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历史与文化(1):丝绸之路的起源yd20622

丝绸文化与产品编写组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收稿日期:2016-10-12

原载: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6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古代商贸通道,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指西汉(202—138)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见图1。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全长有7000km,在我国境内有4000km。在当时,大量的丝绸需求使得这条古商贸通道得到了发展与繁荣,它使东西方在科技、文化、历史、工艺以及农业等方面有了广泛的交流。出生于中国的丝和丝绸在上千年的历史里走遍了整个世界。

image002.jpg

1 丝绸之路线路图

丝绸之路现在已经成为很热门的旅游线路,古丝绸之路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沙漠之舟的骆驼队,能够看到吐鲁番丰盛的美景,敦煌的莫高窟和沙漠绿洲月牙泉,以及青海湖、周边壮丽的景色和各个民族文化(风情),受到众多旅游者的欢迎,其实在这个丝绸之路上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和古迹,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对艺术的向往,特别是还记载了张骞如何出使西域的画面,见图2~图7

image004.jpg

2 吐鲁番 3 沙漠之舟的骆驼队 4 敦煌的莫高窟

 

image006.jpg

5 沙漠绿洲月牙泉 6 青海湖

 

image008.jpg

7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现在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见图8、图9

image010.jpg

8 张骞雕塑 9 丝绸之路群雕

西汉初年,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联合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国共同抗击匈奴,图10为张骞通西域线路。张骞从长安出发之后,通过玉门关,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后,他们向西越过葱岭,到了大宛。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富饶,欲通不得。忽见汉使到来,喜出望外。他特意派翻译和向导,陪同张骞到达康居,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历经13年后回到长安。他出发时率领的一百余人,回来时仅仅剩下他和他的随员堂邑父两个人了。张骞不畏艰险,以极大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出色地进行了这次奇迹般的旅行,张骞将大汉文明带到了西域,同时也将西域的葡萄、胡桃、西瓜等农业产品和音乐、文化带回了长安,开拓了一条闻名世界的,从长安至古罗马的丝绸之路,将自古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张骞回到汉朝以后,向汉武帝报告了出使情况和所见所闻。汉武帝由此决心与西域各国相交往。

张骞的第一次出使时,先是出玉门关,沿着天山山脉南麓西行,绕道大月氏,然后沿着昆仑山山脉北麓东进,通过阳关,返回长安。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的雏形基本已经出来了,现在的玉门关及阳关的风景见图11、图12

image012.jpg

10 张骞通西域线路

 

image014.jpg

11 玉门关遗址 12 阳关遗址

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三百人,携带大量的金币、丝绸,价值数千巨万,还赶着上万头的牛羊,这不仅是汉朝同西域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而且是一次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活动。张骞一行,首先到达地处西域要冲的乌孙(在今伊犁河、伊克塞湖)。然后,派遣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即波斯,今伊朗)、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国,受到各国隆重接待。安息国王令二万骑兵行进数千里,迎接汉朝使节。张骞回到汉朝后,接着大宛、安息等国也随即派使臣随同汉朝副使前来长安答聘。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图13描绘了张骞通西域的两次行程路线。

image016.jpg

13 张骞通西域行程图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 (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见图14

image018.jpg

14 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内陆的东西交通要道。汉朝使者和商旅不断前往西域进行政治和贸易活动,同时西域的商旅也跋山涉水,接踵而来。从此,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繁荣局面。

后来汉朝还经常派使者前往奄寨、安息、黎轩(又称大秦,即罗马帝国)、条支(即大食,在今伊拉克)、身毒等国。这样,大批的中国丝绸通过横贯亚洲内陆的东西交通大道,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image020.jpg

15 武威 16 张掖 17 酒泉 18 敦煌

 

image022.jpg

19 四郡和修筑长城、驿站图

汉朝在对匈奴战争的过程中,先后在河西地区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见图15~图18。四郡的设立,对给护通往西域的交通大有好处。汉政府为了巩固在西域的统治、防御和抵抗匈奴,以及确保西域交通,自敦煌郡起修筑新长城,与秦长城相衔接。每隔五里、十里筑有烽火台,设戊卒瞭望和戊卫。还在敦煌以西直至盐泽(今罗布泊)的通道上,沿途设立亭障和驿站,见图19。随着汉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汉武帝进一步向西域发展政治势力,通往西域的道路畅通无阻。

如果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算起,到西汉末年为止,东西商路大约畅通了近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大宗丝绸沿着南北两条干线传到西方。张骞一次带往西域的币帛就价值数千巨万,张骞以后,汉朝前往西域的使者,都仿效张骞,带去的物资,规模大体与张骞类似。近几十年来,在东起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地区,陆续发现了大批我国古代的丝织物和瓷器,见图20。这不仅反映了东西商路的繁荣景象,而且说明,把这条陆路交通道称之为丝绸之路,是十分确切的。

image024.jpg

20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丝织物、瓷器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唐玄奘,见图21-22。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以后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见图23。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image026.jpg

21 班超 22 玄奘

 

image028.jpg

23 海上丝绸之路图

 

image030.jpg

24 一带一路路线图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现在已经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一创新设想是建立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以利上述地区国家经贸与文化联系,并实现横贯欧亚的经济发展大格局,见图24。而如今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使得古老丝绸之路再次以全新的地缘、经济、政治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