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蚊微胶囊的应用研究yd19528

车迪1 陈英1,2 明悦1     1、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学院,上海2016202、生态纺织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上海201620

投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车迪(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品功能整理。

通讯作者:陈英,女,教授,E-maihyingchen0209@dhueducn

  原载:染整技术2016/3

 

摘要研究了防蚊微胶囊对蚊帐织物防蚊整理的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防蚊蚊帐中杀虫剂的有效含量,以有效含量及耐洗率为指标确定防蚊整理蚊帐的最佳工艺:防蚊微胶囊60 gL,聚胺树脂XHPU319 30 sL,交联剂L245 2 gL100℃焙烘1 min。整理织物经20次洗涤后,织物的杀虫剂有效含量仍在80 以上,150℃缓释性测定表明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说明经微胶囊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蚊性能。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防蚊微胶囊;缓释;耐洗率

中图分类号TS 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1 6)03-0032-04

 

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被蚊虫传播疾病的威胁之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失去宝贵的生命[1]90 以上的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年死于疟疾的人口有100多万,主要是5岁以下的非洲儿童。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是疟疾疫情的重灾区,每年有30万人死于疟疾,约占非洲死亡人数的113[2]。纺织品的防蚊整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防蚊虫效果,对人体无毒、无害[3]

经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的经验和研究结果证明,含有长效防蚊效果的蚊帐是至今为止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4]。不仅可以保护人体免遭蚊虫叮咬,还能够克服传统驱杀蚊剂的缺点,避免有效成分与人体的直接接触,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5-7]。目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使用多年,蚊虫己对其产生抗药性,在非洲很多地区这类药物已经失去疗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氨基甲酸类杀虫剂替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制备长效防蚊蚊帐,首先采用界面聚合法将新型杀虫剂制备成粒径约3μm的微胶囊,然后应用轧烘焙工艺进行防蚊整理,通过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确保防蚊蚊帐的长效性。研究确定了最佳防蚊整理工艺,并对防蚊蚊帐的缓释性能、耐久性能进行表征。

1  试验

1.1  材料和仪器

1.1.1  材料

涤纶蚊帐(40 gm2),防蚊微胶囊(自制),甲醇、乙腈(色谱纯,西格玛奥德里奇贸易有限公司),聚氨酯树脂XH-PU319、交联剂XH-L245(东莞旭亿华化工有限公司)

1.1.2  仪器

920-LC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Tbl-1000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Et立仪器有限公司)SB-120DTN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均匀轧车(厦门瑞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连续式织物热定型机(厦门瑞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GZX-9070MBE鼓风烘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

1.2  防蚊整理

浸轧法工艺流程:浸轧(二浸二轧,带液率80)烘干(80℃×3 min) 焙烘(T℃×1 min)

整理液配方.防蚊微胶囊X gLXH-PU319  Y g/LXH-L245  Zg/L

1.3  测试方法

1.3.1  防蚊蚊帐中杀虫剂有效含量

1.3.1.1  标准工作曲线

准确称取新型杀虫剂原药200 mg(精确到0.001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上述溶液510152025mL,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指定条件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试,以杀虫剂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得出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为,

Y=152.172 lx - 1.941 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0

1.3.1.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条件

色谱柱:XB-C18(4.6 mm×250 mm5 μm) 流动相(MP):乙腈:=65 :35;萃取相(Es):甲醇;流速:1 mLmin;柱温:35℃;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75 nm

1.3.1.3  防蚊蚊帐样品中杀虫剂提取方法

将整理后的织物剪成小于2 cm×2 cm的小碎块,准确称量0.1 g放置于容量瓶中,加入10 mL甲醇萃取剂。将容量瓶放入超声波震荡器中,在室温条件下超声震荡0.5 h,振荡频率为170次/min。将得到的萃取液置于2 mL样品瓶中待检。

在指定条件下对萃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试,根据测得的峰面积计算杀虫剂浓度,再计算得到蚊帐样品中的杀虫剂有效含量值,mgm2

1.3.2  耐久性

耐久性用耐洗率表示,洗涤条件参照WHO制定的方法。将蚊帐样品置于含有0.5 L去离子水的1 L烧杯中,加入2 gt的皂液(马赛皂)pH=10-11。将烧杯置于30℃恒温水浴中震荡,震荡频率为155次/min10min后取出。在去离子水中漂洗2次,每次10min,震荡条件如上,室温晾干。分别洗涤15102O次,测试其有效成分含量。

1.3.3  缓释性

将防蚊蚊帐织物在150℃下处理0.5 h1 h2 h,然后用甲醇萃取织物上杀虫剂,方法同1.3.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其有效含量,表征缓释性能。

1.3.4  形貌特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防蚊织物照片,观察其形貌特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胶囊质量浓度

微胶囊含量对整理后织物有效含量的影响见图1

image016.jpg

1 微胶囊含量对整理后织物有效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当粘着剂用量为30 gL、交联剂为2 gL、焙烘温度为100℃时,整理液中微胶囊含量由10 gL增加至60 gL,整理后蚊帐织物中杀虫剂的有效含量从116 mgm2增加到151.7 mgm2。杀虫剂含量是决定防蚊效果的主要指标,杀虫剂含量越高,防蚊效果越好。当微胶囊质量浓度超过60g/ L之后,由于整理液中微胶囊含量过高,整理后织物的有效含量反而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由于质量一定的粘合剂对微胶囊的包覆能力有限,微胶囊过多,无法粘着在织物上。当微胶囊质量浓度为60g/L时,整理后织物的杀虫剂有效含量最高。

