临的困境和转移涂层产品有些相似,原来蜂拥而上的防水尼纶绸,很快处于滞销状态,男女上衣、风雨衣面料销路也有限,许多工厂不知道做什么产品。要开发功能性产品,国内没有相应的涂层剂,从国外购买成本太高。转移涂层产品即使处于减产时期,但国内仍有很多专业工厂正常生产,销量仍相当大,直接涂层产品却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87年九、十月份,在北京的全国服装鞋帽展销会上,有个别涂层面料服装由于美观(包括面料和款式)和价廉,很受欢迎,这是一个信号。可见机会还是有的,关键在于品种和涂层剂。 现在,已有很多科研单位和工厂正积极开发新品种,成功只是时间问题。纺织行业的涂层产品似乎还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站稳脚跟。

凝固涂层,由干它的产品有特殊的气孔。结构,性能和外观都酯似天然皮革,是涂层织物中的高档产品。国际上认为凝固涂层是有前途的工艺,近年来开发的性能优异的品种很多。由于凝固涂层设备投资大(除涂层机本身外,还要有溶剂回收、磨毛、印花、轧纹等配套设备),国内引进的数量不如直接涂层多,除轻工系统的烟台合成革厂外,国内自行研制配套的有纺织系统的济南第一印染厂,生产服装用人造麂皮,生产能力不大,但为扩大生产提供了经验。现在有些厂还在化大量外汇引进同样类型的凝固涂层机。表明我们的消化吸收工作应该做得更快些。综上所述,涂层加工中三大部分转移、直接、凝固是处于三个不同的阶段。转移涂层已有基础,生产规模大,有相当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经验,国内市场已打开;直接涂 层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开发的品种少,产量也小,在目前状况下,两者的生产能力都有富裕。凝固涂层正在起步,还要做大量科技开发和市场调研工作。

 二、涂层剂的供应

涂层剂主要有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三个系统。

聚氯乙烯用量最大,压延法人造革用悬浮法聚合产品为原料,供应充分;转移涂层要用乳化法聚合产品,国内仅少量供应,八十年代人造革厂曾长期依靠进口补缺。最近两年市场疲软,乳化法聚氯乙烯的供应倒显得充裕,价格还下降了一些。

聚氨酯涂层剂是性能较好的一种,转移涂层、直接涂层、凝固涂层都要用到它,国内除烟台合成革厂和常州有机化工厂能生产聚氨酯涂层剂外,尚有一些工厂小量生产供应。市场上国内涂层剂和进口涂层剂价格差不多,有时还略高些,因此,处于竞争状态,涂层剂进口数量很大。

聚氨酯涂层剂的主要品种是溶剂型的,溶剂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要求防爆设施,从而提高了设备投资,又有污染环境和劳动保护等问题。近年来各国制止工业污染的律法日趋严厉,迫使涂层剂生产商投入大量科研力量开发新品种,如分散型聚氨酯涂层剂、高含固量或无溶剂聚氨酯涂层剂等,这些已经商品化,但质量上尚不如溶剂型涂层剂,因此还在不断的改进中。

此外,改进或增加性能的涂层剂新品种也大量涌现,如防水透湿型、无黄变形、耐水解防霉型、适合轧花型等等。这些品种由于缺乏原料或技术原因,国内尚无商品。国产涂层剂也应不断开发新品种,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聚丙烯酸酯涂层剂在国内生产条件较好,北京东方化工厂已能大量供应主要单体。经过许多科研单位的开发,溶剂型、水溶液型、乳液型都有商品供应,部分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如生产防寒服、风雨衣的面料。1986年全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助剂及应用学术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聚丙烯酸酯系列涂层剂在国内有原料、有生产条件、有应用经验,应该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品种。至于水溶液型、乳液型、溶剂型三个品种各具优缺点,目前不能相互取代,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都会有所发展,优劣问题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为了解决涂层剂的供应问题,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1.   从国外购买专利和生产设备,建立新厂或新车间。

2.   购买国外专利,在本厂原有设备上投产。

3.   科研单位研制成功后,向生产厂作技术转让。

第一种方式,产品质量比较有保证,但要花费大

额外汇投资,还要解决国内原料的质量问题;第三种方式最常见,很多种聚丙烯酸酯涂层剂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商品化的。这种方式节省外汇,但时间长,科研人员开发一个涂层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并无保证,接受转让投产的往往是小城市的工厂,或是乡镇化工企业、它们的技术力量、技术装备都比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和国外产品竞争。所以有的印染厂宁愿停工待料(进口涂层剂), 也不愿用国产品。没有优良的涂层剂,就不会有优良的涂层织物,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尚难立足,更不用说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很多化工企业对涂层剂的生产感兴趣,那是件好事,是"对内搞活"政策下出现的新气象。化工企业和纺织企业联合起来,采取第二方式,是很有可能成功的。产品的先进性由引进的专利保证,产品的质量及其稳定性由化工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来保证,而产品的销路由纺织印染企业来保证。这样化工企业的技术投资不致落空,纺织印染企业也能得到充足的涂层剂供应,双方的长期联合还有助于不断提高质量,开发新的品种。

