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动物毛纤维的主要鉴别方法研究yd17401

李菁1,吴子婴1,张阳阳1,胡新波2,卞庆松2     1、浙江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2.杭州市动物园,杭州310008)

收稿日期:2013-07-0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H58F01)

作者简介:李菁(1989-),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品保护技术及应用方向的研究。

通信作者:吴子婴,E-mailhzwzy2004@sina.tom

原载: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38-142

 

摘要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细羊毛、牦牛绒等1O种动物毛纤维进行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动物毛纤维的横截面形态、大小、有髓纤维的髓腔大小都有较大的差别,并可以按照样本所属种类进行初步分类;纵向的鳞片形态各有特征;FT-IR的图谱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酰胺Ⅲ带的形态以及酰胺Ⅱ带与酰胺I带的峰高比值。文章运用多种形式的测试手段提高动物毛纤维判别的准确性,为动物毛纤维的鉴别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关键词毛纤维;羊绒;牦牛绒;动物毛;纤维鉴别

中图分类号TS10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2014)02-0138-05                  

 

0  引言

毛纤维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毛纤维是细而长的实心圆柱体。毛的最外层均为无核角化透明的扁平细胞有规律地排列构成,称为鳞片层。构成该层的鳞片状细胞,由于各种动物亲缘关系的异同出现形态和排列的差异。但是毛纤维鳞片形态和排列相对复杂,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同个个体不同部位、同根毛纤维的毛尖到毛根的鳞片都有一定异同。

可用于纺织用的天然动物毛种类很多,主要有绵羊毛、山羊绒、马海毛、骆驼绒、牦牛毛等。毛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它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如弹性好、吸湿性好、保暖性好、不易沾污、光泽柔和等[1]。毛纤维应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那时只是将狩猎到的动物毛直接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用于防寒遮体。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人类逐渐学会将取下的毛皮进行简单的纺织。其中,我国先秦史料中有较多的记载。例如,在《周礼·天宫·掌皮》中就提到“共其毳为毡”。

多年来,对动物毛纤维的分析和鉴别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大都采用了单一的分析测试手段。如王宏博等在2008年的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毛纤维的横截面及纵向观察,对鉴别裘皮动物纤维具有可行性[2];早在1920年美国的Hausman等报道了兽类动物皮毛的结构特点,首次指出毛的形态结

构的种间差异性及分类学意义,现在已有很多研究者对动物毛的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研究;郭海涛等[3]2011年的研究表明,红外光谱是野生动物毛发分析和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鉴于每种测试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取多种实验方法对多种动物毛纤维进行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探讨鉴别动物物种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设备

CQ5O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Nicolet 5700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TM3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公司)ZEISS偏光显微镜Axio Scope A1(蔡司公司)

1.2  样本采集及处理

细羊毛、牦牛绒由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提供;骆鸵、羊鸵、狐狸,金猫、东北虎、狼、白虎、金饯豹毛纤维由杭州动物园提供。

    动物在饲养过程中,毛发上会附着皮脂腺分泌物、杂草、灰尘等污染物.故对8种从动物园取回的样品,进行了消毒和脱脂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将样品分别放入l00mL75%乙醇的烧杯中浸泡5 min,再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处理10 min,取出样品自然晾干.即完成消澎毒。将消毒后的样品放入装有l00mL乙醇:乙醚比例为l:l的烧怀中,用超声波清洗仪处理1O min,完成脱脂处理。最后将样品浸没在无水乙醇中.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处理2 min,取出自然干燥3 h

1.3  样本测试

    毛纤维作动物皮肤上是成簇生长的,在一小簇纤维中有一根直径比较大、毛囊比较深的叫做导向毛.围绕着导向毛生长的比较细的几根或几十根纤维,叫做簇生毛[4]。在动物园取回的8种样品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导向毛和簇生毛的区分。由于样品量较少,其中的导向毛更为稀少.故本文中只选用较细的簇生毛作为实验样品。

1.3.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毛纤维的横截面及毛髓

    用手把纤维排成一束,并尽量拉直,选取中段位置包埋住哈氏切片器中,选用黏胶纤维包裹样品制作切片。通过横截面的观察得知,除细羊毛和牦牛绒以外.其余8种样品均有髓腔存在。将有髓腔的纤维纵向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毛干中部的髓腔粗细比较均匀,故选取样品中部进行比较。

1.3.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毛纤维鳞片

    将纤维贴在金属板上,利用离子溅射仪对样品镀金后,在日立TM 3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表面鳞片井拍照。

1.3.3  红外光谱对毛纤维的测试

  将毛纤维直接放在锗晶体上,用OMNIC采样器固定压紧样品,测其红外光谱-扫描波数范围4OO4000 cm-1.扫描次数为64.获得红外光谱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毛纤维的横截面形态结构

1500倍下各种毛纤维的横截面光学显微镜图。

image013.gif

l  毛纤维的横截面光学显微镜图(500×)

    通过对图l的观察.可以看出毛纤维的横截面有较大差异。1-细羊毛与2-牦牛绒为实心纤维,不存在毛髓,其余8种样品都有髓腔,且5-赤狐、8-狼和9-白虎的髓腔占样品横截面的比例较大。2-牦牛绒、4-羊驼、6-金猫和7-东北虎的横截面出现部分深色点.据相关文献记载[3],黑点为不规则形状的色素分散沉积,4-羊驼为黑色样品,放横截面出现大量黑点,其余7种样品的横截面平整光沽。10种样品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为接近圆的椭圆形,其中6-金猫为狭长的椭圆截面。