对不同微胶囊含量整理的防蚊蚊帐进行耐久性试验,结果见图2

image017.jpg

2微胶囊含量对整理后织物耐久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微胶囊含量为20g/L时,随洗涤次数的增加,耐洗率显著下降,洗涤20次,耐洗率仅为40.O%。当微胶囊含量为40 g/L.耐洗率也较低,20次洗涤后耐洗率为58.1%。说明当整理液中微胶囊含量较低时,织物中杀虫剂的有效含量总量较低,每次洗涤时减小的有效含量比例较大,因此耐洗率较低。当微胶囊含量为80g/L时,洗涤次数超过5次后.耐洗率降低较多,可能由于带液率一定时微胶囊含量增大,粘着剂含量相对减小,对微胶囊的包覆效果减小所致。当微胶囊含量为60g/L时,整理后织物中杀虫剂有效含量最高,耐洗率也最优,经20次洗涤后,耐洗率为87.4%。因此,选定60g/L为最佳微胶囊含量。

2.2  粘着剂和交联剂用量

    l、图3为微胶囊含量60g/L、焙烘温度为100.粘着剂和交联剂用量对防蚊整理效果的影响。

1  粘着剂,交联剂用量对整理后织物有效含量的影

image018.jpg

由表1可知,随着粘着剂的增加和交联剂的加入,整理后织物中杀虫剂的有效含量降低。带液率一定时,粘着剂用量的增加导致附着在织物上微胶囊的总量减少,因此,整理后杀虫剂的有效含量降低,交联剂的加入也会使有效含量有所降低。当交联剂为2 g/L时,粘着剂含量由10 g/L增加至60 g/L时,织物的有效含量由170.3 mgm2降低到137.0 mgm2

image019.jpg

3粘着剂,交联剂含量对织物耐久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粘着剂用量的增加,耐洗率提高。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后,耐洗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入等量的交联剂时,粘着剂用量越高,微胶囊对织物的粘着能力增强,耐洗涤性能更好。粘着剂用量从30g/L增加至60g/L,对耐洗率的提升不大,但手感变差。因此,选择粘着剂用量30g/L,交联剂用量2 g/L为宜。

2.3  焙烘温度

焙烘温度对织物耐久性的影响见图4

image020.jpg

4 焙烘温度对织物耐久性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耐洗率逐渐下降,防蚊效果也呈下降趋势。提高焙烘温度,防蚊整理后织物的有效含量和耐久性均没有显著变化,洗涤5次后,100 条件下处理织物的耐久性优于其他条件,从节能角度考虑,选定100℃为焙烘温度。

2.4  防蚊整理织物的缓释性能

image006.jpg

image007.jpg

image008.jpg

image009.jpg

a)、(b-浸渍杀虫剂的蚊帐织物;

(c)(d}-浸轧微胶囊的蚊帐织物

5 扫描电镜镜图

5(a)(b)是用10 g/L杀虫剂室温浸渍30 min后防蚊蚊帐织物的电镜照片。浸渍处理是WHO原来的防蚊蚊帐制备方法。由于是直接浸渍杀虫剂,织物表面仅有细小、分布均匀的颗粒。因为没有囊壁材料及粘着剂的包裹作,有效成分接裸露在表,所以150热处 30 min效成分的残留(见阁6)5(c)d)60g/L防蚊微胶囊经轧烘焙理后物的镜照片。由于壁材料的包覆,通过粘整理到织物,大的微胶着在织物的表及纤维的间隙分布较均匀胶囊的团聚现象。囊壁材料的包使整理后织物具有缓释效果。由图6见,150热处理40min后仍50左右的有效成分残,再延长时间有效含量缓慢降低说明经微胶囊包后的杀虫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防蚊效的持久性

image025.jpg

6缓释性测定

3  结论

    (1)采用防蚊微胶囊对蚊帐织物进行防蚊整理,最佳工艺:防蚊微胶囊60g/L、聚胺树脂XH-PU319 30g/L、聚氨酯L245 2g/L100℃焙烘1min,整理后蚊帐中杀虫刹的有效含量为151.7 mgm2

    (2)采用最佳工艺整理后的织物经20次洗涤后有效含量仍在80%以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150℃缓释性测定表明其有优良的缓释性能。经扫描电镜观察,整理后织物表面微胶囊有一定团聚,但分布均匀,含量较高。

参考文献

[1] A Hebeish.Fouds MMG.Preparation ofdurable insert repellent cotton fabric;Limonene as insecticide [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8,74;68-73.

[2]车河龙.林栋.疟疾的防控现状及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2);218-220.

[3]  Goplakrishnan D.Mosquito Repellent fabrlcs [J].Man madfe Textiles in India.2007;15-17.

[4]董红霞,防蚁纺织品的开发[C]//铜牛杯第九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沦文集,2009

[5]Specos MMM.MicroeneCapsulated citronella oil for mosquito  repellent Finishing of cotton textiles [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ei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2010,104;653-658.

[6]华乃震、农药微胶囊剂的加工和进展(1[J].现代农药.2010.93;10-14

[7] MSS.H VM,A VDB.Antimicrobial effect of nisin-contain-Ingmicrosphere[J].Proe lnt SympControlled Release Bioact Mater.2000.271373-1374.

[8]姜志,王以燕.我国的卫生杀虫剂发展概况[J]中华卫生杀虫药槭,2006,126)413-418.

[9]傅桂,,季颖.生组对公共卫虫推荐的防方式和农药剂量范围[J].农药科学管理,2012,3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