最近一个时期,国外一些厂商得知我国引进了许多涂层设备,主动和我国有关方面联系,希望通过"技术交流"的途径,向中国纺织行业技术人员介绍、推荐他们的涂层剂产品。有的厂商还在中国印染厂里作示范性的试生产,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等,目的是让 他们的产品占领中国市场。我们不能期望中国化工企业也象国外厂商那样作周到的服务,实际上,我国多数化工企业虽然生产纺织印染行业用的产品,但没有纺织印染方面的技术人员和装备,因此也就不具备服务的条件。而这方面的工作可以由为数众多的纺织科研单位来承担,也就是说在加强横向联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来解决;这种联合体,对开发优质而价廉的涂层剂,对开发涂层织物新品种,加强竞争力都有好处。

三、品种

涂层织物的出路,首先在于开发新品种,特别是增加特殊功能的新品种,是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开发新品种时,要充分发扬涂层织物的特长。涂层织物是纺织品和合成高聚物的复合体,通过对所用纤维和高聚物的品种、组分、结构的选择和设计,可获得多种多样的功能,去满足不同用途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所以,涂层织物的最终用途要比一般织物广泛得多,而它最突出的长处,是大幅度地增加了织物的屏蔽功能。作为服装面料,它就能有效地保护肌体免受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侵袭,所以在国内市场上首先成功地用作防寒服、风雨衣,还有运动服、军服、旅游服及冬秋季的时装。如果需要屏蔽的不是风雨和寒冷,而是操作人员恶劣的工作环境,涂层织物可以制成各种工作服,如消防服、铸造服。用轻量芳纶机织物层压(或涂布)反射热幅射线的铝箔,这比原来的石棉服、玻璃纤维工作服要轻、软、舒适得多;又如聚氯乙烯涂层对泼溅的浓酸、浓碱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做相应的工作服;经常接触油料和有机溶剂的,则用聚氨酯涂层。

在增加服装屏蔽功能的同时,必须使穿着者感到舒适,对于涂层织物来说,主要是增加透湿功能,为达到这个目的,国外厂商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除了凝固涂层外,比较成功的有聚四氟乙烯膜叠层的办法。把聚四氟乙烯膜拉伸、定形,形成了细丝和筛点组成的网,再和纺织品叠合。这种产品每平方寸有9×109个孔,最大孔径0.2微米。它有防水、防风、透湿、防污四大持点。

现在自称有防水透湿功能的产品非常多,所用的技术也是五花八门的。有针刺涂层,然后加后泼水加工的产品;用双组分聚氨酯相反应性有机硅加发泡剂,发泡后再经防水处理的产品,在聚氨酯涂层剂中混入不相容的物质如氟树脂微细粉末、热固性树脂粉末、无机填充料等,成膜以后拉伸。搓揉,形成裂缝或超微裂纹,再后拨水;将聚氨酯弹性体的水分散体和其它水溶性物质的水分散体混拼(如聚丙烯酸酯、醋酸纤维素酯),如果使后者在成膜后不被水所溶出,也会增加透湿性,在涂层剂中混入不相容的液体(或用两种蒸发速度相比较大的溶剂混合应用),如在聚氨酯弹性体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混入水,高速搅拌让水分散成水珠,在分散到涂层后烘干过程中,二甲基甲酚胺扩散到水珠里去,在水珠周围沉淀的聚氨酯包,水和二甲基甲酰胺蒸发后就成为一个细孔。这种技巧非常类似于凝固涂层,但节省了大量溶剂、溶剂回收装置、水洗后处理工序所需要的大量热能。关键在于如何让水混进去,混进后要有一定的釜中寿命,还要仔细地掌握烘干条件。

上述的技巧都是依靠生成微孔以增加透湿功能的,根据产品最终用途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办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指标。打孔,裂纹的方法;耐水压不可能高。有的厂商声称他们能做到2米的水压,4000克的透湿能力,这就不容易。

