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中的应用yd17012

张明政,沈云,甄莉莉,黄丹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收稿日期:2012-08-28 修回日期:2013-09-17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LET0901)

作者简介:张明政(1989-),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功能性纺织染整助剂制备及应用。黄丹,通信作者,E-mailhuangdan6@163.com

原载:纺织学报2014/252-55

 

摘要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三聚氯氰(TCT)为原料合成了4.(46-二氯-135-三嗪-2-氧基)-2-羟基苯基苯甲酮(反应性紫外线吸收剂,uV-DTHM)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整理。探讨了织物在uV-DTHM 整理液中的浸轧温度、汽蒸时间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整理工艺条件。织物在2 (O.w.f)UV-DTHM整理液中60 下浸轧,汽蒸60 min后棉织物具有了很好的抗紫外线效果,紫外线防护因子(UPF)值达47,且皂洗3O次后UPF值基本恒定为34,显示了优异的耐皂洗性能。

关键词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三聚氯氰;抗紫外线吸收剂;棉织物;耐洗性

中图分类号0 62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9721(2014)02-0052-04

 

众所周知,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1]。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也更加注重对自身的防护[2]。在炎热的夏天,吸湿性强、舒适性好的轻薄棉织物是人们的首选,但棉织物的抗紫外能力相比于其他纤维来说是比较差的[3],因此对棉织物进行防紫外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主要包括水杨酸酯类[4]、二苯甲酮类[5]、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取代丙烯腈类、l一嗪类等6大类[6]。其中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由于其价格便宜应用尤其广泛,但是这类紫外线吸收剂均不含反应性官能团,对棉麻等纤维素纤维缺乏亲和力,不易与纤维固着,易扩散[7],传统的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大多通过物理吸附、黏合、交联剂交联、掺杂等手段[8] 固定到纺织纤维中,这样会对纤维的服用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制备了一种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优良紫外吸收剂,采用类似于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使紫外吸收剂能够很好的以化学键结合到棉织物上,经过多次水洗而不易脱落,达到永久防紫外的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试剂,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4-二羟基二苯甲酮(工业品,黄石市美丰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氯氰(分析纯,上海达瑞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织物:纯棉白布(14.6 tex × 14.6 tex133136 gm 2)

1.2  反应性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

4-(46-二氯。135-三嗪-2-氧基)-2-羟基苯基苯甲酮(反应性紫外线吸收剂,UV-DTHM)的合成反应方程式如图1所示。

image002.gif

1 UVDTHM 的合成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2.5 83 g三聚氯氰(TCT)20 mL丙酮,在冰浴条件下搅拌溶胀10 min,然后将1.499 5 g UV-00.420 g NaOH分别溶于15 mL丙酮和50 mL蒸馏水中,并将2种溶液均匀混合后,缓慢地加入到三口烧瓶中,于0 反应5 h,生成淡黄色粉状沉淀物,抽滤,滤饼分别用蒸馏水乙醇洗涤2次,最后将抽滤物(粗产物)干燥。通过柱层析法分离提纯(淋洗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7)得淡黄色粉状固体。产率为82.5 ,熔点为150.9152.6IR(KBr)1 240 cm-1 3 060 cm-13 450 cm-1 H-NMR(CDC1 400 MHz)6l2.36(SJ=12.4 Hz1 H)7.68( J=13.8 Hz4 H)7.54(tJ=7.6 Hz2 H)6.93(S1 H)6.72(dJ=8.8 Hz1 H)

1.3  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

将棉织物在40 下浸渍于pH=9的碳酸钠溶液中(30 min)二浸二轧(轧余率90)烘干(50)一在一定温度下将棉织物又浸渍于含有一定量紫外吸收剂UV-DTHM NN-二甲基甲酰胺的整理液中30 min二浸二轧(轧余率85) 汽蒸(100)

1.4  测试方法

1.4.1  织物抗紫外线测试

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定采用上海罗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Cary50纺织品紫外线防护因

子测定仪,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实验方法(ASNZS43991996)标准来评定,采用紫外线防护因子(UPF)表示 。结果为至少5次测定的平均值。

1.4.2  耐洗牢度测试

按照GBT 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洗涤整理后的棉织物。浴比为

130,洗液浓度为1.1 gL,于30℃下洗涤10 min,脱水再用水注洗2 min,甩干再用水注洗2 min,烘干,此过程为1次洗涤[10]

1.4.3  其他测试

熔点采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WRS-1B型数字熔点仪测定,红外光谱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NICOLET NEXUS4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核磁谱图采用美国U.S公司Unityinova 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采用浸轧-汽蒸的方法将紫外线吸收剂整理到棉织物上,紫外吸收剂上的反应性基团能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反应,反应方程式如图2所示。

image004.gif

2 紫外吸收剂UVDTHM 与纤维素的反应

为使经整理后的棉织物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及耐水洗性,探讨了织物在UV-DTHM整理液中的浸轧温度、汽蒸时间及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经后整理的棉织物洗涤后紫外线吸收性能,获得了优化的整理工艺。

2.1  整理液温度对抗紫外线效果的影响

棉织物在pH=9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渍后,放入含有1(o.w.f)UV-DTHM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浸渍,UV-DTHM 在碱性条件下与棉织物上的羟基反应,UV- DTHM中三嗪环上剩余的2个氯原子的反应活性与温度有关,因此,为了使UV-DTHM能够充分地与棉织物接触反应,探讨了棉织物在UV-DTHM整理液中浸渍的温度。

