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国泼彩国画yd18613

image002.jpg

李旭国泼彩国画今日在

青岛新闻书画院城阳分院开展

 

由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书画院主办的李旭国山水画展将于今天下午3点在青岛新闻书画院城阳分院(鲁邦国际风情街)开幕。届时将集中推出著名画家李旭国国画作品60余幅。本次展览展期一个月。艺术爱好者可前往观看。

 

image004.jpg

画家简介

李旭国

    字学国,1962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师从施云翔先生。现为四川西部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民进书画院特聘画师,彭州画院特聘画师。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或联展,作品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和收藏。

    1997年作品入选《中国四川青年山水画精品选集》(之二)2001年作品参加海峡两岸“月是故乡明”交流展,并获21世纪艺术明星杯金奖。2002年作品参加“首届少数民族风情画展”获金奖;同年出版《李旭国作品集》。2003年作品入选《西部书画精品选》、《中国西部名家作品集》。2004年作品入选.《当代名家贺烟台美术博物馆20周年作品集》。2005年出版《李旭国彩墨山水画选》。2006年作品入选《黄宾虹诗画池州作品集》。2007年出版《李旭国小品选》。2008年作品入选“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大展”并获金奖。2011年作品入选《黄山印象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2012年作品入选《画媒》书画名家专刊。2013年毕业于清华美院施云翔山水画高研班。

 

image013.jpg

 著《圣山梵音》97cm×45cm

 

    从四川到青岛,物理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对于四川籍画家李旭国来说,却是相对漫长而又曲折。眼下,年过半百的他携着60余幅最新泼彩国画作品首次在青岛登场,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个人画展正式亮相。

    在画家眼里,青岛与蜀中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风物潇洒,气候湿润。相似的地理景致造就了相似的艺术气质。那种肆意流淌的颜料与淋漓的水墨相互交融,在光与影,色与彩的洇染、叠加下,满纸云烟,气象万干。这种变幻无穷。神韵纷呈的艺术效果与青岛市蓬勃兴起的水彩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于此。李旭国自信会在这座浪漫的城市里找到艺术上的知音。

    李旭国先生1962年生于四川成都。自小喜欢画画。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份爱好越发使其难以自拔,甚至达到了“一日不画,三餐无味”的境地。到了1988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好友的劝阻,干脆辞去公职,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他先是师从施云翔先生,继而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第一期)的系统学习,临摹了大量名家的山水画作品。期间,张大千先生的泼彩国画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渐渐地,他也走上了泼彩国画之路。

 

    我们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四川作为抗战重镇曾经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就包括声名赫赫的大风堂主张大干先生。大干先生在四川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也带出了一批勤勉的学生和拥趸,其画风一时风靡整个西南地区。对于后来者李旭国来说,沿着大干先生开创的泼彩国画之路继续前行,是张氏画风的自然延续,也是文脉连绵的必然结果。首先,李旭国的国画作品在台湾地区赢得市场,一位台湾画商与他一次签约四年。继而,香港地区、广东、厦门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收藏界也向他敞开了欢迎的怀抱。近几年,他挥师北上,先是烟台,接着青岛……一路走来,他一方面为自己积累下了盛名,另一方面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在他看来,一位画家要努力实现艺术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独立。

image014.jpg

image015.jpg

《翠壑幽居》45cm×97cm

    纵观李旭国的泼彩国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雄浑、苍茫、磅薄、大气,构成了其作品的主基调。那种树林翁郁、草木葳蕤的景象直闯眼帘,沉稳厚重、昂扬向上的品质光芒四射。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在李旭国看来,画家作为社会中人,不能自外于世间常态,“老树枯藤昏鸦”不是当代的主旋律,“小桥流水人家”也不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写照。一位负责任的画家有义务传达社会真实,

《峨眉春阳》45cm×97cm

并释放历史进程中的“正能量”。我们发现,李旭国近期的国画作品借鉴了“宋元山水"的技法,“减法”面目日渐突出。这种“不求面面俱到的,但求重点突出”的创作思路,让他的画面越来越简约,线条越来越简练,笔触越来越坚定,由此带给观赏者的想像空间却越来越宏大。这种“十分画九分”的艺术探索让他从“现实的真实”无限抵近“艺术的真实”。这种“烟云供养,水墨氤氲”的气质构成了李旭国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作品越来越具有强烈的“写意"个性。

    这些年,李旭国经常从成都“出走”。一方面,他在国内各大城市穿梭进行艺术推广活动。另一方面,他遍访名山大川。天地有大美而无言,世间有太多的精彩需要发现,有太多的秀美需要凝固在画面里。有时,李旭国可以一整天呆坐在大山里,看云卷云舒,云浓云散;听鸟鸣雀啾,虫吟蝉唱。有时,他站在山顶放声大喊,山谷里便隐隐地传来清脆的回声。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这样的日子让他心情开朗,这样的生活让他惬意自在。李旭国认为,只有胸中乾坤大,才能笔下云水起。他把祖国的大山大水小心翼翼地盛装进心里,惟有如此,他才能在画桌前找到创作上的自信。

李旭国的创作经历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四川出现了最早一批自觉进入市场的画家。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经历了1997年的市场震荡和2008年的市场萎顿。大浪淘沙,时间与市场共同见证了李旭国的艺术价值所在。如今,他来到青岛。我们相信,青岛收藏界会以热烈而隆重的方式再次肯定他的艺术成就。

崔均鸣(青岛日报社研究室主任、作家、书画家、美术评论家、资深传媒人)

 

青岛早报2015-8-16/19 博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