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成获省科技最高奖yd17924
|
|
青岛57项成果获省科技奖我市研究员王军成获得最高奖 是我市获得该奖项的第六人 |
|
核心提示 昨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对获得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此次青岛市共有57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最高奖1项,获得者为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获得了100万元的奖励。另外还有一等奖8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13项。据介绍,王军成是我市第6位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科学家。 |
|
我市研究员取得重大成果 |
|
喜讯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者王军成,凭借在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与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重大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王军成研究员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研究30多年,先后主持了我国三代大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的研制工作,包括“十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和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其根据不同海域、不同水深的浮标工作环境,以及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的浮标应用特点,提出了海洋环境监测资料浮标的研制 |
|
王军成在科技奖励大会上 |
|
设计理论和方法,奠定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该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指导下,研制了不同型号的系列化浮标及传感器,构建了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体系。指导形成了一系列海洋监测技术规范与标准,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与技术发展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其研究成果支撑建设了我国海洋监测“海洋资料浮标网”及“海洋气象浮标网”的业务运行, 100余套国产化浮标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各海区,每天向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及其他科研机构提供近三万组气象水文数据,在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
|
正攻克一项国家重大课题项目 |
|
进展
据了解,目前王军成研究员正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一项新的国家重大课题项目。关于获奖他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他个人和团队的肯定:更是对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励。海洋监测是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水平关系到我省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利益。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建者.王军成与青岛的结缘始于1978年,当时,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他,选择了到青岛发展。
那时全国海洋事业刚起步,海洋装备和海洋技术领域的研究接近于零,王军成毅然进入了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这个领域,认定浮标是未来了解海洋资源环境大势所趋的他,首先进行攻关的就是海洋浮标技术,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他也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拓荒者。海洋浮标的相关成果,也分别在1993年和2002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9年王军成所在的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制的第一台海洋浮标在北海投运,2012年我国第一次在北极布放大型海洋观测浮标,2013年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布放第一台浮标…… |
|
岛城获奖项目等级提高 |
|
相关新闻
王军成成功研发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资料浮标系统,使我国海洋观测技术水平步人了世界先进行列。他的研究成果支撑建设了我国海洋监测“海洋资料浮标网"及“海洋气象浮标网"的业务运行,在我国海洋环境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我省的科技奖励大会上,王军成凭借在海洋环境监测装备与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重大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成为了青岛获此殊荣的第6人。
我市在省科技奖励数量整体压缩的情况下,一、二等奖获奖数占全部获奖数比例为历年来最高水平,占到75%,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获奖项目。例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海洋钢结构浪花飞溅区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持完成的“氮气泡沫油气增产作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2项成果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系列微生态新药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青岛农业大学“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大桥耐久性保障技术”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角膜病诊治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等6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青岛早报2015-1-24/6 记者 陈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