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班全体过了一本线yd19620

image003.jpg

image002.jpg

58中的这些学生们不仅成绩好还各有特长、自我管理能力强

    高考成绩揭晓,58中两个班级的98名学生,全体过了一本线。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58中高三一班里不但出现学校理科生最高分,班上52名理科生中,有45名学生过了600分.全班平均分数超过一本线93分.学生们都获得了高考成绩的丰收。尽管如此,这帮学生却并不是书呆子,不仅各有各的爱好和特长,在班级的管理上,学生们的自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高考成绩,我们学校纯文化课一本达线率为95%,理科最高分是694分。文科最高分是634分。”58中高三级部主任封强介绍,学校有两个班级的学生全体过了一本线,分别是高三一班和高三十二班,另外还有班级仅1人未过一本线,很多学生都取得了好成绩。据介绍,除了老师的整体带动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共同点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对他们的评价是严肃活泼、积极向上,这样的孩子既能考高分。个人综合素质也毫不落后。”封强还是高三一班的班主任,但因为工作忙碌,他强化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很多事情交给班干部或学生去做,此举不仅没让班级变得混乱,反而让学生们更加团结,自觉地学习进步,任务都完成得井井有条,既不耽误学习,还提升了学生们的管理能力和班级自豪感。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并非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58中高三的学生不少都身怀绝技。高三级部中,有150余人获得过各类比赛的大奖。还有学生获得全国英语和语文比赛一等奖,其他获得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的学生更多。“我们还有一个学生叫张筱琪。每天都风雨无阻跑6000米,毅力十分强大。”封强说,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参加锻炼身体,虽然做不到跑那么长的距离,但都能以健康体魄投入学习,还换来了坚强的意志力,身心都有收获。

    高三一班的52名理科生,以及高三十二班的46名文科生,这98名高考生集体越过一本线,为自己的未来开了一个好头。“祝他们前程似锦,高中的努力将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封强说,希望他们一直优秀下去。

青岛早报2016-6-25/6  记者 陈珂

 

image003.jpg

image004.jpg

image005.jpg

薛炯怡  文各部分  58

    如果说薛炯怡的数学成绩曾经不及格,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因为她的文科成绩考了634分,尤其数学考了148分。58中文科班的薛炯怡高考成绩在全省文科排在第35名,她希望今年冲一冲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说不定能擦边拿到机会。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这是薛炯怡对自己高中三年的总结,十分偏文科的她完全没法选择理科,而数学也曾让她一筹莫展,但凭着坚强的毅力,她从高一时全年级400名,一步步上升到文科第一名。

    “文理分科后,我的成绩好了一些,名次也一直上升,但数学绝对是个麻烦。”为了提高数学成绩,薛炯怡努力钻研,争取把难题的所有解答方法全琢磨透,然后灵活运用在各种题目上,数学成绩最差的时候,曾经考过不及格,但高考却考出148分的好成绩。薛炯怡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并不新鲜,高二时她将数学成绩提升起来,无非是增加做题的广度和深度,成绩只要上来就不那么容易再下滑。

    文科的背诵量很大,尤其历史和政治,薛炯怡认为这里面有窍门,“背诵首先是整体脉络的了解,至少要知道有多少条内容,然后再顺着思路往里放东西。”她说自己每天在早自习前一个小时背诵。两年下来雷打不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都养成这种习惯,对成绩提高很明显。至于地理成绩,她很感谢老师布置的趣味作业,比如看一次日出、逛一次菜市场等,从实践里培养学习兴趣。

    薛炯怡想告诉学弟学妹一个减压的方法,“为自己唱歌,录下来给自己听,很有趣,我就是这样减压的。”她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爱唱歌,但都应该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这个很重要。

青岛早报2016-6-25/6  记者 陈珂  照片均由本人提供

 

image003.jpg

image006.jpg

image007.jpg

耿志超  理袢69458

    从高一时全年级100多名,到高考时拿到理科694分的高分,58中高三一班的耿志超完成了自己愿望,但他的学习窍门却十分普通,那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时心无旁骛。    “我高一的时候,对自己太放松了,成绩不是很好,幸亏及时悬崖勒马,之后成绩就一直上升。对这个成绩我很满意。”耿志超在高一时没少玩游戏,学习时间上难以保证,尤其是心中的杂念太多,

突然有一天,耿志超觉得不能再这样了,于是就把游戏戒掉了。“就是突然不想玩了,专心去学习。” 从那以后,耿志超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专心对待每一堂课。他的学习技巧并没有什么特殊,最重要的是专心、心无旁骛,尽管很多人都坐在教室里,但时间的利用效率差别很大。耿志超就是那种对时间利用率很高的学生,他坦言自己能将90%的学习时间利用起来,而该休息的时侯,他也从来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学习的基础。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58中高考理科成绩的第一名,耿志超的逆袭也让老师们十分欣慰,他的成绩在全省排在160名。“我的成绩报考复旦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应该有胜算,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恐怕不行,需要进前1O0名才行。”耿志超对数学和经济领域十分感兴趣,这也是他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考虑目标,“希望去北京或上海的大学读书,我爸爸是同济大学毕业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耿志超希望学弟学妹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学习,游戏和手机还是先放一放吧。

青岛早报2016-6-25/6  本版撰稿记者陈珂  照片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