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防护装备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发展前景分析yd19610
肖军湖北十堰市顺达化工材料公司,湖北十堰442001
收稿日期2015-03-31作者简介: 肖军(1970-), 女, 湖北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材料工作
原载:化学工业2015/8;30-35
【摘要】分析了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典型应用, 提出了高新技术纤维是个体防护装备化纤材料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同时指出了个体防护装备高新技术纤维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劳动保护;特种合成纤维;市场调査;展望
【文章编号】1673-9647 (2015} 8-0030-06中图分类号: TQ 342文献标识码: A
虽然一般生活场所也存在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危险,如火灾、雷击、跌落、淹溺、交通事故等,但作为专门需要设置个体防护装备的场合,通常限于作业场所。作业场所的伤害因素因行业而异,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涉足的环境更为复杂,不断研发出来的新物质、新能源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面临伤害的可能性实际上在不断增加, 对防护装备的种类和性能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作为保证职业人员安全健康的个体防护装备,通常需要由柔性的纤维材料制成,以达到符合人机功效学要求、不影响职业人员进行必要动作的目的。因此, 高新技术纤维材料是个体防护装备主要的和对防护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材料。员工关注自身安全健康,企业主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全社会提倡安全生产。个体安防是朝阳产业,是民心工程。
1 用于个体防护装备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分类
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包括高性能纤维、高功能纤维和高感性纤维三种类型[1-3]
1.1 高性能纤维材料
高性能纤维是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纤维,一般指强度大于17.6cN/dtex弹性模量在440cN/dtex以上的纤维。具有耐强腐蚀、低磨损、耐高温、耐辐射、抗燃、耐高电压、高强度高模量、高弹性、反渗透、高效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导光导电以及多种医学功能。对来自外部的力、热、光、电等物理作用和酸、碱、氧化剂等化学作用有特殊的耐受能力,包括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阻燃、抗紫外线、抗电子束辐射、抗射线辐射、耐酸、耐碱、耐腐蚀的纤维。是一类比普通纤维有更高的力学强度、更高的弹性模量、更好的热稳定性、更好的耐酸耐碱性能及耐候性的纤维,国外有称为超级纤维, 我国过去常称之为特种纤维。这些纤维大多应用于工业、国防、医疗、环境保护和尖端科学各方面。高性能纤维按性能可分为耐腐蚀性纤维、耐高温纤维、抗燃纤维、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功能纤维和弹性体纤维等。
(1) 耐腐蚀纤维即含氟纤维,有聚四氟乙烯纤维、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纤维、聚偏氯乙烯纤维、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纤维(Hala r) 等;
(2)耐高温纤维有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砜酰胺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等;
(3)抗燃纤维有酚醛纤维、芳香族聚酰胺表面化学处理纤维、金属螯合纤维、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等;
(4)高强度髙模量纤维有聚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芳纤维、杂环族S 酰胺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 M40)、碳化硅纤维等;
(5)功能纤维有中空纤维半透膜、活性碳纤维、超细纤维毯、吸油纤维毯(Tafnel等)、光导纤维、导电纤维等;
(6)弹性体纤维有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聚丙烯酸酯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等。
1.2 高功能纤维材料
功能纤维的发展是现代纤维科学进步的象征。功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为传统纺织工业的技术创新,向髙科技产业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功能纤维是指除一般纤维所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外,
还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纤维。譬如说:纤维具有卫生保健功能(抗菌、杀螨、理疗及除异味等);防护功能(防辐射、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热湿舒适功能(吸热、放热、吸湿、放湿等);医疗和环保功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物理性功能中,电学功能有抗静电性、导电性、电磁波屏蔽性、光电性以及信息记忆性等;
热学功能有耐高温性、绝热性、阻燃性、热敏性、蓄热性以及耐低温性等;光学功能有光导性、光折射性、光干涉性、耐光耐候性、偏光性以及光吸收性等;物理形态功能有异形截面形状、超微细和表面微细加工性等;化学性功能如光降解性、光交联性、消异味功能和催化活性功能等;物质分离性功能如分离性功能有中空分离性、微孔分离性和反渗透性等;
