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纺织品性能介绍及检验监管的探讨yd20609

兰丽丽1,柳映青1,谢 1,蒋小良2      1、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 广州 510000 2.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 江门 529000

收稿日期:2017-2-21

作者简介:兰丽丽(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品分析检测工作。

原载: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

 

【摘要】介绍了功能性纺织品发展概况及消费者对其正确认识,着重对几种常见功能性纺织品性能及特点进行阐述。提出应借鉴国内外权威机构成熟经验,建立我国的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检测监管及相应的规范标准,实现功能性纺织产品产销两旺,促进形成整个产业生产链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纺织品;功能性;性能;检验监管;介绍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7.02.007

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101201702-0022-03

 

0  引言

在我国,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品种单一,如保暖、防静电、防水和防火等,其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消费者也是少数的特定人群。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功能性纺织品行业发展迅猛,从自主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已成为纺织业的一支生力军,我国自主研制的宇航服向世人充分展现了功能纺织品的巨大魔力[1]。功能性纺织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广泛使用。据统计,全球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目前销售额为每年500亿美元,中国需求在500亿人民币左右,未来功能性纺织品市场销售额每年还将有3.8%的增长,功能性纺织品前景广阔,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纺织品已成大势所趋。

1  正确认识功能性纺织品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功能性纺织品,消费者不禁会产生疑问:孕妇穿的防辐射服真的管用吗?阻燃窗帘遇上火灾时阻燃效果好吗?抗菌内衣真的能起到抗菌作用吗?某些功能纺织品在增加效能时所添加的化学物质会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等等。很多人甚至怀疑所谓的功能性纺织品会不会是用来提高产品价格的宣传噱头?面对日益红火的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生产商也有着自己的忧虑:市场概念火爆而订单不尽人意,面临着研发等投入与产出收益不对等;市面上的功能性纺织品质量参差不齐,致使有些功能性纺织品沦为口头概念,甚至部份商家过度炒作,导致消费者的不信任,从而造成产能上不去,产品成本下不来等,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功能,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许多功能还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或认证商标。

正本清源,正确认识功能性纺织品,消除上述疑问和忧虑,建立供销顺畅对等透明的信息通道显得尤为重要。功能性纺织品是指除具有自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如装饰、保暖等)外,还具有抗菌、除螨、防霉、抗病毒、防蚊虫、防蛀、阻燃、防皱免烫、拒水拒油、防紫外线辐射、防电磁辐射、香味、磁疗、红外线理疗和负离子保健等等功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纺织品。功能性面料主要是从功能性纤维和功能性整理两种途径获得。功能性纤维包括:改性纤维,如在原料阶段改性获得抗起球性、抗静电性、亲水性或阻燃性等;在纤维成型阶段改性获得中空纤维、异型复合纤维和超细纤维等[2]。功能性整理包括:对纺织品面料运用高新的后整理技术增加其功能性,以达到其功能性并且保护纺织品免受各种不利环境的影响。

2  功能性纺织品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目前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纺织品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抗菌卫生整理

抗菌卫生整理在美国等被称为抗细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是功能整理中发展比较完善的一类,抗菌织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保护人们健康的作用。这种功能性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处理织物(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和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抗菌卫生整理织物广泛用作医院、宾馆或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发布和窗帘布;医用职业装、食品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服、军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

2.2  防螨纺织品

螨虫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能传播病毒、细菌,可引起出血热、皮炎、毛囊炎和疥癣等多种疾病。纺织品的防螨方法分为化学防螨和物理防螨两大类,其中化学防螨法是将防螨剂与纺织品相结合,以达到防螨的目的,其又包括杀螨法和驱螨法。物理防螨主要是阻螨法。

2.3  负离子纺织品

负离子能使活性酸素消失,消除人体内酸性,消除疲劳,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使身体舒适自如,血流通畅,延缓衰老,改善睡眠和皮肤干燥等症状。负离子纺织品开发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制成负离子纤维;一种是制成负离子功能整理剂,施加到纺织品上。

2.4  远红外纺织品

远红外纺织品是在纤维或织物加工过程中将陶瓷粉末与涤纶、丙纶和粘胶等合成纤维在喷丝前熔融而成的产品,它能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人体所需的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供血供氧,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改善人体的肌能。远红外纤维具有热效应,可分为保暖型和保健型两种。保暖型属于保暖蓄热纤维,主要用于需要保暖功能的产品;保健型主要是增强循环功能。

2.5  防紫外线纺织品

防紫外线纺织品,是一种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的辐射的保护材料。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纺织品褪色和脆化,也可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紫外线的防护原理就是采用紫外线屏蔽剂对纤维、纱线或织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防紫外线的目的。

2.6  吸湿排汗纺织品

吸湿排汗纤维是利用纤维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芯吸、扩散和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目前吸湿排汗主要以中空截面纤维或异形截面纤维等使纤维自身特殊化或者通过吸湿、排湿聚合物共混的加工方法为主。吸湿排汗织物主要应用于运动服、休闲服、内衣、外套、袜类、手套、胸罩、护膝、帽子和毛巾等方面。

2.7  阻燃纺织品

随着各种民用和产业用纺织品消费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各种室内装饰、舱内装饰织物(窗帘、帷幕、墙布、地毯和家具布等)及床上用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阻燃性(或抗燃性)是指材料所具有的减慢、终止或防止有焰燃烧的特性。

