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蛤蜊yd20613

image002.jpg

即墨田横丁字湾蛤蜊平均亩产达万斤渔民养殖100亩能赚近百万元

    即墨田横丁字湾的蛤蜊又到了收获季节。昨天凌晨4点,10多条养殖渔船经过6个多小时的海上作业,满载着10万斤鲜活蛤蜊的渔船在白马岛码头登陆,很快运往各地的海鲜市场。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丁字湾泥滩有着天然的海洋生态地理环境,这里养殖蛤蜊的历史已经有30多年,由于水质和气温等原因,成熟期一般比红岛蛤蜊晚半个多月,从5月中旬到8月期间,一直处于大量收获季节,上万亩蛤蜊平均亩产达万斤,渔民养殖100亩蛤蜊能赚到近百万元。

image004.jpg

image006.jpg

上图:

不到一个小时,码头上摆满了蛤蜊。

 

中图:

蛤蜊上岸后快速装车运往市场。

 

下图:

渔民于京帅用力将两袋蛤蜊提起来。

 

image007.jpg

现场:1O多分钟捕捞上百斤

     凌晨4点,天刚刚亮,随着远处海面上传来的汽笛声,一条条养殖小渔船陆续在即墨丰城白马岛码头靠岸,穿着水衣的渔民开始忙碌起来。“头一天晚上1O点出海,在海上千了6个多小时,总算是满载而归了。”渔民于志川满脸喜悦。他说,今年的蛤蜊又是个大丰收年,干起活来格外有劲。捕捞蛤蜊和出海捕鱼不同,因为蛤蜊生长在泥滩里,捕获时要跟着潮水走,每次收获要随着落潮时出海,经过一个晚上的作业,到涨潮时跟着潮头赶回码头。

    记者在现场看到,渔民从船上将一袋袋鲜活的蛤蜊搬运上岸,早已等侯在码头上的各地海鲜商贩称重后,快速装车运往各地市场。

    渔民介绍,一袋蛤蜊有上百斤重,今年的蛤蜊密度大,下海1O多分钟就能收获满满一袋子。昨天晚上,丰城附近的几个渔村共出海作业1O多条渔船,大约捕捞回1O万斤新鲜蛤蜊。于志川说,丁字湾属于淡水河流入海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泥滩品质,天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合养殖蛤蜊。

幕后: 捕捞蛤蜊高压水枪上阵

    看着码头上摆满了一袋袋鲜活的蛤蜊,再听着渔民讲述捕捞蛤蜊的过程就更有意思了。

    一个特制的钯子网,一把水泵式高压水枪,加上6名船员,一条小渔船的蛤蜊捕捞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即墨丰城渔民于京帅介绍,他们这里捕捞蛤蜊的方法延续了老一辈的传统,由于丁字湾的泥滩比较厚,蛤蜊就生长在约1O厘米的泥滩下,每天退潮时,渔民驾着船随着潮水来到泥滩上,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将特制的钯子网放进泥滩上,两名渔民将形状酷似一个口袋的钯子网张开,由另外两名渔民操作高压水枪,对准泥滩不停地打压冲水,让藏身泥滩下的蛤蜊浮起来后进入“口袋"。这样的捕捞方式不停地进行,几名渔民不停地前进着,不到1O分钟就能收获上百斤蛤蜊。

    “在海上忙活了6个多小时,凌晨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就不能捕捞蛤蜊了。”于京帅介绍,高压水枪捕捞蛤蜊有点像挖莲藕,需要技巧还要靠体力。白天捕捞还好一些,.晚上在海上作业就更累了。捕捞上岸的蛤蜊基本上在海水里一洗就很干净了。上岸后直接装车当天就运到市场销售。一条小型捕捞渔船一次出海能捕回8000斤到1万斤蛤蜊,有时根据市场预订的数量,最多时能一次性捕捞5万多斤。

讲述: 蛤蜊养殖历史有30多年

    田横丁字湾有着长达几十里的肥沃泥滩,这里天然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海洋物产。由于水质和优质的泥沙适合贝类牛物生长,所以这里盛产独特的紫色蛤蜊、虎头蟹等海鲜。30多年前,随着野生贝类海鲜越来越少。生活在这里的渔民就开始发展传统的贝类养殖产业。

    “经过多年的养殖试验,最后花蛤蜊成为丁字湾又一独特的养殖海产品,一直延续到现在。”于京帅说,以白马岛为中心,周边的北芦、南芦、雄崖所和王戈庄等渔村都有养殖蛤蜊的渔民,目前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万亩。每年秋天开始,渔民从大连等地引来蛤蜊苗播种在泥滩里,经过半年的自然生长,就到了成熟收获季。“一般一亩海滩大约需要1万斤苗,当蛤蜊体重超过下苗时的百分之二十时,差不多就已经成熟了,这时候收获如果没有遇到自然灾害等原因,至少能有一倍利润。渔民王明斌介绍,按成本计算下来,除去蛤蜊苗和人工费用,基本每1OO亩蛤蜊能赚近百万元。

调查: 南北蛤蜊互补价格平稳

    “目前即墨东海的蛤蜊,八成都运到了连云港等南方市场。”来自江苏的海鲜商贩李先生介绍,目前连云港的养殖蛤蜊还没有上市,当地海鲜市场上的蛤蜊主要来自青岛沿海。而红岛和即墨的蛤蜊占了很大比例。为了保证蛤蜊的新鲜度,连云港的许多商家会直接和当地的渔民养殖户联系,提前预订后,渔民根据订单出海捕捞。目前正是蛤蜊大量上市的季节,平均一天从即墨丰城、田横运往各地市场的蛤蜊数量就超过了30万。

    “这几年的蛤蜊价格一直在每斤4元左右浮动,市场零售价格每斤在5元左右。”渔民王明斌说,丁字湾养殖的蛤蜊,这几年也遇到过灾害,有一年下到泥滩的蛤蜊苗出现了病害,价格和品质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大多数都还不错。尤其是今年,蛤蜊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高产,并且蛤蜊肉也格外鲜肥,许多外地市场的商贩都纷纷前来订货。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入介绍,除了红岛蛤蜊外,即墨田横和鳌山湾有6万多亩蛤蜊养殖基地,加上海蛎子、扇贝等特色养殖,面积超过了1O万亩,成为青岛贝类养殖的重要中心。 

青岛早报2017-5-19/6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