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联丙烯酸酯改性无皂乳液的合成及应用yd17933
陡媛,赵振河,刘晶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
投稿日期:2014-03-14
作者简介:陡媛(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染整助剂的合成与研究。
原载:染整技术2014/9;11-15
【摘要】以丙烯酸甲酯(BA)、乙酸乙烯酯(VAC)、丙烯酸异辛酯(EH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自交联丙烯酸酯改性无皂乳液。探讨了不同聚合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合成工艺。
【关键词】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粘合剂
【中图分类号】TS 1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4)09-001 1-05
目前,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国内外经常使用的一类织物整理剂和涂饰剂,但是,由于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固体聚合物时,还需要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一系列复杂的后续工序,从胶乳中分离出纯净的聚合物,同时会产生大量含乳化剂的废水。此外,在涂料印花及染色时,丙烯酸酯乳液中含有的乳化剂首先与织物发生交联,其次才是粘合剂与织物发生作用,这就必然导致粘合剂的附着牢度降低,表现为织物耐洗、耐汗渍、耐摩擦等牢度、手感、抗起毛起球等性能下降,为此,人们研究开发了无乳化剂的乳液聚合方法。
无皂乳液聚合是指聚合体系中不含乳化剂或仅含少量乳化剂(其浓度在cmc以下)的乳液聚合[1]。与传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相比,无皂乳液聚合可以得到分散性好、表面纯净的粒子,并削弱乳化剂的不良影响
1 试验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异辛酯(EHA)(工业级,无锡威尔化丁有限公司),过硫酸铵(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阴一非离子复合型可聚合乳化剂NRS-138、聚丙烯酸酯无皂粘合剂(自制),CX-600、TX-200(工业级,广州市卓能贸易有限公司),对苯二酚(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机织纯棉布、机织涤棉布(每块100 mm X 200 mm),涂料妃红FGR、乳化糊(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
仪器:H.H.S 11-28电热恒温水浴(上海医疗器械五厂),JJ-1型电动搅拌器(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DHG-907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BP221S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LA-20型织物热定型机(日本株式会社),200目不锈钢滤网(浙江上虞市道墟张兴纱筛厂),Y571N摩擦牢度测试仪(南通宏大仪器有限公司),SW-12A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无锡纺织仪器厂),NDJ-86型数字式粘度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制备工艺
将一定量的水、乳化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各单体,最后将1/2引发剂以及少量硫醇加入瓶内。800 r/min左右高速搅拌,乳化0.5~1 h得O/W 型预乳化液。烧瓶内留少量的预乳化液并加入剩下的引发剂溶液,使其升温,10 min左右底液开始泛蓝,待瓶内温度恒定,3.5 h左右将倒出的预乳化液再匀速滴人底液中。保温2 h,降温出料,加氨水调节pH至6~7。
1。3 涂料印花工艺
调色浆(涂料0.5~4 g,粘合剂5~20 g,合成增稠剂1 g,水 %,色浆总量50 g)→印花→烘干(80℃,3 min)→焙烘(100~160℃,1-5 min)。
1.4 测试
聚合稳定性(用凝胶率表示):聚合反应结束后将乳液用100目尼龙网过滤,小心收集滤渣、反应器及搅拌棒上的凝胶,水洗后于90~100℃烘干至恒重,计算占单体投料总量的百分率
X=m1/m2×100%,式中:m1为凝聚物烘干后质量,g;m2为单体总质量,g。
贮存稳定性:室温放置一段时问,目测是否有结块或分层现象,若无明显变化,说明贮存稳定性较好。
转化率:用滴管吸取1~2 g乳液置于已称重的称量瓶,滴2滴5% 的对苯二酚,放入烘箱中90~100℃烘干至恒重,计算转化率:
Y= |
M1 xA/m0-B |
×100% |
m |
式中:m0为试样质量,g;m1为试样干燥后质量,g;A为投料总质量,g; B为投料中不挥发物总质量,g;m为单体总质量,g。
固含量:准确称取2 g样品,计算固含量=样品干重/样品湿重X 100%。
摩擦牢度:按GB/T 3920-2008、GB/T 6151-1997的相关规定进行测试;皂洗牢度:按GB/T 3921-2008的相关规定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化剂用量
