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棉织物BTGA免烫整理撕破强力保留率的研究yd20006

李春荣1 ,李富强1 ,姚金龙2 ,唐文君2 ,董霞1 ,何瑾馨1,3    1.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2.江苏省生态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通2260003.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投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李春荣(1991-),男,江苏盐城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棉织物功能整理的研究。

原载:染整技术2016/7;20-24

 

摘要优化了BTCA对棉织物的免烫整理工艺以提高免烫整理棉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使用BTCA 60 grLSHP

30 gLEDC-HC1 6 gLPEG200 20 gLTEA 20 gL;在160 x 240 s的焙烘条件下交联,再用20 IJPowemofi

AE38进行柔软整理。经过该方法免烫整理的棉织物在水洗后折皱回复角为261。,撕破强力保留率达到69.6%。

关键词BTCA;免烫整理;撕破强力保留率;柔软剂

中图分类号TS 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16)07-0020-05

 

BTCA是一种优秀的抗皱整理剂,经其整理后的棉织物WRA高、白度好、耐水洗色牢度高。但是,整理后的织物强力下降较多,过去人们主要研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在实际使用中,织物被撕破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对经过BTCA整理后棉织物撕破强力的保留率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经过BTCA整理后,织物的撕破强力损失主要来自于纤维的单纤强力损失。在整理过程中,棉纤维在高温强酸的条件下强力损失,纤维内部交联后,影响了纤维大分子的滑移,降低了纤维的蠕变性能,致使单纤的强力降低。因此,想要增大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一方面可以减少纤维的单纤强力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增大织物撕破时的受力三角区域 。基于这2点,在保证一定的折皱回复角的情况下,通过优化BT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添加剂、柔软工艺等方式来提高免烫整理棉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

1 试验

1.1 材料和仪器

织物:经过液氨处理的双股平纹棉织物,纱线线密度29.2 tex,经向密度196.9根/10 cm,纬向密度137.8根/10 cm,织物克重200.7 gm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试剂:1,2,3,4-丁烷四羧酸(BTCA)、次亚磷酸钠(sHP1、三乙醇胺flEA)、聚乙二醇200(PEG200)(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1,分析纯),柔软剂Powersoft AE38(德美瓦克有机硅有限公司),柔软剂适利坚SIO(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柔软剂TCDC26(上海德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标准洗涤剂(上海白猫专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仪器:ALl04型分析天平f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1P-A1型轧车、M1Nl-39013型热定型机(台湾Rapia公司)SHIRLEY弹性回复仪(美国SDL公司)YG(B)033D型数字式撕裂仪(温州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650型测色配色仪(美国Datacolor公司)TM-1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型水洗机和烘干机(美国Whirlpool公司)

1.2  免烫整理

1.2.1  工艺流程

原布准备二浸二轧(75 轧液率)预烘(80 X 3 min)焙烘标准水洗制测试样平衡测试。

1.2.2  步骤

配制免烫整理液,将BTCASHP和其他助剂溶解于蒸馏水中。n(催化剂SHP) n(BTCA中羧基)=1:1[ 4],助催化剂EDC-HC1BTCA质量的10%,强力保护剂TEAPEG200用量均为20 gL。将30 cm×45 cm的棉织物进行二浸二轧(75 带液率),然后在热定型机上预烘(80 X 3 min)和焙烘。柔软剂溶解于蒸馏水中,再次对织物进行浸轧和烘干。按照AATCC 124-2006《重复家庭水洗后织物的外观》进行水洗和烘干,测试前,整理织物试样放置在温度为(21±1)、湿度为(65±2) 的恒温恒湿箱内平衡4 h以上。所测织物的各项性能如未说明未水洗的,均为水洗后。

1.3  性能测试

1.3.1  折皱回复角

按照AATCC 66-2008《织物折皱回复性:回复角法》测定。

1.3.2  撕破强力

按照ASTM D1424-1996《冲击摆锤法测定织物的撕破强力》测定。撕破强力保留率TR计算公式:TR=TT0×100%。式中:T0为未整理织物的撕破强力,cNT为整理后的织物撕破强力,cN

1.3.3  白度

按照AATCC 110-2005《纺织品的白度》测定。

1.3.4  织物表面形貌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整理前后的织物表面形貌。

1.3.5  整理织物酯键含量

整理后的织物用蒸馏水洗涤,洗去织物上未与纤维交联反应的整理剂。将织物烘干剪碎,精确称量0.5g左右。加入20 mL蒸馏水,用0.1 molL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7,再加入过量的NaOH(VTmL)加热至沸。冷却后加入0.3 g左右的1 酚酞作为指示剂,用0.1 molL的标准HC1溶液对过量的NaOH反滴定[5](V1 mL)。以NaOH的消耗用量计算织物上酯键水解所需的NaOH(EmL/g)E=(VT-V1)m