另一种方法是在聚氨酯分子上接枝(或共聚)亲水性基团,靠它传递扩散水蒸汽。因为是连续性的漠,所以不透水、不透气,但能透湿,而且延伸性很好,有人称之为第二肤,成功地用于做反渗析膜,创口敷料、外科隔离帘幕等,这种特殊织物用途非常广阔。

从专利、文献和商品信息知道,还有其它许多工艺,可见这方面的研制开发工作非常活跃。在我国这类商品已经起步,如果能在数年之内在国际市场上推出,对涂层技术的进步是个贡献,也是赶上国际水平的标志。

涂层织物在装饰织物和工业织物中也占很大比例。这方面美国是个突出的例子,表4是美国装饰涂层织物和工业涂层织物的品种、产量和76-78年增长状况。这两类织物七十年代后期已达十亿平方码左右,从1978年到1984年又上升了50%,这显然是个巨大数字(见表5),相当于同期整个北美转移涂层织物产量的两倍到四倍。如果这个比例 也适用于我国,那么我国这两类织物的产量将会达到4-8亿平方米。涂层加工的前途将是十分光明的,它在装饰织物和工业织物的领域内将大有作为。

如果对表4进行分析,首先考察一下转移涂层织物可能所占的比例。以l976年为例,如果把可能利用人造革的几种用途的消耗量加在一起(如坐椅装饰布面科、室外家具布、箱包、鞋靴等),大约只占总量的30%,也就是说其它涂层工艺,直接、层压、凝圃,将占70%,而目前后二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小。  

4是美国塞拉尼斯纤维销售公司的道南特肯根据美国国家棉花委员会,纺织经济局等单位提供的数据整理而成的。根据他本人的声明,他们指的涂层织物不包括简单的背涂粘合剂织物和背涂充填用品,如床垫,也不包括窗帘布。窗帘布也用乳液背涂。

 5  美国涂层和防护织物的消耗量 (百万镑)

78

170

79

167

80

176

81

173

82

165

83

232

84

255

:摘自英国《Journal of Coated Fabrics》,VoI15.Apr.1986p.235 4中没有服装用涂层织物,这大概与美国大量进口服装有关。在我国,窗帘和服装用涂层织物大部分是直接涂布的,直接涂层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前途。

4所列非转移涂层加工品种中,数量最大的墙布,几乎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显然与美国人居住条件、装饰习惯育关。我国人民居住条件也在迅速改善中,如果住房商品化进程快一些,居民将会乐意装饰属于自己的房间,墙布的消耗量必然与日俱增。生产一般墙布的原料在国内是不难找到的,要开发合适的花色品种,降低成本,还要提供简便的涂贴方法。

防水布和盖布消耗量也很大。这在我国也有广泛的需求。工业、农业、军事、家庭、旅游等,只要有室外的固体物体(不管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需要遮盖,都要用防水盖布,建筑物的窗蓬、商店的门蓬也要用它。我国传统用厚帆布和橡胶布,在国外大都用涤纶布聚氯乙烯涂层织物,它能大大减轻防水布的重量,而且防水、拒霉、强韧,还可染成鲜艳的色彩。如果是有油料的场所,则要用氯丁胶。聚氨酯涂层代替聚氯乙烯,如果复盖的是食物、药品,复盖的涂层织物还要经过司法机构的验证。由此可见。防水盖布中有很多品种等待开发,而其中大部分可用直接涂布法加工。

    再其次是帐蓬布,在过去25年中,国外的帐蓬布已经由棉帆布转变为涂层织物,如大门罩的帐蓬、马戏场的大屋顶、愈来愈多用阻燃的聚氯乙烯尼纶织物。在这方面要求最高的是军用帐蓬,为了保持部队机动性,帐蓬布必须极其轻薄(60-80克/米),但要求防水,防火、防潮、遮光、透湿、密封等等。在我国也是等待开发的品种。

    表4中虽然列出了多种工业涂层织物,但还有很多工业用涂层织物未包括在内,例如近年来,涂层织物制作的屋顶已经用于大型的永久性钢架建筑物上,最有名的是位于沙特

阿拉伯佳大赫的海奇航空总站,屋顶就是一顶涂层织物的大伞。这把伞遮蔽了105英亩的土地;还有利用涂层织物的轻薄、强韧和不透气性、制造各种充气用品,如海上救生衣、筏子、飞行器、雷达防护罩以及储存流体的容器和输送流体的管道等等。

以上所述种种事实表明,涂层织物的生产是有广阔的前景的,这当然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的技术去开发新的领城。织物涂层技术将会是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也会使我们纺织工业对其它工业、产业部门的现代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