综合考虑,本文选用反应型乳化剂NRS-138作为一种共聚单体加入到反应体系中[2],和其他单体发生共聚反应,结合到聚合物链上,有内乳化作用。其用量的增加不但有利于聚合反应和乳液存放稳定性的改善,而且还可以改变乳胶粒直径,提高聚合物乳液和聚合物膜的透明性。但用量过高会使成核期延长,导致乳胶粒粒径分布变宽,更重要的是,乳化剂用量过高的聚合物乳液,使用时易产生泡沫,膜的耐水性也会变差。所以,一般在满足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乳化剂的用量。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见表1。
表1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
由表1可知,当乳化剂用量过少时,由于乳化反应不充分,不能覆盖粒子表面,反应不稳定,生成的乳液中存在较多的粗颗粒,且乳液残留单体量多,导致成膜性差,表现为乳液外观不好,凝胶过大[3]。而当乳化剂用量过多时,凝胶物较多,此时因为乳化剂形成的胶束增多,反应加剧,聚合热来不及散去,会引起暴聚,产生较多凝块。乳化剂最佳用量为1.2%(对单体质量)。
2.2 引发剂用量
选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引发变蓝更快,乳液颗粒细腻,蓝光更足,其用量会影响体系中自由基团数目、聚合反应时间、单体转化率及乳液性能。引发剂用量应适宜,一般为单体质量的0.2%~1.0%,在此范围内,聚合过程中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胶。引发剂用量对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陛能的影响 |
|
由表2可知,当引发剂用量过少时,一方面引发自由基少,聚合反应慢,导致单体转化率低;另一方面,乳液粒子表面电位下降,致使粒径增大甚至相互粘结,乳液体系遭到破坏;当引发剂用量增加时,体系中自由基数目增多,聚合速率加快,体系粘度上升[4],成核粒子数目增多,乳液粒径减小,反应热难以排出。优选引发剂用量为0.6% (对单体质量)。
2.3 交联单体
由于该试验旨在研究自交联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故没有添加交联剂,而是使用了本身具有交联性的单体,不同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见图1。
|
|
|
◆-转化率 ■凝胶率 |
||
图1 不同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试验过程中,分别用丙烯酸羟乙酯(HEA)、TM-200及CX-600作为交联单体。HEA是传统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交联单体,其分子上含有双键和羟基,通过聚合反应将羟基引入聚合物分子中,焙烘成膜时,羟基可以与氨基、羧基等基团发生交联反应。TM-200是含有双键和其他功能性基团的交联单体,在聚合过程中能够借助双键接枝到聚合物大分子链上,受高温焙烘时能进一步交联。CX-600是甲基丙烯酸类可聚合交联单体,易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单体聚合,且没有甲醛释放。由图1可知,HEA、TM-200、CX-600在较低用量时就可以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同时凝胶较少。所以再分析不同交联单体对织物印花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交联单体对织物印花性能的影响 |
|
如表3所示,CX-600的摩擦牢度略低于其他二者,同时,使用TM-200、CX-600的成本远高于HEA,故以HEA作为交联单体。在聚合过程中加入HEA,可提高乳液的粘合度与耐水性。在共聚物主链上引入一定量HEA,可控制聚合物粒子运动,防止凝聚,增大粘度,改善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在乳液成膜阶段,HEA与甲基丙烯酸的羟基反应,可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有利于分子质量的增加和材料强度的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2.4 胶体保护剂(PVA)用量
本文选择聚乙烯醇(PVA)作为胶体保护剂,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分散的单体液滴被PVA形成的界面膜包裹,很好地分散在体系中,形成稳定的单分散胶乳。当PVA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界面膜的强度增大到足以固定液滴的大小,此时,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将在液滴内进行,聚合物链在固定的空间中增长,导致粒子大小趋于均一,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粒子的聚集。但PVA的加入增加了聚合物膜的亲水性,因此要尽可能降低用量[5]。PV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见图2。
|
◆一转化率;■一凝胶率 |
图2 PV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由图2可以看出,越接近1% 的PVA用量凝胶率越小,但PVA用量过高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大幅度提高,所成的膜硬、脆,且断裂强度下降,涂料染色印花手感僵硬。因此,PVA用量要视聚合过程、乳液稳定性及最终的织物风格而定。PVA用量对应用性能的影响见表4。
