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甲醛防皱整理剂BTP400在棉织物上的应用yd20030

刘宇1,2,沈一峰1,2 ,杨雷1,2      1.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生态染整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8

收稿日期:2015-07-08 修回日期:2016-05-03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3T104)

作者简介:刘宇(1993-),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染整技术。杨雷,通信作者,E-mailyanglei@zstueduCn

原载:纺织学报2016/8;77-82

 

摘要为提升无甲醛防皱整理棉织物的品质,以自制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无甲醛防皱整理剂BTP400浸渍整理织物,探究BTP400与织物的结合方式,研究了影响BTP400固着棉织物效率的因素,并考察了固着的BTP400质量分数与织物防皱性能间的关系。优化得到的防皱整理工艺条件:BTP400、碳酸钠和硫酸钠3种助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85 gL,浸渍温度为50,浸渍时间为50 min。结果表明:BTP400以共价键与织物连接,最高固着率为427 ;随固着的BTP400质量分数的增高,织物干、湿态折皱回复角增大,最大值分别提高471%和193 ;整理棉织物外观平整度等级为3级,耐水洗性良好,且强力及白度与原织物持平;BTP400防皱整理织物的综合品质优于丁烷四羧酸和醚化2D树脂整理织物。

关键词棉织物;防皱整理剂;固着率;折皱回复角

中图分类号TS 195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75jfzxb20150701806

 

棉质服装穿着舒适,吸湿透气,但受外力和水分子作用时,因纤维无定型区内氢键断裂,分子链易发生相对滑移,且自恢复能力差,因此,棉织物易产生折皱。为提高棉织物服用性能,常需要对织物进行防皱整理[1-2]

因甲醛可与棉纤维羟基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在纤维分子间形成共价键,限制分子链的不可逆相对滑移,因此,早期防皱整理剂以甲醛为主。受限于甲醛释放和高毒性,之后相继出现了低甲醛释放的醚化2D树脂和以多元羧酸为代表的新型无醛防皱整理剂。然而整理时,前者仍存在甲醛释放[3-4],后者在高温焙烘时易造成棉纤维分子链断裂,引起织物泛黄[5-6]以及强力的显著降低。

二氯均三嗪基团具有2个可与棉纤维羟基间化学成键的高活性位点,因此,有望成为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新型活性基团。为此,前期将2个二氯均三嗪基团链接于同一分子,得到了具有4个活性位点的新型防皱整理剂BTP400。本文以该防皱整理剂浸渍整理棉织物,考察了工艺因素对BTP400固着率以及整理棉织物的防皱等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织物:退煮漂纯棉平纹机织物(212根/10 cm×212根/10 cm)

药品:防皱整理剂BTP400(分子质量为696 gmol,自制),结构式为

image023.gif

无水碳酸钠(分析纯,淮南市科迪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硫酸钠(分析纯,天津振泰化工有限公司),皂洗剂(工业纯,杭州顺润纺织助剂有限公司),平平加O(工业纯,广州市诚壹明化工有限公司),醚化2D树脂(分析纯,成都方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丁烷四羧酸(分析纯,美岚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仪器:SHAB型水浴恒温振荡器(河北润联科技有限公司)XPE204型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YG541E型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深圳海滨仪器有限公司)YG982C型标准光源箱(宁波纺织仪器厂)Lambda35型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 Elmer公司)WSD3C型全自动白度计(杭州研特科技有限公司)YM065A型断裂强力测定仪(常州市第一纺织设备有限公司)LLY-01型电子硬挺度测定仪(宁波纺织仪器厂)VER-TEX7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RUKER 公司)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K-Alpha X型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美国赛飞尔公司)

12  防皱整理工艺流程及配方

流程:配制防皱浸渍液投入棉织物

(25℃,5 min) 升温至3070保温10 min水洗皂洗(95℃,10 min1 gL皂洗剂,浴比150) 水洗烘干。

浸渍液配方:BTP400 10 gL,浴比120,碳酸钠0-15 gL,硫酸钠040 gL

1-3  测试方法

131  折皱回复角

干态折皱回复角:依照GBT 3819- 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测定干态折皱回复角。

湿态折皱回复角:将试样浸渍于40℃,2 gL的平平加O水溶液中,并保温5 min;之后将取出的试样平铺于2层滤纸间,以质量为1 kg的金属锤滚压2次,取出试样[7] ,依照GBT 3819-1997测定湿态折皱回复角。

132   BTP400吸附率及固着率计算

BTP400吸附率E按下式计算:

E =( 1-

A1

)×100

A0

式中:A0BTP400浸渍液的初始吸光度;A1

式中A:为皂煮残液的吸光度。

133 织物上BTP400质量分数计算

织物上BTP400的质量分数W按下式计算

W =

F×c×v

×100

m0

式中:c为浸渍液中BTP400的初始质量浓度;v为浸渍液体积;m0为整理前织物质量。

134  织物的外观平整度

依据AATCC 124-2009《织物经多次家庭洗涤后的外观平整度》测定经整理后棉织物的外观平整度。将防皱整理后的棉织物制成尺寸为38 cm的试样,将其放置于YG982C型标准光源箱D65光源下,进行评级。

