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钠一壳聚糖一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yd19207
彭勇刚1,周永生1,纪俊玲1,徐瑞鹏2,施建平3 1.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2.凯盛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0;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215021
收稿日期:2014-10-16
基金项目:海门市工业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彭勇刚(1979-),男,湖北天门人,研究方向:天然高聚物的综合利用
原载:印染助剂2015/12;15-18
【摘要】采用一步法制备系列海藻酸钠-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以微胶囊外观、包封率以及机械强度为考核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氯化钙质量分数3.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所得微胶囊各项性能最优.
【关键词】微胶囊;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金银花提取物;制备;性能
【中图分类号】TQ6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39(2015)12-0015-04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名贵药材之一,属于中医临床最常用的药材.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消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肝利胆等生物学活性[1].由于绿原酸分子骨架中具有酯基和多元酚
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酯基水解和多元酚氧化[2],从而导致稳定性下降.绿原酸化学结构式如下:
微胶囊技术是将固、液、气态物质(芯材)包埋到微小、半透性或封闭的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3].可提高芯材的稳定性,控制释放速度,在中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均为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是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其分子链上有大量的伯胺基;海藻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聚电解质,其分子链上有大量的羧基.可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聚电解质膜[4].反应式如下:
本文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金银花提取物为芯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氯化钙质量分数等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1 试验
1.1 药品
壳聚糖(脱乙酰度87%,工业品),醋酸、海藻酸钠、氯化钙(均为化学纯),金银花提取物(工业级,江苏绿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原酸质量分数为6%).
1.2 仪器
XPS-2C生物显微镜f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电动搅拌器(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1.3 微胶囊的制备
取适量壳聚糖溶解在50 mL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溶液中,然后加入适量CaC12,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氯化钙混合溶液;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并将金银花提取物以一定比例溶于其中.取4 mL金银花的海藻酸钠溶液,用带8号针头的5 mL注射器缓慢滴加至壳聚糖氯化钙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0.5 h,过滤、洗涤,收集微球,40℃真空干燥.
1.4 测试
1.4.1 外观形态
将微胶囊均匀地分布在表面皿上,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
1.4.2 包封率
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金银花溶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段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
配制质量浓度为0.5 g/L的金银花溶液,分别移取0.5、1.0、1.5、2.0、2.5、3.0 mL到100 mL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 己制质量浓度为0.025、0.050、0.075、0.100、
0.125、0.150 g/L的溶液,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微胶囊制备结束后,过滤,微胶囊用蒸馏水反复洗涤5次,收集滤液,定容到250 mL容量瓶中,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计算滤液中金银花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包封率:
包封率= |
金银花初始质量-滤液中金银花质量 |
╳% |
金银花初始质量 |
1.4.3 机械强度[5]
采用按压法,以微胶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表征机械强度.随机取微胶囊放在电子天平托盘上,用砝码按压,微胶囊破裂或严重形变时承受的压力即为微胶囊的机械强度,每批取15个微胶囊测定,取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0%,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1,溶液pH为5.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0%、2.5%的条件下,
制备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研究。
2.1.1 成型效果及机械强度
从表1可以看出,微胶囊的成型效果随着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提高而逐渐提高.这是因为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过低时,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电解质膜过薄,微胶囊无法成型;随着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升高,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形成的微胶囊壁材逐渐变厚,微胶囊成型效果渐渐变好.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时,形成的微胶囊颗粒均匀,成型效果好;而超过2.0%后,溶液粘度增大,挤出困难,微胶囊成型效果变差。
由表1还可看出,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过低时,微胶囊无法成型,导致机械强度无法测出.随着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形成的微胶囊外壳越来越紧密,机械强度逐渐增强.
表1 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成型效果及机械强度的影响 |
|
2.1.2 包封率
从图1可知,随着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微胶囊包封率逐渐增加,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超过2.O%后,微胶囊包封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过低时,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电解质膜过薄,形成的微胶囊机械强度低,不能有效地包埋芯材,使得包封率较低;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过高时,溶液粘度大,较难挤出,且挤出后易变形成椭圆形,包封效果也不好.因此,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时比较合适。
|
图1 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2.2 氯化钙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壳聚糖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伯胺基,海藻酸钠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羧基,两者接触时,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聚电解质膜;同时,Ca2+可与海藻酸钠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增加微胶囊的强度[6],因此,氯化钙质量分数对微胶囊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1:1,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0%,溶液pH为5.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O%、2.0%、3.0%、4.0%的条件下,制备
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研究。
2.2.1 成型效果及机械强度
从表2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分数增加,微胶囊产品成型效果逐渐提高,但氯化钙质量分数过高时,所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粒径增大、囊壁变厚.氯化钙的质量分数选择2.0% 3.0%。
从表2还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分数的增加,微胶囊机械强度逐渐增大.原因是Ca2+可与海藻酸钠分子链上的羧基结合,形成海藻酸钙凝胶.随着氯化钙质量分数的增加,微胶囊的囊壁逐渐增厚,机械强度随之增加。
表2 氯化钙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成型效果及机械强度的影响 |
|
2.2.2 包封率
由图2可见,氯化钙质量分数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较小,当氯化钙质量分数为1.0%~4.0%时,微胶囊包封率略有增大,从85.0%增加至87.2%.原因是随着氯化钙质量分数的增大,囊壁变厚,芯材渗出较少,包封率略微提高。
|
图2 氯化钙质量分数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2.3 壳聚糖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1:1,pH为5.0,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制备一系列微胶囊,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2.3.1 成型效果及机械强度
从表3可以看出,微胶囊的成型效果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当壳聚糖质量分数较低时,微胶囊无法成型;但壳聚糖质量分数过高,溶液粘度过大,反而使微胶囊的成型效果变差。
由表3还可知,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大,微胶囊机械强度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壳聚糖质量分数增大,微胶囊壁变厚,其机械强度相应增大.当壳聚糖质量分数超过1.5%后,微胶囊的机械强度增大幅度变小。
表3 壳聚糖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成型效果及机械强度的影响 |
|
2.3.2 包封率
从图3可以看出,微胶囊包封率随着壳聚糖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壳聚糖质量分数超过1.5%时,包封率反而有所下降.原因是壳聚糖在微胶囊表面与海藻酸钠复合形成聚电解质半透膜,限制了芯材从微胶囊内部向溶液中扩散,提高了芯材的包封率;但壳聚糖质量分数过高,会使壳聚糖溶液粘度增大,使得微胶囊的成型效果变差,最终导致包封率降低,适宜的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
|
图3 壳聚糖质量分数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3 结论
采用一步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确定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丁艺条件: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所得微胶囊外形圆整,大小均匀,机械强度好.
参考文献:
[1] 周洪荣.芦荟和金银花抗菌成分提取及其对棉织物的整理[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11-12.
[2] 林丽洋,贺英菊,陈艳,等.绿原酸一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J]天津药学,2006,18(5):25-27.
[3]孟祥,李保国,齐正,等.微胶囊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6(9):4-7.
[4] 寿旭锋,范春雷.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在中药提取物缓释制剂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5):955-957.
[5] 李朝霞,朱建良制备海藻酸钠一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58-62.
[6] 李强,吴彩娥.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八角茴香油微胶囊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8,38(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