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号服面料的性能分析yd17721
刘娜1,王永进1,2,史丽敏1,2 1、361°-北京服装学院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北京100029;2、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收稿日期:2014-03-03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KJCG02120201);北京市人才强教项目(PHR201 108186)
作者简介:刘娜(1983-),女,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品设计与评价研究。
原载:上海纺织科技2014/9;8-9,20
【摘要】病号服面料的性能直接影响服装的功能性表现。基于市场销售的多种新型病号服面料,选择了3种成分相同的面料来开展选择应用研究。首先对3种面料的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然后分析了3种面料的拉伸性能、物理舒适性能和热学性能,最终结果表明:3种面料中,机织平纹涤棉抗静电面料的综合性能较优越,可作为新型病员服的首选面料。
【关键词】涤棉织物;抗静电性;病号服;服用性能
【中图分类号】TS101.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044(2014)09-0008-02
人们对传统病号服的印象是蓝白条,纯棉质地[1]。在功能性服装的开发和研究中取得的成就[2]为优化传统病号服提供了支撑。因为病号服需要在工业化洗涤消毒保养环节经过反复高温消毒、机械洗涤、熨烫拉伸、整理,所以现有的一些病号服成品经过工业化洗涤和高温消毒后,就会出现退色、衣物破损、显旧等情况。病人使用时就会有抗拒心理,不利于病人心理健康和医院管理[3]。本文比较3种加入抗静电纤维的涤棉面料性能,选出可作为新型病号服的首选面料。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材料的选择
纯棉织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穿着舒服,但经过水洗和穿着后易起皱,变形,拉伸强度不够,耐久性较差。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但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涤棉织物既保持了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恢复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棉纤维的吸湿性强的特征,易染色、洗后免烫快干[4]。
在本次实验中,选择3种加人抗静电纤维的涤棉面料作为被测试对象。织物基本参数为:试样1为平纹,面密度141.84 g/m2,织物成分为91.7% 涤纶、8%棉、0.3%抗静电纤维,织物经、纬密度分别为532、284根/10 cm,厚度0.411 mm;试样2为经平,面密度236.53 m2,织物成分为91.7% 涤纶、8% 棉、0.3% 抗静电纤维,织物纵、横密度分别为60、85线圈/5 cm,厚度0.798 mm;试样3 为经编变化,面密度243.75 g/m2,织物成分为91.5% 涤纶、8% 棉、0.5%抗静电纤维,织物纵、横密度分别为70、60线圈/5 cm,厚度0.644 mm。
1.2 实验内容及设备
进行服用性能3项指标评价测试:(1)拉伸性能指标:断裂强力和断脱强力测试;(2)物理舒适性能指标:透气率测试,抗静电测试,水分管理测试;(3)热学性能指标:热阻,接触冷暖感,接触热传导测试。
1.3 数据提取
记录相关数据,包括(1)拉伸性能指标:断裂强力和断脱强力测试;(2)物理舒适性能指标:透气率测试、抗静电测试、水分管理测试;(3)热学性能指标:热阻、接触冷暖感、接触热传导测试。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试样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试样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
|
2.2 物理舒适性能测试结果
3个试样的透气率、抗静电性能、水分管理性能的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物理舒适性测试结果 |
|
2.3 热学性能测试结果
试样的热阻、接触冷暖感以及接触热传导性测试数据参见表3。
表3 热学性能测试结果 |
|
3 分析
3.1 拉伸性能
由表1可见,3种面料均满足GB/T 21295的技术指标。试样1的拉伸强力测试结果最佳,更经久耐用,适应病号服高强度、多频率的洗涤整理。试样2和试样3经向断裂伸长率均大于试样1,纬向试样2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脱伸长率均大于试样1和试样2。这与织物的结构有关,试样2是经平组织结构,试样3是经编变化结构,试样1是机织平纹结构。
3.2 物理舒适性能分析
由表1可见,试样2和试样3的透气性均大于试样1,因为试样2和试样3是针织结构,质地相对疏松,纱线间的孔隙较大,空气很容易穿过织物,所以透气性好,试样1是机织结构,质地相对致密。
试样1经向含导电纱,导电纱间隔1cm,抗静电电荷密度测试结果为3.8 µC/m2;试样2经向含导电纱,导电纱间隔1.9cm,抗静电电荷密度测试结果为3.8 µC/m2;试样3经向含静电纱,导电纱间隔2.0 cm,抗静电电荷密度测试结果为2.6 µC/m2。按GB/T 12703.2-2009电荷面密度技术要求,织物的摩擦电荷面密度小于7 µC/m2 就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3种面料均满足,试样1和试样2抗静电测试结果一样,试样3测试结果略优。这与导电纱的含量和分布间距有关。织物加入导电纱,使得织物克服了涤纶化纤面料易起静电、易沾尘的缺点,提高了织物的舒适性,满足病号服的需求。
皮肤表面的汗液或外加水的存在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摩擦力增大,从而让人有黏贴感而不舒服,因此织物需有一定的吸水性将水分导出体外。本实验采取MMT水分管理测试方法来测试织物的吸水性。MMT水分管理测试结果按水分管理评级标准评价结果是:试样1属于水分管理面料。试样2、3属于慢吸慢干面料。试样1的MMT测试结果最佳。
3.3 热学性能分析
织物的冷暖感测试是根据服装在穿着后的瞬间对接触面料的感觉而言,面料与皮肤接触的瞬间会有凉或暖的感觉,这种感觉直接受面料成分的影响。组成面料的纤维导热系数大小决定织物的冷暖度。本实验用KES织物多功能测试仪进行测试,由表3可知,对于热阻:试样1>试样3>试样2;对于接触冷暖感q-max:试样2>试样1>试样3。织物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织物与皮肤接触时感觉偏冷,反之,则偏暖。人体在着装的瞬间热损失越小,接触冷感也就越小。试样3接触感觉最凉爽,试样2接触感觉最温暖,试样1接触感觉介于试样2和试样3之间。对于接触热传导K:试样2>试样1>试样3。试样1的接触热传导也是介于试样2与试样3之间。
4 结语
根据服用性能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机织的涤棉混纺并加入抗静电纤维的试样1较好地满足了病号服装的使用需求,比传统的纯棉面料具有功能性上的优势,更适合做病号服。
参考文献:
[1] 杨晓燕.防护用纺织品的发展[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2(4);31-32.
[2] 田薇,田新厚.日用功能性纤维制品的新发展[J].上海纺织科技,2004,32(2);3-5.
[3] 戴美芬.病人穿病号服的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0(1);264-265.
[4] 刘杰,沈兰萍.防紫外线、防静电服用面料的设计与开发[J].丝绸,2003(10);14-l7.
[5] 王淮,杨瑞丰.服装材料及应用[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Pardeshi PD,钱和生.医用纺织品;纺织品应用新途径[J].国外纺织技术,2002(12);8-13,22.
[7] 王新艳,杨建忠,尉霞.生物医用纺织品概述[J].新纺织,2003(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