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yd21012
|
|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
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9日 揭晓,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凭 借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 摘取这一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 份声明里说:“通过探索有限理性、 社会偏好以及缺乏自制的后果,他展 示了这些人性特征如何系统性地影 响个体决策以及市场结果。” |
|
“他使经济学更人性化”
塞勒现年72岁,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
不少人认识塞勒,是通过他2008年与卡斯·森斯坦合著出版的《助推》(Nudge)一书。这本书讲述了政府需要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引导人们在教育、投资、卫生保健、抵押贷款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最优决策。
按照塞勒的描述,不需要强制性手段,也不需要硬性规定,“助推”便能保证人们收获自由选择权。这股轻轻推动人们做出最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评价,塞勒使经济学“更人性化”。
“整体而言,理查德·塞勒所作贡献在个体决策的经济学分析与心理学分析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瑞典皇家科学院说,“他的经验主义发现和理论见解有助于创造新型且迅速拓展的行为经济学领域,给经济研究和政策的诸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不是诺奖”的诺奖
经济学奖是2017年诺贝尔奖中最后一个颁发的奖项。与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文学奖等诺奖“元老”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到1969年才首次颁奖,是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
事实上,经济学奖与其他几位“老大哥”除了年岁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称其实叫“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与诺贝尔基金会合作成立。其奖金出自瑞典央行的捐款,而非诺贝尔的遗产,也就是说,这是一项与诺贝尔基金会有关的“非诺贝尔奖”奖项。
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年之际(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的央行,1668年成立),为寻求政策独立等更多话语权而选择与诺贝尔基金会合作。这一被后人称为“天才般”的公关创意,瑞典国家银行在其后数十年间在国际经济政治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从1969年开始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共有78人获得此项殊荣,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岁。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是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迄今为止,只有一位女性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即2009年获奖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
|
|
|
9月14日诺贝尔基金会开会决定,2017年诺贝尔奖每个奖项的奖金将达到900万瑞郎,约合735万人民币。奖金数额十分客观,历史上这笔钱的使用方式也各有不同。
捐助社会公益是诺贝尔奖得主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有多位诺奖得主将部分甚至全部奖金捐赠给慈善机构。比如,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就将这笔奖金全数捐给了法国红十字会。
同时,还有许多诺奖得主也选择将奖金投入他们的科研事业,或者用于学科教育。1903年和1911年的两届得主居里夫人,所有奖金都投入到科研中;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得主之一的美国神经学家保罗·格林加德,为了消除科学界对于女性的歧视,用所得奖金设立了“女性诺贝尔奖”。
当然,最热门的选择还是买房。2001年诺奖物理学奖得主之一麻省理工大学的沃夫冈·克特勒就用诺奖奖金买了一栋房子;199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飞利浦·夏普用奖金购置一栋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豪宅;他的搭档英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理察·罗伯茨则在自家的前院修建了一个私人的槌球草坪球场。
据悉,就连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也在北京五环外买了套房子。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与其他两位学者分享奖金,她曾与先生李廷钊开玩笑地说:“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
经济学奖尽管身份特殊,但按照惯例奖金金额也与其他几项持平。大多数经济学奖候选者都已在业内声名显赫,生活水平都不错,所以这笔钱对于经济学奖得主来说可能荣誉要远远大过金钱。 当然也有些日子过得比较困难的。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他在获奖之前甚至连一个固定的职位都没有。获奖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的需要一张信用卡”——他就是电影《美丽心灵》的男主角原型。 |
|
青岛早报2017-10-10/23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