吸附交换功能有离子交换性、高吸水性、选择吸附性等;生物适应性功能其中医疗保健功能如防护性、抗菌性、生物适应性等;生物功能如人工透析性、生物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功能纤维是高科技纤维中的发展领域最宽,用途甚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功能纤维材料受到外部物理化学作用时具有特定的响应能力。包括:具有光致变色功能、导湿功能、导电功能、蓄热功能、吸湿功能、除臭功能、电磁波屏蔽功能等的纤维。据其各自功能的用途考虑,可区分为防护功能纤维(如阻燃、防辐射、防静电、防紫外等)、分离功能纤维(如中空纤维膜、离子交换纤维、活性碳纤维等)、卫生保健功能纤维(如抗菌、远红外、负离子、高吸湿纤维等)、传导功能纤维(如光导纤维、导电纤维、超导纤维、导湿纤维等)
以及智能纤维等其他特殊功能纤维。
1.3 高感性纤维材料
髙感性纤维并不是新出现的纤维,而是将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中使人能感觉到的,特有的风格、质感、外观,或者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及味觉方面更令人满意的纤维另归一类(也称五感纤维),以便使研发、生产、使用者更关注这类纤维的发展。高感性纤维是高科技纤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风格、质感、触觉、嗅觉、外观等感观方面性能优良的服用纤维,与日本所称“ 五感” 纤维比较相似,常说的“新合纤”就是典型品种。在不同地域、场合及个人特点而选用不同的色调,以使人有冷、热、温暖、安静或舒适的感觉。当人们的肌肤接触到这类纤维及其制作的面料时,会产生冷、暖、温、柔、滑、润或懦等的感觉。研发高感性纤维的核心思路是仿真和仿生。如超细纤维、异收缩纤维、弹性纤维、高摩擦系数纤维、微孔纤维、芳香纤维、消臭纤维、丝鸣纤维、变色纤维、深染纤维、防透纤维等。在研制高感性纤维中,人们更注重从仿生角度去开发新品种,如研究各种天然纤维的外表及内部形态和构造,高感性纤维的用途。发展高功能纤维材料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解决服装纤维中用量最大的高感性纤维,使用效果将优于现有的改性合成纤维;品种的用量大,与我国的农业与绿化可以互相推动而发展。
2 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典型应用
(1)高强高模纤维: 用于防弹防刺装备以及高空坠落防护装备、防机械切割装备的高强高模纤维有芳纶1414、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 纤维、芳族聚酯纤维、芳杂环纤维、高强PVA 纤维、高强玻璃纤维等。常用的和较新的纤维品种有Ke Vlarl29、Kevlar KM2、KevlarComfort 、Ke vl arA-200;TwaronSRM ;
国产和进口的UHMWPE 纤维。也有采用PBO 纤维Zylon制造的防弹背心, 但造价昂贵、耐候性差。高强高模纤维用于防弹装备,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髙强高模纤维制成机织物或无讳布,再用树脂固化为防弹头盔、防弹衣加强插板、避雷靴底板等防弹复合材料;另一种是将高强高模纤维织成的机织物或无纬布叠合为防弹软装甲,通常用于制作防弹衣。髙强高模纤维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成为当今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
(2)防弹复合材料: 作为增强体的髙性能纤维主要包括高强聚乙烯纤维(UHMWPE)、芳纶纤维、炭纤维和玻璃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质高强和高冲击损伤容限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人体、车辆以及舰船重要舱室等防护领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影响复合材料防弹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增强体、基体、界面和梯度结构等因素。子弹与复合材料作用过程中发生侵彻,表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破坏模式,如纤维的拉伸断裂、层合板的分层、纤维和树脂的脱粘及材料产生的背凸等。弹体动能就是在这些破坏中被逐渐消耗,从而达到了防弹的效果。UH MWPE 的优越性能是由于它的超分子结构决定的, 其传播应力波的速度相当于芳纶纤维的两倍。但UHMWPE 纤维在高温下使用强度低,其惰性的分子链就很难与通用的树脂基体粘接形成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芳纶纤维的化学键主要由芳环构成。这种芳环刚性高,使聚合物链呈伸展状态,形成棒状结构,因而纤维具有高模量,并且具有极强的韧性。但芳纶纤维是一种沿轴向排列的有规则的褶叠层结构,所以其横向强度低、压缩和剪切性能差且易劈裂。玻璃纤维由于韧性较低,在防弹复合材料中一般用于层合板的夹层,碳纤维则因为其较低的压缩强度,限制了它在弹道性能方面的应用。防弹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防弹材料具有质量轻、成本低和吸能性好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防弹的各个领域,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防弹复合材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仍有许多冋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增强体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增强体材料的结构对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针对三维编织结构的研究还很少;分析树脂基体与增强纤维的匹配性,针对不同的结构部位提出合适的基体树脂;研究复合材料界面粘接强度与防弹极限速率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弹块在侵彻过程中复合材料的不同破坏模式建立系统、详实的数据库,为防弹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防弹复合材料的防弹效果一方面取决于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另一方面取决于结构设计。且为提高织物强度和抗静电效果,混人了少量芳与普通复合材料相比,防弹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是:高强高模纤维体积分数高达80% 以上;树脂只分布于织物层间;纤维与树脂的粘接不要求有过高的粘接牢度。防弹复合材料通过自身的适度破坏来消耗投射物的动能、达到阻断投射物侵彻的作用。