    由表1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lO种样品的横截面的差异性。可以根锯样本所属的动物种类将横截面形态初步分类。(1)同为洞角科的l-细羊毛与2-牦牛绒的横截面形态相似.都为圆形或椭圆形无髓    截面,但l-细羊毛的横截面面积较大。(2)同属骆驼科的3-骆驼、4-羊驼,横截面相似.部为圆形或椭圆形有髓截面,皮质层较厚,髓腔占横截面的比例在5%~6%之间。(3)同属犬科的5-赤狐和8-狼的横截面都为髓腔大,皮质层较薄.髓腔占横截面的比例在15-20%之间。(4)其余的4种样品同属猫科,为圆形或椭圆形横截面,除6-金猫以外.其余3种样品髓腔占横截面的比例远大于骆驼科样品,约为9-13%;但6-金猫的横截面为较扁平的椭圆,即椭圆的离心率较大。

1   毛纤维的的横截面分析

image014.gif

2.2  毛纤维的髓腔形念态结构

由于I-细羊毛和2-牦牛绒无髓腔,故对其他8种纤维进行500倍下的纵向光学娃显微镜观察,结果见图 2

image015.gif

2  毛纤维的纵向光学显微镜图(500×)

2.3.毛纤维的纵向鳞片结构

32000倍下毛纤维的扫描电镜图。

image016.gif

3 毛纤维的扫描电镜图(2000×)

    有相关文献表明[5],同一个样本的取毛位置不同会导致样品的鳞片结构和排列不同,即一个个体身上有多种鳞片形态的毛。并且同一根毛的毛尖到毛尾的鳞片肜态也会有差异。本文所测试的样品取样部位随机阻且样本量较少,为避免或减少各种外因的干扰和影响.客观、真实地反应样品的差异性,分析检测用的样品尽量作了统一选取。即选取细毛的中段位置。

    从毛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3)可见,鳞片的形态、薄厚、排列情况都有较大的艘差别。L-细羊毛鳞毛呈典型环状.2-牦牛绒鳞片呈不规则环状.3-骆驼毛鳞片呈瓦片状.4-羊驼毛和9-东北虎鳞片呈杂波型镶嵌状,5-赤狐细毛鳞片为斜条状,6-金猫鳞片为顶端尖锐的斜条状,7-东北虎为较扁平的环状,8-狼和10-金钱豹鳞片为含斜条状的瓦片型。

2.4  毛纤维的FT-lR图谱

4为毛纤维的红外图谱。

image017.gif

4  毛纤维的红外光谱

由图4可以看出,5种样品的红外图谱在400l 800 cm-1范围存在一定差异。l076 cm-1附近出现一个吸收峰.C=S伸缩振动蜂,其中样品 25679的峰强较强,其余5个样品在此处峰强较弱,在l232cm-1处有C-N伸缩振动峰(酰胺Ⅲ带)2-牦牛绒的峰底较宽,其余样品在此处的峰都为小而尖锐的。

选取l7002700cm-1。范围内较平直的图谱作为基线.测量出 l689.0cm-1(酰胺)1531.5 cm-1(酰胺Ⅱ带)的峰高,求两者的峰高比值得到图5

image018.gif

5  红外光谱中酰胺Ⅱ带与酰胺Ⅰ带的峰高比值

可以观察到.样品2的峰高比值小于70%,约为68%;样品57的峰高比值在70%~75%之间,约为72%;样品l348的峰高比值较为接近,在75%~76%之间;样品910的峰高约为78%;样品5的峰高比值最大,约为80%。

3  结论

    毛的生长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这造成毛纤维形态的复杂多样性,但仍可以应用多种测试手段进行综合鉴别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a)各种样品的横截面在形状、大小、有无髓腔以及髓腔与横截面面积比值四个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判断动物毛所属种类的初步判断依据。

b)对其中8种有髓样品进行了髓质层的观察。5-赤狐和6-金猫的髓质层为算盘珠型连续分布,其余8种样品的髓质层都为窄条状连续分布。10个样品的髓腔均有断断续续、不均匀的情况出现。

c)采用扫描电镜下对各种样品的纵向鳞片进行了观察,发现样品的鳞片形状及排列方式有较大差异。

d)样品所得的红外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在1 232 cm-1左右(酰胺Ⅲ带)1 076 cm-1 左右(C-S伸缩振动峰),不同样品的峰值以及峰面积存在差异。不同样品的酰胺Ⅱ带与酰胺工带的峰高比值有较大不同。

参考文献:

[1]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619-21.

[2]王宏博,高雅琴.应用光学显微镜鉴别裘皮毛纤维可行性研究[J].特产研究,2008(2)17-21.

[3]郭海涛,薛晓明,侯森林.红外光谱分析在野生动物毛发鉴定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95-497.

[4]陕西工业大学纺织材料教研室.毛纤维材料学[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6011-40.

[5]张伟.刍议毛的鳞片类型与哺乳动物识别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22(3)121-123.

[6]郭祥,王柏华,胡志字,等.特种动物绒毛有髓纤维比例研究[J].毛纺科技,201139(12)49-51.

[7]金嵬,张启渊.几种猫科动物毛的显微形态学特征及比较鉴别[J].动物分类学报,200328(3)397-401.

[8]林建新.犬科动物针毛就够的扫描电镜观察[J].四川动物,2010(29)3422-423.

[9]日沙来提·吐尔地,古力巴哈尔·吾斯曼,艾斯卡尔·买买提,等.新疆部分野生哺乳动物被毛的扫描电镜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1130(3)280-284.

[10]郭海涛,薛晓明,侯森林.豺和果子狸毛发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48-1250.

 (责任编辑:许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