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型耐寒丙烯酸酯静电植绒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yd19110

仇凯,孙继昌     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辽宁丹东 1 18003

投稿日期:2015-07-15

作者简介:仇凯(1969-),男,辽宁丹东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助剂研发及应用工作。

通信作者:孙继昌(1969-),教授级高级工程师,sjc@sunichem.CO1TI

原载:染整技术2015/l235-37,51

 

摘要通过采用不同组分单体乳液分次滴加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探讨了各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对其核壳结构及粒径分布等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成工艺路线,并通过试验应用,验证了自合成乳液的使用性能。

关键词乳液聚合;丙烯酸酯;核壳乳液;静电植绒

中图分类号TS 193.2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5)12-0035-03

 

静电植绒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整理工艺,以粘合剂为媒介,通过高压静电将基材和绒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经过多种后整理工艺,使植绒材料具有特殊的风格和功能。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服装面料、汽车内饰、航天飞机绝缘材料、吸音材料、防伪材料、防污防蚀材料等,其应用基材可以是纺织品、各种金属和塑料、木材、纸张、人造革及真皮制品等等。在所有的应用领域中,纺织品的静电植绒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因为纺织品在经过静电植绒之后,其风格特点与传统纺织品相比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可以给纺织品带来诸如立体、丰满、耐寒、仿毛皮、装饰性等特点。

在国内,研究静电植绒粘合剂的厂家和机构比较多,但其研究领域基本都是针对色牢度、发泡性能,耐溶剂性或其他一些专用产品,很少提及静电植绒粘合剂的耐寒性能,而耐寒性能与产品的水洗色牢度又始终是一对矛盾。耐寒性高的产品往往水洗色牢度较差,而牢度好的粘合剂一般都不具备较好的耐寒性,要实现高耐寒性和高水洗色牢度的协调平衡,是静电植绒粘合剂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

本试验中的静电植绒粘合剂是以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核壳结构的粒子设计,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一种软核硬壳结构的乳液,设计核层/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25℃。本文主要围绕纺织品静电植绒的水洗色牢度、耐寒性能、表面干燥速度等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探讨。本试验产品在耐寒性和水洗色牢度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协调统一。

1  试验

1.1  原料及设备

原料: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AA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平平加O-25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醋酸钠、氨水(均为工业品)

设备:C-WBE恒温水浴锅,MS-3040变频调速搅拌机,1 000mL玻璃五口反应瓶,1 000mL滴液漏斗,20 mL滴液漏斗,温度计,RAPID定型烘干机,F140-Ⅱ高压静电发生器,Y522平磨仪,LFY-1B折皱弹性仪,DIP织物悬垂仪,302A调温调湿箱。

1.2  乳液制备

1.2.1  核层乳液的制备

核层单体主要由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fNBMA1、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组成,核层单体量为乳液单体总量的34。将乳化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以上各单体,进行搅拌乳化,用去离子水将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和亚硫酸氢钠溶解待用,将pH缓冲剂、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将反应釜升温至6870 ,同时滴加引发剂和核层乳化单体,保持反应温度7075℃,约2.53.0 h将乳化单体加完,保留13引发剂水溶液,反应釜保温1 h

1.2.2  核壳乳液的制备

反应釜保温期间可以制备壳层单体乳液,壳层单体主要由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C)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组成,壳层单体量为乳液单体总量的14,将乳化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以上各单体,进行搅拌乳化。当核层乳液保温结束后,开始滴加壳层单体乳液和保留的引发剂水溶液,约1.01.5h将核层单体乳液和引发剂全部滴加完,将反应釜升温至8590℃,保温熟化1 h之后降温,反应釜内温度降至45 以下,用氨水将乳液pH调整至78即可出料。

1.3  静电植绒应用工艺

1.3.1  基布和绒毛选择

基布采用未经柔软整理的经编起毛布(目的是保证植绒胶对基布的粘合牢度),起毛布规格为100%涤纶,幅宽150 cm,重量200 gm ,绒毛高度为0.5m m 。绒毛使用1.5 D×0.5 mm尼龙绒毛,绒毛的含水率为22%~24%,进行静电植绒。

1.3.2  粘合剂打浆及涂布

核壳型静电植绒粘合剂100份,加入消泡剂0.1份,氨基树脂交联剂4份,丙烯酸合成增稠剂3%~5%,搅拌均匀,调节粘度至(25 000±2 000)mPa·S。采用悬浮刮刀涂布的方式,平面涂胶,控制上胶量(湿重)180 gm (上胶量由刀刃与布面之间的距离、粘合剂的粘度和车速控制),车速控制在810 ms,保证粘合剂充分烘干固化。

