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大姐yd18402
|
|
|
|
1O年里加班时间达500天培训下岗失业妇女7.5万人帮3900人创业和自主就业 |
|
从部队转业到爱心大姐服务社,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惦念着几百名下岗失业姐妹们的生计;深入市场做调查,了解每个大姐的特点,她为失业姐妹们“订制”岗位:丈夫生病儿子年幼,她顶着压力“疯狂”加班工作。作为爱心大姐服务社的总经理,刘爱荣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爱心大姐的“大姐”,十几年来,在她的努力下,培训下岗失业妇女7.5万人,安置妇女就业7.2万人。帮助3900名妇女实现了创业和自主就业。 |
|
|
|
|
上图:刘爱荣(左于) 在介绍爱心大姐 信息服务平台。 左图:刘爱荣在 对月嫂进行培训 |
1998年申请转业,初到爱心大姐,她经历了短暂的由认识到熟悉,由熟悉到热爱的过程,爱心大姐东部分社是只有不足1O平方米办公场地的小北屋,每天面对无数个陌生的面孔,机械地接着用户电话,枯燥乏味,这曾让她犹豫、彷徨,甚至流过泪,“当时心里确实很无奈,不知道以后怎么办。”短暂的失意后,刘爱荣被下岗失业妇女那朴实、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当她了解到下岗女工每月只有120元生活补贴,上有老下有小,她们靠做家政收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常常是1个火烧、1杯清水充饥时,她下决心为她们做些什么。
对这些姐妹们的了解越是深入,刘爱荣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是沉重,很快她就进入了角色,利用业余时间刘爱荣做市场调查,写出了近万字的调查报告,她还经常找服务员谈心,业余时间走访用户,挽起袖子与大姐们一起擦玻璃干活。半年多时间里,她对前来求职的30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做到了“五知道”,“我们要知道她们的下岗原因、就业要求、思想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私人订制'帮助每位大姐就业。” 不顾小家“拼命三郎”为工作
爱心大姐团队管理人员少,工作量大,为了提速,刘爱荣常年加班加点,提前40分钟上班:下班没有点儿,有几次都是凌晨回家,“需要我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让她们能够掌握一门技能,然后有一份工作。”超负荷的工作,让刘爱荣身体处于透支状态,家政工程建设期间,刘爱荣的耳石症犯了,白天头部动作稍大就眩晕不止,走起路来像踩棉花,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觉,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硬撑了20天直到家政工程验收结束,才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去医院复位。
怀孕期间,她把医生的病假条放到家里,坚持上班,坚持站着为学员讲课,学员深受感动强烈要求她坐下来讲课。而就在孩子出生10个月,家里最需要帮手的时候,丈夫却意外受伤,全身多处骨折,卧床半年,光手术就做了3次,刘爱荣夫妇双方父母都在外地,而且年事已高,“说实话,当时挺艰难的,家里遇上这样的事.工作又挺忙。”面对卧床不起的丈夫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刘爱荣谢绝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没请过一天事假,最多时家里同时请3个家政服务员,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还经常加班加点,硬是咬牙挺过来了。这一年,她负责的所有工作超额完成,在担任市妇女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领导后,她更忙了,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文件和事情,她养成了把报纸和需要签署的文件带回家看的习惯,从早8时到晚上11时,她除了吃饭都是在工作状态。
为了更好地帮助妇女就业创业,她创建了爱心大姐信息服务平台,尝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新模式,开通了网上(微信)预约服务、QQ和微信视频洽谈、信用评价、远程在线培训等功能,在全国妇联系统率先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家政服务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功能,推动了爱心大姐服务升级发展。“这个服务平台开通以后,我们的服务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更方便交流了。”刘爱荣在宁夏路打造了准妈妈育儿技能实训基地,开展了孕期生理心理、育儿知识与技能、婴儿早期教育和手工制作四个板块的培训内容,温馨的学习与休闲环境深受准妈妈的青睐。
另外,刘爱荣参与组建了爱心大姐志愿者队伍,获得过市优秀志愿者称号,如今,她的志愿者团队已加入“爱心陪伴”空巢老人活动,承担多名老人的爱心陪伴工作,“空巢老人更是需要帮助的对象,我们的志愿者就陪她们聊天,给她们收拾房屋,帮她们做家务。” 17年培训7.5万下岗姐妹
刘爱荣凭借对下岗失业妇女和家政服务专业特点的了解,发挥自己在部队从事护理工作的特长,着手编写家政服务培训教材,经过反复修改,一本集理论与实作于一体,通俗易懂的家政服务培训手册出版了,该手册深受学员欢迎。十几年来,她先后组织编写了60万字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月子护理员初、中级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居家保姆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28日月子餐食谱》、《婴幼儿营养餐1OO例》,其中,家政服务员教材和月子护理教材被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列为参考书籍,月子餐和婴儿餐至今在国内仍属首推,有天津、济南、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用户前来订购。
十几年来,刘爱荣总共加班时间达到500多天,在与姐妹们的相处中,刘爱荣说:“只要想到姐妹们,我就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
|
2015-6-19/14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梁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