135  织物白度

参照GBT 17644-2008(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对整理织物进行测试,取其蓝光白度值。试样折叠4层,正反面各测3次,取其平均值。

136  织物拉伸断裂强力

参照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试样经、纬向各测3次,取其平均值。

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R按下式计算:

R =

S

×100

S0

式中,S0S分别为整理前和整理后织物的断裂

强力。

137  织物硬挺度

参照GBT 183181-2009《纺织品弯曲性能的测定:斜面法》,织物经、纬向正反面各测3次,取其平均值。

138  耐洗性

参照GBT 12490-200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将防皱剂整理后棉织物水洗烘干,并重复多次后,并测试其折皱回复性能。

139  红外光谱测试

采用VER-TEX70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RUKER公司)BTP400整理前后的织物试样的官能团进行分析。扫描范围为3 500-700cm-1

1310   X射线能谱测试

BTP400整理前后的织物试样通过VER-TEX70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美国赛飞尔公司)进行测试。激发光源采用Mg射线。

1311  织物形貌观察

采用JSM-561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对经镀金处理后BTP400整理前后的织物试样形貌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艺对BTP4O0吸附率与固着率的影响

211  碳酸钠质量浓度的影响

1示出碳酸钠质量浓度对BTP400吸附率及固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未加入碳酸钠时,BTP400的固着率为103 ;随碳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大,固着率逐渐增高;当碳酸钠质量浓度为8 gL时,固着率增至427 ;之后继续提高碳酸钠质量浓度,固着率略有降低。

二氯均三嗪基团与棉纤维羟基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将BTP400分子与织物固着,且亲核取代反应始终与二氯均三嗪基团水解副反应相伴,并均随pH值增高而加快[8-9]。起初,因增大的碳酸钠质量浓度对亲核取代反应的促进作用占主导,因此BTP400的固着率快速增高,但之后当碳酸钠质量浓度高于8 gL时,二氯均三嗪基团的大量水解使得BTP400再难与纤维化学成键,因此固着率转而降低。

image002.jpg

注:浸渍液中硫酸钠5 gL,浸渍时间50 min,浸渍温度5O

1 碳酸钠质量浓度对BTP400吸附率和固着率的影响

由图1还可发现,吸附率的变化趋势与固着率相近,仅数值略高于后者,表明BTP400与棉纤维间成键反应的活性很高。

212  硫酸钠质量浓度率的影响

image003.jpg

注:浸渍液中碳酸钠8 gL,浸渍时间50 min,浸渍温度5O

2 硫酸钠质量浓度对BTP400吸附率和固着率的影响

2示出了硫酸钠质量浓度对BTP400吸附率及固着率的影响。由图可见:未加硫酸钠时,吸附率和固着率已分别达到435 409 ;之后,当硫酸钠质量浓度增至5 gL时,吸附率与固着率略有增高,分别为457 427 ;继续提高硫酸钠质量浓度,二者均不再改变,由此表明BTP400与棉纤维间静电力作用小。此外,由于吸附率与固着率数值相近,文中不再列出吸附率。

2I3  浸渍时间对固着率的影响

image004.jpg

注:浸渍液中碳酸钠8 gL,硫酸钠5 gL,浸渍温度5O

3 浸渍时间对BTP400固着率的影响

浸渍时间对固着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前50 min 内,随时间的延长,固着率增高,达到427 ;但继续延长浸渍时间,固着率不再改变,这可能与二氯均三嗪基团水解有关[10]

214  浸渍温度对固着率的影响

image005.jpg

注:浸渍液中碳酸钠8 gL,硫酸钠5 gL,浸渍时间50 min

4 浸渍温度对BTP400固着率的影响

4示出了浸渍温度对BTP400固着率的影响。浸渍温度为50 时,BTP400固着率达到最大值427 ,该特性与二氯均三嗪基活性染料的固色反应特性相近[11]

22   BTP400固着与防皱性能的关系

以浸渍时间调控棉织物上BTP400的固着质量分数,并测试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结果如图5所示。整理织物的干、湿态折皱回复角均随BTP400固着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增大。当固着质量分数为021%时,干态折皱回复角由138°提高至203°,湿态折皱回复角由119°提高至142°

image006.jpg

注:ab-Na2CO BTP400整理织物的干、湿态折皱回复角;

Cd-Na2CO3时,BTP400浸渍织物的干、湿态折皱回复角

5 织物上BTP400吸附及固着质量分数与棉织物防皱性能的关系

如上文所述,未加碳酸钠时,BTP400仅能物理吸附纤维,且吸附质量分数可由浸渍浴中防皱剂浓度调控。测试BTP400不同吸附量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并与上述固着BTP400的织物对比,探究了织物防皱性能提高的原因。由图5可见,织物折皱回复角与BTP400的吸附量无关(5Cd曲线),且与原织物持平。至此可知,整理织物防皱性能的显著提升主要源于BTP400与纤维分子链间形成的共价键,以及对链滑移的限制作用。