表4 PVA用量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
|
从表4可以看出,当PVA用量接近l% 时,虽然凝胶减少但织物沾色加重。综合考虑,选取胶体保护剂PVA的用量为0.9%。
2.5 丙烯酸用量
羧基可与多种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获得可交联的聚合物乳液,羧基单体的存在还可提高胶膜对金属的附着力,并且较容易控制乳液的粘度。如1个丙烯酸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2个氢键,故丙烯酸参与共聚合,对乳液的稳定有利[6]。但是,丙烯酸为强亲水性的单体,在乳液聚合中易发生水相聚合,用量过大易引起聚合过程中的破乳,影响涂膜的耐水性。丙烯酸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见图3。
|
◆一转化率;■一凝胶率 |
图3 丙烯酸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由图3可知,随丙烯酸用量增加,乳液凝聚率降低。这是由于羧基是极性基团,有很强的亲水性,引入到聚合物侧链上后大部分覆盖在乳胶粒子表面,阻止粒子间的相互粘结,明显抑制凝胶的产生。当丙烯酸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凝聚率反而增加, 这是因为丙烯酸的羧基是强亲水性基团,丙烯酸是强亲水性单体,在水中发生自聚。
在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过程中,不饱和单体AA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粘合剂的稳定性和涂膜性能[7]。但是由于大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羧基-COOH,其用量过高会降低乳液的成膜速率,使聚合物的耐水性下降,影响织物的性能,结果见表5。
表5 丙烯酸用量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
|
由表5可知,AA用量少于1.4% 的乳液用作印花粘合剂时,印花糊料较稀,导致印花时渗化,而乳液中不含AA的印花糊料却会发生严重的堵网现象;当AA用量>2.0% 时,摩擦牢度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AA用量增加,使乳液成膜后亲水性增加,导致其摩擦牢度下降。
综合考虑,丙烯酸适宜用量为1.4%(对单体质量)。
2.6 软硬单体配比
硬单体如MMA、AA可赋予胶膜较高的使用温度和一定的光泽,赋予乳胶膜内聚力,使胶膜具有一定的硬度、耐磨性和结构强度,同时使胶膜耐刮擦。软单体如EHA、BA、HEA可赋予胶膜一定的柔韧性,使胶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久性,从而使聚合物在低温下有良好的使用性。
表6 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
表7 软硬单体配比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
|
从表6、7可知,随着软硬单体比例的降低,胶膜硬度变大,织物手感由粘逐渐变硬,摩擦牢度呈下降趋势;软硬单体比例在0.826 6:1~0.640 5:1时,手感柔软,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均能达到服用要求,而在软硬单体比例为1.405 6:1时,虽然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都较高,但手感发粘,容易沾污。故选择软硬单体配比为0.720 8 :1。
3 结论
自交联丙烯酸酯改性无皂乳液的最佳合成工艺:引发剂(过硫酸铵)0.6%;乳化剂NRS-138 1.2%;交联单体HEA 1.6%;功能单体AA 1.4%。合成的乳液用作印花粘合剂,对织物的摩擦牢度及皂洗牢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MASASHI K,HIRATA K,SHIRAGA J,et a/.Acrylic resinbased compositions with excellent compatibility and water resistance andmoldedproducts ofthem:日本,11124483[P1.1999-05-1 1
[2] 马千里,宋吉照,胡刚,等.单分散交联聚(4-乙烯吡啶/丙烯酸丁酯)无皂正电性共聚乳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17(1);61-69.
[3] 郭林晖,马承银,陈红梅.无皂乳液聚合的理论研究、制备方法及应用 化学世界,2003(1);49-52.
[4] 胡金生,等.乳液聚合[M].北京;化学T业出版社,1987;69-75.
[5] 余樟清,李伯耿,陈焕钦,等.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J]涂料工业,1998(11);41-44.
[6] 唐雅娟,李成海,等.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化学建材,2007,23(1);22-25.
[7]秦总根,涂伟萍.四元纯丙无皂共聚物乳液的研制[JJ.涂料工业,2004,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