(3)耐高温阻燃纤维: 用于阻燃防护服装,有高性能的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碳纤维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大量用于航空器材、建筑工程的结构材料。芳纶纤维耐高温、阻燃和高韧性,可制成各种防护服、消防服和防弹服等。阻燃涤纶是由于涤纶分子中含有磷原子而使纤维具有阻燃的性能,它主要用于医院、保业、装饰用布和产业用布。阻燃聚丙烯纤维是通过传统的工艺处理或在聚合物配方中加入添加剂使聚丙烯纤维获得阻燃性能。该产品主要用于窗帘、墙布和装饰用布。三聚氰胺纤维是新型的耐高温纤维, 其柔韧性很高, 具有一定的阻燃性, 可应用于消防领域。近年来,世界上开发出几种新型耐高温阻燃树脂原料和纤维品种,例如:聚酮(PK)、聚蔡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芳醚酮(PAEK)、聚芳醚砜(PAEO)、聚苯醚砜酮(PPESK)、聚醚酷胺(PEAR)、金属螫合树脂等。这些新品种除了具有优良的耐高温阻燃性能外,在力学性能方面更加接近或达到高性能纤维的水平, 而且和传统的高性能纤维相比生产工艺流程更简单,成品纤维的成本更低。采用普通纤维生产的织物通过阻燃整理加工也可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但通常其耐高温程度、阻燃效果及耐久性不如自身具有阻燃特性的耐高温阻燃纤维。目前国外耐高温阻燃纤维的商品品种很多, 例如芳纶1313 体系中的Nomex 、NomexII、芳给1414;Kermel、PRD-14 等芳族聚酰亚胺纤维;三聚氰胺(MF) 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 玄武岩纤维等。此外,还有不少树脂或纤维虽然尚未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但已经在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聚四氟乙烯纤维具有最高的极限氧指数,兼具耐高温、阻燃特性和高强高模特性,且耐电子束辐射, 在300℃空气中处理100h 之后的强度保持率仍在42% -48% 。芳纶1313 纤维中的Nomex 系列纤维是最具典型的阻燃纤维。近几年来商业化的NomexI 短纤维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纶1414 纤维和导电纤维, 有较多的应用。
(4)纺织用阻燃纤维:是一种用于纺织业的耐高温纤维。线形芳香族耐高温阻燃纤维的分子主链或侧链含有刚性的苯环、纤维的耐髙温阻燃性能与苯环的稠密程度和苯环在分子中的位置链接方式有密切的联系。碳纤维指纤维化学组成、中碳元素占总质量90% 以上的纤维。按原料分,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纤维素基碳纤维。以特殊的PAN 纤维为原丝, 在200-500℃的空气氧化炉中预氧化,形成一种共轭体系的梯形结构的预氧化丝,随后于惰性气体中在1000-1600 ℃下碳化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得碳纤维。碳纤维于惰性气体中2000-3000℃下石墨化数秒至数十秒,即得石墨化碳纤维。在2000℃的高温下,纤维形成了一种石墨状六方晶体结构, 而且晶体结构越完善, 纤维性能越好。近年来,世界上还开发出一些新型耐高温阻燃树脂原料和纤维品种。这些新品种除了具有优良的耐高温阻燃性能外,在力学性能方面更加接近或达到高性能纤维的水平, 而且和传统的高性能纤维相比生产工艺流程更简单, 成品纤维的成本更低。
(5)电磁屏蔽服装所采用的特种纤维: 微波的热效应可对生命体构成快速损伤。微波功率密度达800W/cm2时,1s内可将人烧死;500mW/cm2时, 烧伤人体皮肤;100m W/cm2 时,使人的心肺功能衰竭;10-50mW/cm2 时,可引起痉挛。微波的非热效应可引发神经系统紊乱和引发化学反应学术界有关微波场强对人体的损伤机理和损伤程度有不同的观点, 所以各国标准对微波安全剂量的规定各不相同。美国标准以不引起人体体温升高为依据, 规定微波辐照的安全剂量为10mW/cm2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以10pW/cm2 为最高强度标准,与美国相差1000 倍。我国标准规定的安全剂量是50pW/cm2。尽管如此, 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损伤是公认的。军人受到微波辐照的辐照源主要是雷达和通信设备。海、空军和导弹部队战士在操纵雷达时, 会在较长时间暴露于辐照强度达101-102jjlW、甚至达mW 级场强的微波场中,已经超过了我国标准规定的安全阈限。
人体穿着使用的电磁屏蔽服装可采用反射和吸收两种方式阻隔电磁波。电磁屏蔽服采用的纤维材料有:以反射方式实现屏蔽功能的金属纤维。使用最广泛的有不锈钢纤维、合成纤维镀铜、镍、银、金等金属元素。当2.45GHz 微波辐射到导体时微波的人射深度仅约1pm。以吸收方式实现屏蔽功能的吸波材料,主要是耗能型吸波材料。包括有较高的电损耗正切角的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如将陶瓷粉、导电性石墨粉、烟煤粉、炭粒、碳化硅粉等共混纺丝得到的纤维, 碳化硅纤维,以及导电高聚物纺制的纤维;有较高的磁损耗正切角,依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自然共振损耗、后效损耗等磁极化机制衰减和吸收电磁波的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如铁氧体粉、羰基铁粉、超细金属粉以及纳米相材料共混纺丝得到的纤维。
目前开始广泛应用的有机导电纤维,虽然具有良好而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在超净工作服和民用服装的抗静电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但未必可以起到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究其原因是有机导电纤维通常以炭黑为导电物质且含量不髙。而炭黑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性能并不突出,所以当采用大量的有机导电纤维包裹手机时,仍然可以把手机呼叫成功。
