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人才交流与合作yd19534

image002.jpg

“鳌山欧亚科技论坛”在青岛宣告成立,将打造欧亚科技、人文创新共同体

    本报525日讯 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深化中俄两国教育、科技、人文交流,524日至27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共同主办的“2016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暨阿斯图第三届年会”在青岛举行。525日上午,“2016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暨阿斯图第三届年会”开幕式举行。论坛将依托位于青岛蓝谷的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引入的科技资源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蓝色硅谷、鳌山科技”的城市创新科技名片。

    据悉,今年恰逢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简称“阿斯图”)成立5周年:20113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发起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立,联盟旨在“汇集中俄精英工科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中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促进两国创新型经济的共同发展”。另外,阿斯图联盟总部设在中国青岛。联盟官方网站:www.asrtu.cn

    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阿斯图联盟院校已增加至50所。联盟依托中俄两国精英大学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互补双赢合作,先后组织30余项大型科技人文交流活动,累计有超过60所中俄高校的44万余名师生参加。其中,先后3次在青岛举办大型科技创新论坛。

    来自联盟50所精英大学校长、中俄两国相关政府机构领导以及中国知名创投企业代表近200余人应邀出席本次大会。会议通过了《鳌山欧亚科技论坛宣言》。《宣言》指出:应对未来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欧亚各国需要以协同推进全球化人文合作与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加强全方位务实合作,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努力打造绿色、互信、融合、包容、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在哈工大青岛科技园阿斯图总部设立“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永久会址。

    据了解,“鳌山欧亚科技论坛”致力于促进欧亚地区科技互联互通,发展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模式;培育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力量。论坛将借助中国山东半岛“综合枢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地缘优势,通过引进、孵化、吸收欧亚乃至世界各国先进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水平,搭建欧亚科技创新合作的线上和线下对接平台,促进欧亚科技合作向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及欧洲地区的辐射,加速打造欧亚科技创新共同体。

    市科技局表示,论坛还将紧抓“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契机,积极谋划科技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新态势,打造开放共享的欧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欧亚学术交流中心、欧亚技术转移中心、欧亚人才教育与交流中心、欧亚文化交流中心,把论坛打造成欧亚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对话和沟通,增加互信和互利,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平台。

半饥都市报2016-5-26/A7 记者 魏海洋 通讯员 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