根据UV-DTHM结构中均三嗪上的氯原子数和2个氯原子的反应活性,设定了406080 3个浸渍温度。表l为浸轧后棉织物的整理效果,可以发现三者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高温效果相对较好。

这个结果和文献报道一致,要使均三嗪上的2个氯原子完全反应,必须升高温度至6080[11],因此,选择60为最佳的浸轧温度。

1 UV-DTHM 整理液中的浸轧温度对抗紫外线效果(UPF)的影响

image006.gif

2.2  汽蒸时间对抗紫外线效果的影响

UV-DTHM 的溶液浸渍后的棉织物,表面有一小部分的UV-DTHM 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了棉织物上,而更多的UV-DTHM会吸附在棉织物上,因此为了提高棉织物的紫外线吸收性能,在100 下汽蒸一段时间,有利于UV-DTHM 的溶解、吸附扩散,使其透染性好,固着率提高,牢度增加[12-13]

2列出经不同汽蒸时问整理织物的UPF值。可以发现,在3060 min内随着汽蒸时问的增加,织物的UPF值增大,但是汽蒸时间大于等于90 min时,织物的UPF值反而降低。原因是汽蒸时间过长使织物吸湿过多,容易出现过热,过热时间过长,不但不利于UV-DTHM的溶解和吸附扩散,反而因为温度高,未扩散进纤维内部的UV-DTHM,在织物上快速水解,

减少了与棉织织物结合的反应性基团,导致与棉织物反应的紫外吸收剂减少,紫外线吸收效果变差;UV-DTHM水解后,即使进入到纤维内部,也不能固着在纤维上[12]。因此,汽蒸时间以60 min为宜。

2 汽蒸时间对棉织物抗紫外效果(UPF)的影响

image007.gif

2.3  整理液用量对抗紫外线效果的影响

3 示出棉织物分别与1 2 3

4(o.w.f)UV-DTHM 反应后的抗紫外线性能。可以看出,在未皂洗前,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随着整理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但是经30次皂洗后,随着整理剂浓度增加,织物UPF值逐渐减小。说明在高浓度下,虽然吸附在棉织物上的紫外线吸收剂量增加,但因纤维发生键合反应(固色)的同时也发生水解反应,且UV-DTHM量的增大加快了水解速率[12];此外,过多的UV-DTHM 吸附在织物表面可能会发生聚集,不仅减少了与棉织物反应的活

3 UV-DTHM 含量对棉织物抗紫外线效果(UPF)的影响

image009.gif

性基团,也会阻碍UV-DTHM的扩散,导致固着率降低,从而UPF值降低。

由表3 还可以看出,最优UV*DTHM

(2(o.w.f))下整理的棉织物的UPF 值为46.5,经30次皂洗后,棉织物UPF值仍可达到34.2。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实验方法(ASNZS43991996)标准:UPF值为1524,紫外辐射(UVR)防护良好;UPF值为2539UVR防护很好;UPF值为404550+UVR防护极好。由此可知,用2UV-DTHM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很好的紫外线防护性能,且耐洗性能较好。

3  结论

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与三聚氯

(TCT)合成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反应性紫外吸收剂(UV-DTHM),产率为82.5%,可方便地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紫外整理。棉织物在2 (o.w.f)UV-DTHM整理液中于60 下浸轧后,汽蒸60 min,棉织物的紫外线防护因子(UPF)值达47,皂洗30次后UPF值保持30以上。整理后的棉织物示出了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和良好的耐洗性。

参考文献:

[1]ICHIHASHl M UEDA M BUDIYANTO A et a1.UVinduced skin damage[J].Toxicology2003(189)21-39.

[2]BAUMANN L.Skin ageing and its treatment[J].JPathol2007211(2)241-251.

[3]MA W JIANG XLIU Y.Synthesis of a novel watersoluble polymeric UV-absorber for cotton[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122(2)1489-1491.

[4]ELDAR B ZNORMAN S A.Modelling light stabilizers as thermal antiodants[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612(91)3390-3396.

[5]安秋风,王雁,路德待,等.织物用抗紫外线整理剂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26(6)819-829.

[6]PAN J QZHANG Z F.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ew UV-absorbers with higher MW[J].Polym Degrad Stab199653(2)153-159.

[7]YI Z. YI D.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lymerizable benzophenone derivativ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yrenie polymers as UVstabilizer[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07(43)4541-455 1.

[8]朱吴,付小蓉,黄丹.一种新型的糖基型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和表征[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22(11)1418-1421.

[9]RIVA AALGABA I.Action of a finishing product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ltraviolet protection provided by modal and modal sun fabrics modelisation of the effect[J].Fibers and Polymers20078(2)205-211.

[10]FU X R SHEN Y JIANG X et a1. Chitosan derivatives with dualantibacterial functional groups for antimicrobial finishing of cotton fabrics [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5(2)221-227.

[11]MAMNICKA J ZAJKOWSKI W . New fiber-reactive UV-absorbers increasing 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fibres[J].Cellulose201219(5)1781-1790.

[12]宋心远.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工艺分析:一[J].上海染料,200735(3)17-23.

[13]宋心远.活性染料湿短蒸染色工艺分析:二[J].上海染料,200735(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