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水凝胶yd17620

image002.jpg

我市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聚氨酯材料 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此类材料的技术垄断

    早报讯  岛城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聚氨酯材料,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此类材料的技术垄断。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万晓波研究员是项目带头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取得了实验室研究的成功,下一步将到企业生产环节进行测试。专家介绍,这种新型材料和水混合后可成为聚氨酯水凝胶,多用于护坡绿化、水土保持和隔水,新材料研发成功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image004.jpg

万晓波研究员

展示聚氨酯水凝胶

陡坡绿化需要保持水土

    “我们启动这项研究,是在市科技局的牵线下,和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启动的,企业的主要用途是做陡坡的绿化保护。”中国科学院生物基材料重点实验室万晓波研究员介绍,修路或其它工程之后,出现的陡坡需要做绿化处理,但岩石层面上根本挂不住土壤,就算覆盖上去也容易滑落,植物无法长期生长。“这种陡坡多数是岩石基底,需要在覆盖的土壤上喷洒一种高分子材料,让沙土凝聚起来,而且能存住水分,这样植物才能生长扎根,这种材料就是聚氨酯水凝胶。”万晓波表示,这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聚氨酯水凝胶的生产技术却在外国企业手中,中国企业购买价格是每吨7万余元,而其它没有技术壁垒的聚氨酯类材料,每吨价格才2万元左右,这家企业为了打破这个僵局,通过市科技局的牵线,找到青岛能源所协助研发。

    从今年初签署协议,万晓波带领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实验中,克服了各种技术难题,通过测试改变聚氨酯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排列,最终获得了性能更加优越的聚氨酯水凝胶,其中关键技术的突破,是调整材料中链段排布方式及功能基团的密度,促使凝胶时形成均匀而致密的交联网络,实现聚氨酯水凝胶固沙存水的功能。

沙土定型不影响植物生长

    在青岛能源所的实验室中,万晓波研究员取出一瓶聚氨酯材料,液态下的这种聚氨酯呈现褐红色,“我把聚氨酯和水按照1:20的比例混合,就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万晓波将液体导入大烧杯中,并慢慢搅拌,瞬间大烧杯中的水变成乳白色的悬浮液,又等了两三分钟,悬浮液已经完全“上冻”,变成如同果冻一般的胶状物,助手将大烧杯倒置过来,形成的胶状物紧紧附着在烧杯底部,一点也没有洒出,体现出很强的“凝聚力”。

    “这就是聚氨酯水凝胶的蓄水和固沙作用,实际上是胶体在发挥作用,能吸收20倍体积的水,并且不容易散开。”万晓波研究员还展示了一筐喷洒过聚氨酯水凝胶的沙子。与散沙相比,被固定的沙子在筐子倾斜、晃动时完全不受影响.“而且沙子并不是被水泥糊住了,而是紧紧聚拢在一起,完全不影响植物的扎根生长,沙子的表面很明显没有任何遮盖物。"万晓波分析说,本质上说,水凝胶喷洒在沙子上后渗透下去,让表面的一层沙子、聚氨酯和水成为一体,如果应用在陡坡植被保护工程中,便可让土壤基底稳定附着在岩石上面。

性能提升但成本大幅降低

    相比于进口的聚氨酯水凝胶材料,青岛能源所研发的新材料性能更加优秀,从实验室研究的结果来看,材料内部结构与外国产品存在一些不同,生产工艺更加简单,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依靠进口是7万元一吨,如果以后量产,价格会有大幅度下降。”万研究员表示,水凝胶的凝水性能方面,进口材料需要4-5分钟完成,而实验室获得的新型聚氨酯材料,凝水时间仪需要2-3分钟,便可“锁住”20倍的水分,最高能达到自身体积的40倍。

    针对聚氨酯水凝胶的市场价值,万晓波很有信心,因为前期测试已经获得稳定结果,预计2-3年后,该项目就能实现产业化,毕竟关键技术已经顺利突破。

青岛早报2014-10-18/4  记者 陈珂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