(6)其他特种纤维:化学吸附型防毒服是纤维表面含有化学活性剂,当与毒剂接触时通过化学反应使毒剂转变成无毒物质阻止毒剂通过。如纤维表面含有氯胺类药物时能与芥子气等糜烂性毒剂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使之变成无毒化合物。但化学吸附型防毒服对毒剂的吸附有较强的选择性,比如对含磷毒剂的防护效果较差。另外,化学活性物质的施加通常直接对织物进行,而不制备专用的纤维。物理吸附型防毒服通常采用活性炭层对毒剂进行吸附,通常采用聚丙烯酸酿类粘合剂固定活性炭,透气性较差。而采用活性碳纤维制备防毒服,可在实现良好的防毒效果的同时,使透气性和舒适性更好。常规防毒服密不透气,人体穿着时有很强的热应激,通常在穿着10min 之后即感到闷热难当。采用活性碳纤维制作防毒服,可兼顾防毒效果和穿着舒适性,是今后防毒服的发展方向。
3 高新技术纤维是个体防护裝备化纤材料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高性能纤维是支撑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新材料,是现代国防必不可缺的战略物资, 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也是推动许多行业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髙性能纤维的不断创新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及复合材料用纤维领域的重要进步。随着世界髙新技术、纤维合成与纺丝工艺的发展,以及军事、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产业应用的迫切需要,包括HSHMPE 在内的高性能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产能和产量不断扩大,而价格也会随之不断攀升。安全、环保、能源以及新材料是推动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纤维发展的四大要素。由于HSHMPE 具有众多的优异特性,在高性能纤维市场上,包括从海上油田的系泊绳到高性能轻质复合材料方面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目前属世界范围内的稀缺物资,估计世界年需求量约3万t, 其中美国需求量占70%。但目前全世界年产量仅1万t左右,供需缺口很大。未来10年内世界HSHMPE的市场年需求量将在3.5万-4.8万t,市场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在碳纤维、高强高模PE、聚酰亚胺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部分产品已经产业化,正在进一步稳定性能,开发系列化品种, 通过上下游合作扩大应用,强化应用需求对高性能纤维制造的牵引作用。
据了解,我国化纤工业经过十多年的科技创新和规模化的高速发展,2013 年化纤产量达到4121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72%,在数量上绝对是世界化纤生产和消费大国。化学纤维的加工总量也占到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的80%,而且由于价格、养植等因素,化学纤维在全球纤维加工总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并将继续延续这种态势。
由于化学纤维受到前期需求增长的刺激,常规产品产能发展过快、过大,形成了阶段性过剩的状况,而行业中亟需的各种仿真纤维、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的研发应用仍低于预期,目前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迷茫期、迷茫期和阵痛期, 更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我国的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已产业化的纤维正在进一步稳定性能,开发系列化品种,通过上下游合作扩大应用,强化应用需求对高性能纤维制造的牵引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随着我国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产品的相继产业化,行业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高昂的价格已不复存在,加上投资不断涌进目前低成本的竞争越发显得重要。目前企业的产业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产量释放遭遇市场应用瓶颈。企业除了期待扶持政策外,还希望出台政策支持高新技术纤维的下游应用,建立下游应用示范项目,“变输血为造血”,激活产业链。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在发展初期,期待企业间加强合作,以开放心态相互交流,避免重复研发和建设。高新技术纤维刚刚起步,国家政策以前多支持应用开发项目,今后将关注平台建设,发挥平台的作用,让产业链上下游更好地协调发展。
4 个体防护装备高新技术纤维的未来发展
高新技术纤维是相对于广泛应用的传统纤维(包括化学纤维)而言的,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纤维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纤维,或采用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设备等), 使传统纤维的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纤维材料, 如碳纤维、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等,其应用已突破传统纺织范畴,向产业用、非纤、军工特品、合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拓展,直接影响到交通、农业、建材、能源、环保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的化纤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高新技术纤维发展严重滞后。