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yd18124
|
||
2014年产值增速20%
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产业多点开花各具特色 |
||
|
高端装备制造业演绎“高大上”形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彰显“顶梁柱”特征……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市上下紧紧抓住经济步入增速换挡、经济转型新常态下的机遇,加快项目推进建设和竣工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悉.201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20%,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产业各具特色。 |
|
高端制造业演绎“高大上”
据统计,201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完成产值3217.3亿元,同比增长20.O%。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完成产值3019.2亿元,同比增长20.2%。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运行演绎“速度高、总量大、向上拉动力强”三大特征。据统计,该产业我市共有规上企业198户,完成产值1151.1亿元,占规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比重38.1%,同比增长22.6%,拉动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提升8.4个百分点。
从龙头企业看,我市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表现最为强劲,成为战新产业中最亮的一颗星。该企业全年产值拉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6.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战新产业增长6.1个百分点。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3%。同时,该公司坚持“走出去”战略,2013年初先后两次签约总计709辆、总额近10亿美元的阿根廷城际动车组供货合同,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城际动车组出口量最大的订单。据介绍,首批409辆城际动车组已于去年全部交付阿根廷,第二批300辆城际动车组将于今年全部交付。 |
||
出口阿根延的城际动车组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投入运营。照片由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
|
新材料应用范围广
众所周知,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中新材料产业企业180户,企业户数仅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57.7亿元,占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22.3%,同比增长18.5%。
从特色企业看,锋泾(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产品种类涵盖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有机硅胶粘剂等八大类、八十余种胶粘剂及建筑涂料。其中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硅酮密封胶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制造企业,云石胶挤进行业前3名。 |
||
信息技术成“顶梁柱”
统计数据显示,新一代信息产业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研发生产成效显著,规模仅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944.2亿元,占规上工业战新产业比重为31.3%,同比增长16.O%。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顶梁柱”特征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户均产值9.5亿元/户,位居7大产业之首,高于全市平均户均产值近1倍。
从骨干企业看,2014年在国内家电市场需求下降,行业规模增速同比放缓甚至下降的背景下,海尔、海信两家家电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加大创新力度,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共完成战略性新兴产值501.8亿元,同比增长12.4%。该产业领域还有不少“尖头兵”。例如,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是韩国LG集团旗下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的企业,今年韩国工厂、巴西工厂大部分订单转移到中国工厂,同时新增平板电脑的研发生产。 |
||
新能源产业高速增长
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产业和智能电网产业等。2014年我市26户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8.8亿元,同比增长达40.1%o据了解,代表企业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金太阳工程”重点项目,争取国家财政部1.6亿元专项补贴扶持,研发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CIGS工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
||
生物产业充满潜力
我市是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2014年全市51家生物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19.O%。从重点企业看,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海藻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公司生产的海藻酸盐系列产品年产量达13000吨,位居世界伺行业首位。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优秀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涌现,如青岛国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青岛康地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这三家企业全年共完成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9.9%。 |
||
节能环保稳健发展
据悉,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共有45户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共完成产值92.8亿元,同比增长22.6%。记者了解到,代表企业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鳞斗式输送带技术为世界首创,通过该项技术创新生产的鳞斗式干渣机目前是国内最大型的干式输渣设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 |
||
新能源汽车刚起步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不过,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产出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除一汽生产天然气整车外,其余3户企业均生产汽车配件。
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我市在“起跑线”上已做足功课,随着北汽、上汽申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工建设,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
||
青岛早报2015-3-18/16 记者 锡复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