23  BTP400与棉织物间的化学成键反应

image007.jpg

注:整理棉织物上BTP400的固着质量分数为021

6 防皱整理前后棉织物的红外谱图

6示出棉织物原样以及BTP400整理棉织物的红外光谱图。由图可见,整理织物在1 533 cm-1。和1 650 cm-1处出现三嗪环N-C=N键骨架特征峰。将整理织物与原织物做差谱(差减因子07),差谱中除三嗪环特征峰外,还出现BTP400醚键C-O-C(1 100 cm-1)以及聚醚链中C-H(2 870 cm-11 448 cm-1)的吸收峰。

image008.jpg

image009.jpg

                (a)棉织物                          (b)整理棉织物(固着的BTP400质量分数为0 21)

7 防皱整理前后棉织物能谱比较

进一步由图7所示能谱图可见,整理织物在0392 keV处新增氮元素峰,且未检出氯元素峰。综合以上数据可知,整理织物上BTP400已与纤维分子形成共价键。

 

24  BTP400整理棉织物的防皱及物理性能

241  BTP400整理织物防皱性能的耐水洗性

1  BTP400整理棉织物的耐水洗性

image010.jpg

1示出了整理织物防皱性能的耐水洗性。水洗前,整理织物干、湿态折皱回复角分别为203°142°,因防皱整理剂与纤维间以共价键结合,整理织物防皱性能耐水洗性高。20次水洗后,二者仅略有下降,仍分别达到198°137°;之后,折皱回复性能不再受水洗次数影响。

242  不同防皱剂整理棉织物的性能比较

2  BTP400BTCA及醚化2D树脂整理织物性能对比

image011.jpg

注:原织物自度为727 DP等级为1级,硬挺度为23 cm

2示出了BTP400、丁烷四羧酸(BTCA)及醚化2D树脂整理织物的服用性能。BTCA及醚化2D树脂为防皱剂时,整理织物防皱等级均达到35级,但织物白度、断裂强力及手感均有明显降低。其中,BTCA整理织物白度降低156 ,强力保留率仅624 ,硬挺度增高1 cm;醚化2D树脂整理织物白度略优,但强力损失接近30 ,硬挺度增高23 cm,并存在甲醛释放隐患。与之相比,BTP400整理织物的外观平整度将较上述两防皱剂低,但织物白度、断裂强力以及硬挺度均与原织物持平,因此整理织物综合性能最优。

243  防皱整理前后织物的结构及表面形貌

8示出了原织物及BTP400整理织物的表面形貌,其中整理织物上BTP400质量分数为021%。整理前,棉织物结构疏松,纤维表面光滑,呈旋转扁平状;整理后,织物表面形貌无明显改变。

image012.jpg

(a)棉织物原样             (b)防皱整理后织物

8 防皱整理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1 000)

3  结论

以自制BTP400为防皱整理剂,在浸渍浴中考察了防皱整理剂整理棉织物工艺对BTP400固着棉织物效率的影响,以及整理织物的防皱及服用性能,并探究了BTP400与织物的结合方式。研究表明:BTP400质量浓度为10 gL时,其浸渍整理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碳酸钠质量浓度8 gL,硫酸钠质量浓度5 gL,浸渍温度50 ,浸渍时间50 min,此时的固着率为427 ;整理后,棉织物干、湿态折皱回复角由138°119°分别提高至203°142°,外观平整度等级为3级,且整理织物断裂强力与白度与原织物持平;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能谱仪证实,织物防皱性能源于BTP400与纤维分子问形成的共价键,因此防皱性能耐水洗性能优良。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BTP400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棉织物防皱整理剂。

参考文献:

[1] 张广知,陈贤付.纯棉织物免烫整理工艺的优化[J].印染,201137(8)29-31

[2] 宋慧君,韩冰,张建丽.棉织物的免烫整理[J].纺织学报,201031(12)84-88

[3] 何丽清,沈细周,林俊钦.免烫整理棉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J].纤维与纺织技术,201 14O(4)32-36

[4] 杨栋棵.免烫整理的技术进步和现状:[J].印染,2009(22)44-47

[5] 汪津,纪柏林,胡婷莉.棉织物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免水洗工艺[J].纺织学报,201536(10)92-96

[6] 任春莲,张建波,王炳,等.PMABTCA混合多元羧酸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研究[J].印染助剂,2008(2)19-21

[7] CAI ZaishengSUN Kai Improvement of wet-crease recovery properties of silk fabrics treated with epoxies[J]J China Text Univ199512(2)39-43

[8] 邵敏,邵建中,刘今强,等.丝素与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反应性的HPLC研究[J].纺织学报,200728(6)83-87

[9] 丁燕,邵建中,邵敏.高效液相色谱研究cIReactive Blue 194的水解性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28(3)328-332

[10] AKBARZADEH A MOKHTARI JKOLKOOHI Set a1 Imparting insect repellency to nylon 6 fibers by means of a novel MCT reactive dye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2126(3)1097-1104

[11]胡玲玲,范雪荣.双卤代均三嗪活性染料及其水解产物的HPLC分离方法的建立[J].纺织学报,201334(9)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