2.8  拒水拒油纺织品

拒水拒油整理就是在织物上施加一种或数种整理剂,改变织物的表面性能,使织物不易被水和常见油污所润湿或沾污。拒水拒油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厨房用布、餐桌用布、装饰用布、产业用布、军队用布和劳保用布等领域。

2.9  免烫防皱纺织品

免烫防皱整理也称耐久轧烫、形状记忆或永久定型整理,它是使织物通过树脂整理后达到防皱、防缩和耐久压烫的目的,并同时赋予穿着舒适、柔软等特性。经过免烫整理的纺织品可以达到穿着或在使用中无折皱产生、洗后无需熨烫的洗可穿性能。

2.10  抗静电纺织品

在相互接触和摩擦中,各种纺织品都有静电现象产生,抗静电的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摩擦或减低摩擦程度,以控制电荷的产生;另一方面是降低纤维的电阻率,提高纤维的导电性能,以加快电荷的逸散。纺织品的防静电加工方法通常有:织物用抗静电整理剂整理;以提高织物吸湿性为目的的纤维接枝改性、亲水性纤维的混纺和交织;混纺或嵌织导电纤维的直接使用。

3  功能性纺织品的检验监管

当前,国家各级质检部门十分注重功能性纺织品检测,主动、紧密地跟踪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生产与消费过程,积极培育功能性纺织品检测市场,充分利用本身的软硬件资源与合法地位,及时对新产品进行检测,澄清各类功能性纺织品的真实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为防止纺织品引起的火灾,各种阻燃性纺织品应运而生。阻燃性纺织品通常是通过阻燃剂进行后整理而获得相应的功能性,而且燃剂中常用的为溴系、锑系和磷性阻燃剂。该系列阻燃剂虽然阻燃效能好,性能十分稳定,但是部分存有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有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我国于20096月发布《GB/T 242792009纺织品禁限用阻燃剂的测定》标准,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禁用阻燃剂的使用名类及相应的检出量。消费者在购买阻燃性纺织产品时,应检查使用说明中是否标明采用相应的标准,同时注意安全类别是否因阻燃功能而改变,最后应注意使用说明的维护方法,正确使用以延长纺织品功能性的有效时长。功能纺织品在新增纺织品使用功能时,应该以不损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为前提[3]。

近来,我国在功能性纺织品的规范工作中下了大功夫,但功能性纺织品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仍然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事国内标准明显滞后于国外相关标准,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都是被动趋跟国外;二是标准制定滞后于产品开发、生产与市场销售。很大部份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无法得到依据相关标准检测的品质证明。鉴此,纺织企业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应积极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摆脱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让产品优势更为凸显。国内外的第三方权威机构,面对新产品,应该积极与相关的产品行业进行勾通并收集信息,客观、准确和科学地对新产品进行评价,及时推出相应标识及标识使用溯源。有了权威机构的认证,消费者,尤其是专业知识缺乏的消费者,对这些功能性纺织品的消费信心和热情将被极大地提升,使功能性纺织产品产销两旺、整个产业生产链良性发展的格局才能形成[4]。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功能性纺织品市场已经得到相应的规范,但是炒作、浮夸和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以羽绒服为例,羽绒服保暖特性源自于羽绒,考核指标为:充绒量、含绒量和蓬松度。充绒量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羽毛绒的重量,通常用克来表示。它并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但它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的指标之一。以国际上公认羽绒服的标准来说,一件短款羽绒服的标准充绒量应该为130g以上才能够在寒冷冬季达到保暖效果。含绒量是指绒子(或绒朵)和绒丝在羽毛绒中的含量百分比,是羽绒服是否保暖及品质高低的核心指标。蓬松度则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更好。最近几年,超薄羽绒服由于兼顾灵活性与保暖性而开始在市场上走俏,部份厂商一味追求轻薄,在羽绒服充绒量不断降低的同时却没有提高羽绒含绒量及蓬松度,过份强调羽绒服的轻便与装饰性而忽略了保暖性,对消费者的消费起到误导作用。此外服用羽绒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洗涤、脱水、烘干、冷却和挑选,已经基本去除其自身所带的微生物等。而有部份产商宣称采用针对羽绒去除微生物的相关整理剂进行整理,扩大了宣传效果,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再有某些产商在做市场活动中将抑菌宣传成杀菌、抗菌和除菌,或者故意隐瞒抗菌功效耐洗涤次数,导致消费者不能真实依据自身需求进行产品选购。羽绒服的致命弱点是吸水后绒朵缩成一团,完全丧失保暖性,而且还很难弄干。商家为了吸引消费在羽绒服前冠以防水,即近来市面上流行的防水羽绒服。羽绒是很难做成防水的,防水羽绒服其实也得益于面料的良好防泼水性能,产商为了增加宣传卖点而宣称防水羽绒,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生产商自己的信誉,还误导了消费者,更有可能对整个产业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5 

目前,广大消费者对功能性纺织品的认知普遍不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往往处在弱势的一方。防止被误导消费,除了靠企业的自觉、消费者掌握更多信息外,更多的是凭借检验机构的权威证明,检验机构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余志颖,功能性纺织品发展探析与评价[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2);25-27,

[2]葛传兵,关于功能性纺织品发展的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15(1);1-3,

[3]魏孟媛,和杉杉,段冀渊,等,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评估及其功能性因子的分析[J],产业用纺织品,201424(7);39-43,

[4]姜利利,浅谈功能性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J],中国纤检,2014(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