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yd20214

全市76个镇和300个村已建立农产品检测室 地产农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昨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农委发布《加强农药经营使用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议案办理情况,全市76个镇(街道)30O(合作社)建设了农产品检测室,实现了市、区()、镇(街道)、村(合作社)四级农产品检测能力全覆盖:每年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2500批次,快速检测20万批次。

发布>>>    基层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据介绍,三年来青岛市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近1.2亿元,突出支持“四建三补二追一查”十项工作重点,其中。四建是建立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建设镇级农产品检测室:三补是实行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配送补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农药经营者培训补贴;二追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农药监管追溯体系;一查是严查严办违法案件。全市93涉农镇()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每个镇()配备4名人员从事监管工作,5678个村建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协管员队伍。市、区()、镇()、村四级监管体系搭建完成。依托青岛农业信息网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了市和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生产活动、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和农产品检测等信息纳入平台管理。目前,已将418家“三品一标”基地、市级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园区的3101个产品纳入追溯系统.镇村检测数据实现了联网上传,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生产信息全程掌控。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

措施>>>    四级农产品检测能力全覆盖

  全市76个镇(街道)300个村(合作社)建设了农产品检测室,实现了市、区()、镇(街道)、村(合作社)四级农产品检测能力全覆盖。瓜菜、果茶、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品一”生产基地、重点种植大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每年完成农产品定性定量检测2500批次,快速检测20万批次,并配合农业部、省农业厅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形成了分级检测、品种多样、区域广泛的全方位检测格局。

源头治理让管控更严格

    坚持把控药控肥、治地治水作为治本之策,从投入品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成了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的农药监管追溯平台,将全市3300多家规范化农资经营店全部纳入追溯平台,累计依托平台告知公示农药产品1.1万个,打印追溯码800多万条,对“谁在卖药、卖什么药、药卖给谁”实现可追溯管理。自201651日起,在青岛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和使用6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实施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品推广激励、高毒农药储备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三项配套制度:进一步扎紧了农药监管的“口子”。在平度市南村镇、即墨市移风店镇建立2.7万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区,试点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建设、地膜污染治理、农产品产区土壤重金属普查与防治、面源污染监测及其信息系统建设等技术措施,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化肥施用量降低5%以上,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持续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每年查办违法案件500起以上。

农业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

    将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完善农业地方标准,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工作,全市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到166项。归纳整理蔬菜、水果、谷物等65种农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有效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基层监管机构作用,狠抓标准宣传培训工作,督促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追溯管理、间隔期制度等。扎实开展标准化基地创建,已建成菜、果、茶标准化生产基地253个,示范带动面积286万亩。加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市“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面积占菜果茶种植面积的73%。

教育引导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

    全面建立起农药经营使用者培训制度,将农资经销店的农药经销人员、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社区)农药协管员以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人员纳入培训范围。三年来全市共认定农民田间学校74所,培训农药经营、使用人员3.1万人,合格学员颁发“农资营销员”或“农作物植保员”证书。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按照“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农药补贴模式,对80万亩农田实施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补贴配送工作,鼓励引导农民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试点区域农业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显著降低。

成果

    据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在部、省和市三级农业部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我市地产农产品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守住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底线。

    胶州市先行先试,2015年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今年,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平度市和莱西市通过了市政府考核评价,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试点单位。在全市蔬菜、果茶和食用菌主产区,打造了3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使示范镇成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样板区、体现监管成效的展示区、探索监管手段的先行区。黄岛区开展食用农产品一体化监管试点,为全区涉农镇(街道)配备了46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专职从事监管工作。

目标

“农产品消费最安全城市”

    据介绍,三年来,市人大启动了《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青岛市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工作;市政府以第251号政府令公布了<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市农委出台20余个指导性文件,有力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能力,提升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能力、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能力、农产品质量追溯能力和农产品品牌示范带动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消费最安全城市”。

青岛早报2016-12-17/10  记者 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