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里大集yd16707

image002.gif

黄岛区泊里大集历经300余年依然保持原汁原味

    早报讯  用传统的剃刀和推子理发,用小凿子刻出红红火火的“过门钱",用大锉削擦钥匙母子配钥匙,用发电机转动石磨磨出香油……作为黄岛区唯一的市级“非遗”大集,泊里大集虽已历经300多年,但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也是当地的老手艺人最爱赶的大集。

卖“过门钱’’生意红火

    “卖糖葫芦啦,自家做的,味道纯正。您吃下去酸酸甜甜,小日子圆圆满满。”昨天,记者刚到大集头,就看到50多岁的老刘在叫卖糖葫芦。一支支红色的糖葫芦斜插在裹着麦秆儿的竹竿上,还沾着一层芝麻,让人见了就有想吃的冲动。

    再往里走,从琅琊镇赶来的剪纸艺人王宝敬在摆摊儿卖“过门钱”。“这也是剪纸艺术的一种,原料也是红纸,只不过不是用剪刀,而是用小凿子凿出来的,图案上面是福字,下面缀着铜板儿。”王宝敬说,在泊里、琅琊等镇有这样的风俗,春节期间,将“过门钱”挂在窗户和门上,用来祈福、辟邪。

编席挣钱还能活动筋骨

    说起泊里大集,就不能不提名声在外的“泊里红席”,在大集的中部,有十几个卖红席的摊位,与其他大集上卖红席的多是贩子不同,这里卖红席的都是编织艺人。69岁的董老汉是泊里镇高家庄人,打小就会编红席。昨天他只带了一领红席到大集上卖。“这一领席我就得编十天,只卖400元。人上了岁数了不能总闲着,编编红席既活动了筋骨,还可以换点钱,一举两得。”董老汉告诉记者。

前年入选市级“非遗”

    记者了解到,泊里大集每逢农历四、九开集。大集被细分为布市、鞋袜市、玩具市、书画市、杂货市、食品市、肉市、蔬菜市、海鲜市、干货市、五金市、农具市、木材市等20多个部分,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都能在大集上买到。

    泊里大集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因此这里也是当地的老手艺人最爱赶的大集。每逢农忙季节,大集上还会有传统的打铁艺人给农户打制农具。20123月份,泊里大集入选市级“非遗”,也是黄岛区唯一入选市级“非遗”的大集。

image004.jpg

(左)泊里大集上的朝天锅

(右)剪纸艺人王宝敬卖“过门钱”日进200

(下)卖糖葫芦的老刘生意挺红火

image006.jpg

image008.jpg

青岛早报2014-1-20/8  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