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专家郗小星yd18736
|
|
美国司法部再演闹剧 搞错最核心证据 对超导专家郗小星指控已撤销 |
|
美国司法部11日撤销了对美国天普大学华裔教授、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的指控,原因是他们弄错了最核心的证据。今年5月,郗小星被指控向中国输送敏感超导技术,以换取“名利双收的职位”。 |
|
郗小星 一资料图片 |
|
证实是场闹剧
这是美国今年第二起被热炒的“中国间谍案”,最后被证实是场闹剧。但是,郗小星的职业生涯和名誉都已受到严重伤害。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司法部的起诉称郗小星违背保密协议,向中国提供一种叫“袖珍加热器”的设备的电路图,这种设备用在超导体的制作中。
郗小星被起诉前是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今年5月,1O多名联邦调查局特工突袭搜查了郗小星位于费城郊区的住宅,一些特工还带着枪。特工当着郗小星两个女儿和妻子的面给他戴上手铐并抓走。随后,他被学校列入行政离职状态,其物理系主任职务也被撤掉。
但几个月后有专家发现,郗小星与中方进行正常的学术合作,给予中方的电路图并非保密的“袖珍加热器”,而是完全合法的设备,其中还有郗本人的发明。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不了解相关技术,起诉前也没有向业内专家咨询,造成了冤案。 曾指控向中国泄密
美司法部在今年5月的起诉书中称,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硼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扩散这台设备,也不会对j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
不过,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扩散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
|
链接 知名超导专家
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硼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1987年在北大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加入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后获任终身教授,2007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2009年进入天普大学科技学院物理系任教。
郗小星曾受聘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2月出现在教育部发布2005年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选公示名单中。 |
|
反应
《纽约时报》称,撤销指控“令人尴尬”。但这一案件已对郗小星的职业生涯造成伤害。也给外界留下了他是“中国间谍”的印象。鉴于今年还有华裔科学家遭遇类似冤案,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司法部是否在“陷害无辜的华裔美国公民”?
今年47岁的郗小星说:“我不指望他们了解我做的所有工作。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先咨询专家再起诉我?让我的家人饱受煎熬?让我的名誉受损?他们不应该这样做。这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个游戏。”
郗小星的律师则反问道:“如果他是加拿大裔美国人或者是法国裔美国人,或者他来自英国,他还会上政府的监控名单吗?我认为不会。”
此前,美国司法部还曾指控华裔水文学家陈霞芬涉嫌窃取政府机密数据并输送给中国,此案也闹得沸沸扬扬。但今年3月检方在开庭前突然撤诉.原因是找不到证据。最终不了了之。
今年5月21日.美国国会22名议员联名致函司法部部长.要求对陈霞芬一案是否涉及种族歧视进行调查,并要求司法部解释在对待联邦政府华裔乃至亚裔雇员时是否受到种族或祖籍国因素影响。 |
|
青岛早报2015-9-13/15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