2  结果与讨论

2.1  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2.1.1  BTCA用量

BTCA的用量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见表1和图1

1 BTCA用量对棉织物免烫整理效果的影响

image004.jpg

注:表中所用整理液只含有BTCASHPn(催化剂SHP):n(BTCA中羧基)=1:1180℃焙烘90 S,原布WRA=158°

 

image006.jpg

1 BTCA用量对棉织物免烫整理后WRATR的关系曲线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BTCA用量的增加,整理后棉织物的WRA不断增大,但是棉织物的TR却直线降低。WRATR  2条曲线在BTCA用量为55 gL时相交,因此,把5060 gL用量的BTCA作为重点研究区间。试验采用BTCA用量60 gL

2.1.2  催化剂用量

催化剂对BTCA整理棉织物免烫效果的影响见表2

2 不同催化剂对BTCA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效果影响

image008.jpg

注:BTCA用量为60 gL180焙烘90s

由表2可以看出,高温焙烘下,即使没有催化剂,BTCA整理后的棉织物WRA仍然有40多度的提高,加入催化剂SHP后,棉织物的WRA又能提高40°左右,而加入EDC-HC1只有20多度的提高。EDC-HC1的催化性能不如SHP。因此,将SHP作为催化剂,EDC-HCI称为助催化剂。通常认为,BTCA在与棉纤维交联时分子内脱水成酐,再与棉纤维的自由羟基成酯反应。加入催化剂后促进了BTCA的分子内脱水的反应,提高了与棉织物的交联程度,整理后织物的WRA提高。研究中,在加入催化剂SHP的情况下,加入助催化剂EDC-HCI共同促进BTCA与棉纤维的交联,结果见表3

3 助催化剂EDC-HCI用量对BTCA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效果影响

image010.jpg

注:BTCA用量为60gLSHP用量为30 gL180℃焙烘90s

由表3可以看出,在加入少量助催化剂EDC-HC1时,有利于棉织物WRA的提高,当加入量过多时,织物的WRA反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当助催化剂EDC-HC1较少时,可以促进BTCA与棉纤维的交联;EDC-HC1较多时,影响了催化剂SHPBTCA的成酐反应速度,导致WRA降低。织物的TR持续降低,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EDC-HCI用量时,整理液的酸性不断增加,织物在酸性条件高温焙烘时,强力损失加大,则TR降低。当助催化剂EDC-HCI用量为6 gL时,织物的WRA最大,达到254°TR 降低较少,为40.6%。因此,选择EDC-HCI用量6 gL

2.1.3  焙烘温度与时间

经过BTCA整理的棉织物,WRA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织物的撕破强力也明显降低。为了提高织物的撕破强力保留率(TR ),首先调整织物的焙烘条件,改变焙烘条件对BTCA整理棉织物免烫效果的影响见表4

4 不同焙烘条件对BTCA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效果

image016.jpg

由表4可以看出,当焙烘90s时,降低焙烘温度,织物的TR迅速增大,但是织物的WRA急剧减少;当焙烘条件为200 ×90 s时,织物的TR=60.3,但是WRA只有200°,织物丧失了免烫效果。对焙烘温度150℃和160℃分别作了时间梯度,发现在150℃时,延长焙烘时间,织物的WRA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当焙烘时间为300 s时,织物的WRA只有229°,还不如160℃焙烘120 s的情况。对于160℃,延长焙烘时间,织物的WRA也是不断增大的趋势,TR则不断降低。考虑到焙烘240s后,织物的WRA不再增大,而TR继续降低。当焙烘条件为160℃×240s时,织物的WRA=246°,比180 X 90 s的低了8°,但是其TR=53.3%,比180℃×90 s的高12.7%,因此,选择焙烘条件160℃×240 s

2.1.4   PEG200TEA

经过以上优化的BTCA整理棉织物的白度降低较多,加入助剂PEG200TEA至整理液中试图提高整理后织物的白度,结果见表5

5 助剂PEG200TEABTCA整理棉织物白度的影响

image014.jpg

注:原布白度是137.5

由表5可以看出,在整理液中加入PEG200TEA对织物的WRA基本没有影响。加入TEA对织物的TR略有提高,只是因为TEA呈碱性,降低了织物在高温条件下的酸性降解。同时可以看出,两者对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PEG200的提高较多,这是由于多元醇可以作为弹性体填充在纤维与整理剂BTCA之间,减少织物的黄变。两者对白度的提高还具有叠加性,同时加入PEG200TEA20 gL时,织物的白度达到了108.9,比未加时提高了13.4