加快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创新机制的建立,积极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纤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 加快产业升级调整,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在个体防护装备领域有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我国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有长足的进步,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取得成功,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均有良好的工业化实现,其中芳纶1313 已经达到较大规模的正常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砜纶也已经工业化,阻燃粘胶纤维、相变蓄热纤维也达到了较高的性能水平。高性能纤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质基础。
企业要先做好自己的产品,通过物美价廉的产品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成熟度已经开始进入新的阶段,正由学步走路向关注应用转变。但随着产业的成长扶持政策未跟上形势变化、相关人才匮乏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碳纤维这样的高,新技术纤维需要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需要生产企业进行研发、生产、应用的一体化布局与规划,高新技术纤维作为材料家族中的后来者,下游应用配套市场也需要培养。而这方面的指导,离不开上游纤维企业的参与。当前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的发展要求产业链的协同开发与终端应用市场的开拓齐头并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才能形成造血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引起国家相关领导及部门的注意,在此背景下,相信个体安全防护产品的应用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目前,国家在军队、武警、公安等领域为专职人员配备了较高标准的个体安全防护装备,但是产业工人的个体安全防护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期待未来国家在此方面能有一些关注,给予一定的支持。
对于企业而言, 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化方面需要加强科学性,要依据科学理论进行设计,加强产品设计的服务意识,人性化,便于操作。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提供更多服务的产品会更有市场;注意细分市场,杜绝雷同, 没有效益就没有出路。必须将通用产品细分为专用产品,各做其最擅长的, 才有效益。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国内外相关行业, 特别是对应用方面的信息搜集与研究, 进而从中捕获商机。在市场化方面,切忌急功近利和因循守旧,在完成原始积累的途中应敢于科学合理的投入,勇于创新,既注重当家品牌,又重视新品开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伴随我国经济社会迈进全新的发展时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将更加深人人心, 各项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将得到进一步健全和提高, 各级安全责任将进一步落到实处,个体安防产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行业应重点关注高新技术防护面料的研究与开发;进行多层防护面料结构设计和多种纤维混配的研究,实现防护用纺织品的多功能性;在提高防护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人体功效和舒适性的一体化;提高防护用纺织品使用寿命与高性价比的有机结合;完善行业的标准、检测、认证和相关应用领域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动下,促进行业的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要把用户的功能需求放在首位,既要满足专用防护的性能要求,同时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市场的培育和技术的扩散离不开企业对下游的宣传与推广,有效的服务创新方能达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个体防护纺织品包括了纤维、面料、制品加工和服务等环节,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企业要采取联盟的形式来解决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
从目前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水平看,职业场合的伤害因素多,且伤害作用强,而目前只有少数几种伤害因素已经有比较可靠的防护方法和防护装备,但更多的损伤尚无妥善可行的防护手段某些具有特种防护功能的纤维材料,虽然的确具有特定的防护功能,但实际效果尚无法达到可以实际应用的程度。因此,应用于个体防护装备的高技术新纤维,成为了重点发展的纤维品种,这才是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是今后安防产业发展的主题。正是不断的创新,让个体安防产业向前发展也让中国的民族安防品牌开始崛起。
参考文献:
[1]王文燕,个体防护用材料的发展现状[J],中国纤检,2007,(10);73-75
[2] 吴丽,金淑娟. 高技术纤维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纤检,2010,(7);76-78
[3] 张伟. 高技术纤维及其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05,46(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