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教授周勇yd17913
|
|
南车四方高铁调试工人周勇获得第12届中华技能大奖 |
|
早报讯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调试工人,周勇因其热爱研究、擅长解决现场难题.而被称为“工人教授”,今年他获得了第12届中华技能大奖,成为技能人才领域的“院士”。昨天上午,记者在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看到正在忙碌的周勇,经过他和团队调试的高速动车组已经超过600Y-0,安全运营里程超过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万圈。 |
|
|
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的电工高级技师周勇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记者王建亮摄 |
技能大师“身怀绝技”
受父辈们影响.周勇从小就对火车有着浓厚的兴趣,亲手“造”火车是他的“梦想”。1987年高中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进入当时的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的前身),从事机车车辆的“心脏”——柴油机的综合试验工作。一进厂,周勇就铆足劲地“钻”技术。他钻出的一套操作法——《柴油机及发电机组共性操作法》,一次试验,就可为公司节约成本近3万元。
崭露头角的周勇先后参加了青藏铁路客车、出口伊朗客车等一批列车的电气调试工作,技术出众的他被评为了公司的首席制造师。2004年,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项目重头戏——调试重担落在了周勇肩头。调试是高速动车组在厂内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如果把高速动车组比喻为一个人,一条条电气线路就是一根根血管和神经,周勇的工作就是让列车的血脉通畅起来。 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靠自己摸索,周勇一边学原理,一边做试验,当时仅查阅的图纸和资料堆积起来就有两三米高,工作笔记达几十万字。不到两个月,他和同事们就基本消化了高速动车组调试技术,颇令外方专家惊叹。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更是周勇的“绝活”,经过他的手,现场调试出现的问题总能一次次“手到病除”。
2010年,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开始自主研制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周勇义不容辞担当该型动车组的作业调试。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最高运营速度可以达到380公里,对动车组的调试又是一个技术高峰。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他做出了厚达105页的作业要领书,每列动车组调试周期从14天缩短到5天,单此一项,为公司累计节约成本达1030万元。 带出一支技师团队
周勇被誉为“工人教授”,不仅因为他的技术水平高,还因为他对年轻技工的无私传授,作为中国南车“周勇技能大师工作室”、青岛市级的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技师工作站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主持完成课题攻关120余项,先进操作法6项,先后带徒86人。28人成为高级技师、56人成为技师,其中12人成为中国南车核心技能人才,为企业培养了一支技能过硬的人才队伍。 |
|
名词解释
“中华技能大奖”的评选表彰制度从1995年建立.每两年举办一届,作为国家对优秀技能人才的最高奖励,奖项获得者堪称“工人院士”,是经过国家和省(行业)两级评审出来的本行业、本工种最高技术水平的代表。今年,全国共表彰了30名“中华技能大赛”获得者。其中,山东省共有5人获奖,周勇是我市唯一入选的人员。 |
|
青岛早报2015-1-7/10 记者 陈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