2.1.5  柔软剂的用量和工艺

由以上研究可知, 织物的WRA已经维持在250°左右了,而TR才达到55.8%,仍然较低。向整理液中添加柔软剂以期提高整理后棉织物的TR,结果见表6

6 柔软剂的用量和工艺对棉织物免烫效果的影响

image016.jpg

注:一浴是指将柔软剂直接加入整理液中;二浴是指在抗皱整理做完后,柔软剂整理,工艺为二浸二轧(75 轧液率)80℃×3min水洗烘干。

由表6可以看出,在整理液中加入柔软剂后,织物的WRA基本不变,而TR均大幅提高。随着柔软剂用量的增加,TR也呈增加的趋势。柔软剂均匀地包裹在棉纤维的表面,增加了纤维的柔顺平滑性能,使得棉织物在撕破过程中撕破三角区域增大,承受撕破剪切力的纤维数目增多,织物的撕破强力提高。添加柔软剂Powersoft AE38TR超过了70%。当把柔软剂与BTCA分开整理时,整理后织物的WRATR均有提高[6 ]。这是因为一浴整理时,柔软剂与BTCA一起进入纤维内部,一方面柔软剂会阻碍BTCA与纤维的交联,另一方面柔软剂包裹后的纤维回弹性增加,这2个作用相抵消,使得宏观上织物的WRA基本没有变化;当进行二浴法整理时,柔软剂是在BTCA与棉纤维的交联之后再对纤维进行包裹的,不阻碍交联反应,因此,二浴法的WRA继续增大。比较二浴法整理柔软剂Powersoft AE38、适利坚S10TCDC26 3组数据可以发现.适利坚S10更有利于WRA的增加,Powersoft AE38更有利于TR的提高,而TCDC26对于WRATR均弱干Powersoft AE38。当Powersoft AE38用量为20 gL、二浴整理时,棉织物的WRA=261°TR=69.6%。棉织物既有较好的免烫性能,又有较高的强力保留率。

2.2  BTCA与棉纤维的交联

棉织物整理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

image018.jpg

  l-末整理;2-BTCA整理后

2整理前后织物的红外光谱图

由图2可以看出,经过BTCA整理的棉织物在波数为l 600 cm-1处有明显的吸收波峰,未整理的棉织物则没有这一羰基吸收峰。根据1.3.5中的测定方法,对经过整理的棉织物进行酯键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7

7整理前后棉织物含有酯键的测定

image035.jpg

注:BTcA整理的棉织物是经2.1.4中加入PEG200

TEA整理的,所用焙烘条件为160℃×240s

由表7可以看出,经过BTCA整理的棉织物比未整理的棉织物有明显的酯键含量。在VT之前所加入的NaOH将未反应的羧基中和,再加入的NaOH用于水解酯键,经过反滴定得到酯键含量为3.605 8 mL/g

2.3表观形态

整理前后棉织物表观形态的变化见图3

image037.jpg

a)原布    (b)整理后棉织物

3整理前后棉织的表观形态

3a为经过水洗后的原布.棉纤维表面无杂质灰尘,表面无化学试剂;图3b是经优化的二浴法BTCA免烫整理后再用Powersoft AE38进行柔软整理并经过水洗,可以看到棉纤维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化学物质包裹,这层物质就是柔软剂Powersoft AE38。被柔软剂包裹的纤维比抗皱整理后的纤维更加柔软平滑,促进了纤维的回弹性,使织物的WRA增大,也使棉织物的撕破三角区增大,织物的TR提高。

3  结论

(1)使用助催化剂EDC-HCI可以与SHP共同促进BTCA与纤维的交联反应。

(2)使用二浴法进行免烫柔软整理时,织物的WRATR可以同时提高。

(3)60g/LBTCA整理液中,加入催化剂SHP、助催化剂EDC-HClPEG200TEA160℃焙烘240s,再用Powersoft AE38进行柔软整理,免烫棉织物的WRA26l°,TR=69.6%。

参考文献:

[1]彭会涛,张庆,王善元.耐久压烫整理纯棉织物的撕破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2)165-169.

[2]马倩.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的有限元分析[D].东华大学,2010.

[3]邓丽丽,吕丽华,姜红.机织物撕裂破坏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23(1)63-65.

[4]赵敏.棉织物多元羧酸DP整理[D].东华大学.2003.

[5]陈克宁,贾炳颖.王超.次磷酸钠在CA整理体系中的催化作用[J]印染.2002(7)l-3

[6]朱洪亮.棉织物高易护理性整理[D].东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