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托养yd16903

image002.jpgimage004.jpg

我市率先实施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7600多名残疾人有人照顾

    脸上笑呵呵、见人就问好、身上没有一丝异味、每餐41汤……近日,记者探访了青岛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发现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不仅生活质量高,还定期有人陪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精神状况,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他们慰藉,真正做到了让残疾人“有尊严地活着”。

image006.jpg

市北区残疾入托养中心工作人员

带着残疾人跳绳锻炼身体

残疾人在市北区残疾人托养中心下棋娱乐

托养中心“免费”住

    记者来到托养中心康复中心时正值残疾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在托养康复中心大门前,不少残疾人在进行室外活动,跳绳、扔沙包、抖空竹、打球……下午3时的太阳照在他们的笑脸上,院子里的气氛一片温馨。在托养中心内,盥洗室、洗衣房、娱乐厅、健身器材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不少残疾人正聚在娱乐厅内观看电视节目。市北区残疾入托养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10月,到目前为止共有156名残疾人、40多名老人在此托养。

    记者了解到,由于有了每个月1300元的托养补贴,在这里托养的残疾人只需缴纳每月600元的饭费,“饭费一般来自他们的低保补贴或残疾人补贴,交了饭费还能有剩余。”院长马岩洁告诉记者,残疾人的低保补贴和残贴支付饭费绰绰有余,基本不需要自己再花钱。“我每个月有800多元的残疾人补贴,交完饭费还有零花钱。”正坐在轮椅上和托养中心工作人员聊天的隋胜茂告诉记者。住在托养服务中心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还不用自掏腰包。

一年报废10台洗衣机

    和马岩洁一同走进托养服务中心的大门,所经之处问好声一片,“院长好”、“院长又来看我们啊”,记者发现,每一名在托养服务中心的残疾人都带着一张笑脸,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据了解,托养在这里的残疾人许多生活不能自理,衣物床单都需要经常换洗,托养服务中心一楼开辟了专门的洗衣房。马岩洁告诉记者,从早上5时起,洗衣机就要开始运转,一直到晚上天黑才能停下,超大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洗衣机的寿命,“这10台洗衣机几乎每年都要换一批。”

    “我们除了在生活上照顾他们,精神上也要给他们慰藉。”马岩洁告诉记者,托养在这里的许多残疾人都属于精神或智力残疾,定期和他们沟通很重要。“我们要让残疾人有尊严地活着,这就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他们,更要从精神层面人手。”

托养两个月褥疮全好了

    “我刚来时又瘦又黑,还躺在床上不能动。”隋胜茂坐在轮椅上,手里拿着按摩器一下一下地敲打着他的腿,20117月,隋胜茂来到了托养服务中心.当时的他由于下肢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又缺乏专业的护理,他身上的褥疮很严重。“来了两个多月,褥疮就全好了,你看我现在,能坐着轮椅出来活动了,人也胖了。”问起托养服务中心怎么样,隋胜茂连声说了三个“好”字,他告诉记者,来托养服务中心已经接近3年了,是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我们给他清创、擦药、翻身,身上保持清洁.过了两个月他的褥疮就好得差不多了。”院主任郑玫告诉记者,在隋胜茂治疗褥疮期间,她们每隔两个小时就要为隋胜茂擦一次药、每天都要清创。“做这行没什么诀窍,就是要有点耐心、有点爱心。”护理员刘芳说,做护理员就是要“把心沉下来”。

链接

全市建成托养机构56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率先实施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以公办机构为示范、民办公助为主体,推动残疾人机构安养、社区管理、居家照料同步发展。全市建成托养机构56处。托养残疾人7600多名,其中精神和智力残疾人6500多名.社会肇事肇祸率明显下降。 

青岛早报2014-3-21/12  记者 于顺 王建亮 实习生 李媛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