1.3.3  工艺参数控制

静电植绒室内分置4个落毛斗,高压直流电压设定为:第1落毛斗4V,第2落毛斗3.5V,第3落毛斗2V,第4落毛斗2V,前3个落毛斗落绒,第4落毛斗保持电压但不落绒,控制植绒密度,植绒后经打布辊将浮毛打起,再由真空系统回收浮毛。因落毛斗的电压和数量影响植绒的密度和绒毛插入粘合剂的深度,这样的电压设置可以保证绒毛充分插入粘合剂,提高固化后的牢度,而且通过前3个落毛斗后植绒密度已达到要求,所以,第4落毛斗不须再落绒以节约生产成本。

为保证绒毛的植入深度,植绒产品粘合剂一般都涂布较厚,因而在进入烘箱时不宜立即将温度升得太高,这样会造成粘合剂表面成膜后内部水分快速蒸发,容易在胶膜中生成气泡,产生瑕疵,增加废品率.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18 m烘箱分成6个区,各区温度分别设定第1100110 ,第2120130℃,第3130140,第4150℃,第5120l30,第6160℃,这样既保证了粘合剂能够充分烘干、固化、交联,又防止了气泡的产生。烘干后再经过刷毛,抽真空去掉浮毛,此处回收的浮毛应废弃,不能重新回用。

1.3.4  柔软整理

将有机硅柔软剂配成1 的工作液,采用浸压的方法将植绒布进行柔软整理,压余率8%~1 0%,先经110预烘2min,然后130-140℃烘1min,得到成品。

1.4  应用性能测试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使用Y522平磨仪,加压500 g,以试样部分露底为终点,记录摩擦次数。织物悬垂性试验用织物悬垂仪测试,悬垂系数越小表示悬垂性越好。

手感评定:先将前面静电植绒成品布样剪成2.6cm X 11.5 cm试样,然后按照ZB W04003-1987《织物硬挺度试验方法斜面悬臂法》测定,数值越大手感越硬。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液合成工艺优化

2.1.1  丙烯酸(AAC)单体用量的影响

因为丙烯酸是亲水性单体,为保证乳液核壳结构的完整性,在核层聚合时没有使用丙烯酸,而将全部的丙烯酸都加入到壳层单体乳液中,加入量对核壳乳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见表1

1 丙烯酸(AAC)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image002.gif

由表1可以看出,增加丙烯酸用量对乳液的外观、粘度、凝胶量和耐水性都有影响,在用量3 时各项性能指标都比较好,随着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凝胶量和耐水性指标都会变差。

2.1.2  交联单体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用量的影响

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是一种具有反应基团的可交联单体,对静电植绒后的产品性能有较大影响,结果见表2

2  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image004.gif

2结果说明,随着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用量的增加,干洗色牢度提高,干摩色牢度先提高后下降,而水洗色牢度当其用量达到5.5%后再增加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综合考量,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使用量在5.5 时,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较为均衡。

2.1.3  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用量的影响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是含有2个双键的功能性单体,能够提高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和内交联度,对乳液成膜后的耐水性、强力和耐寒性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应用情况见表3

3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用量对乳液应用性能的影响

image005.gif

3结果表明,随着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用量的增加,乳液成膜后的耐水性和强力提高,但耐寒性下降。而本试验是要合成一种耐寒静电植绒粘合剂,综合考虑,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的用量在0.35 比较合适。

2.2  核壳乳液微观结构及形态分析

2.2.1  微观形态

1为核壳乳液的TEM照片,能够反应出乳胶粒的均一性、规整度及基本结构。

image006.gif

1 核壳乳液的TEM照片

经分析,聚合物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核壳结构较为完整,其壳层较薄,主要是因为乳液为软核硬壳型,而且要合成耐寒型乳液,核层单体量较壳层单体明显要多,与实际核壳单体比例基本相符。

2.2.2  乳液粒径分布情况

2是核壳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分布情况,可以发映出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

image008.gif

2 核壳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乳液粒径分布基本在7011Onm,粒径分布较窄,乳胶粒整体形态比较规整。

3  结论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AAC)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NB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聚合单体,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1、平平加0-25的阴/非离子乳化体系,通过合理调整单体比例,确定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采用不同组分单体乳液分次滴加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可用作纺织品静电植绒粘合剂,具有耐寒性好、色牢度高、手感柔软的特点。

参考文献:

[l]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大森英三.功能性丙烯酸树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3]鲍艳,吴喜元,马建中.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粒子及其乳液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225(1)100-108.

[4]张洪涛,谭必恩,胡芳,等.氧化一还原低温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聚合粒度分布和成核机理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1)156-159.

[5]NATHALIE HACHIM KMARC CARLO M et a1.Shell oil companyHigh solids coating compositionsUS6069203[P].200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