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话题yd16339
|
沸沸扬扬的转基因之争再起波澜 比争论更重要的是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新闻提示
很少有一项技术像转基因这样,让各方观点如此对立:相互矛盾的实验证据,极端对立的利益表达,莫衷一是的研究结论,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近日有专家发表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同样安全”等论点,让转基因的争议再起波澜。
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世界各国态度不一,科学界也有很大分歧,或许这种争论将长久持续下去。然而,对消费者来说,比争论更重要的是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转基因产品离我们多远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转基因农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统计数据表明,28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产品。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植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1997年发放的耐贮存番茄、抗虫棉花安全证书,1999年发放的改变花色矮牵牛和抗病辣椒安全证书。2006年发放的转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证书,2009年发放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 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介绍,目前国内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种植。
进口农产品有哪些是转基因品种呢?我国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国内超过一半的油脂消费都是大豆油,90%的大豆油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
自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可能是农业史上最有争议的技术。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反对者则从食用安全、生态安全和主粮安全等方面提出质疑。转基因技术是“潘多拉魔盒”还是未来农业之路?技术风险能有效预防吗?种种纷争公众也很难辨明。
在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等生物学家看来,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特说:“在农业领域,在这日益恶化的环境中,这项技术让我们能够少用水或杀虫剂。而且并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害。”
但也有专家表示。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值得警惕。生物技术理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教师王芳说,抗虫作物可能会使食物链中断,而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现所谓“超级害虫”。
“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的田地周围,必须保留一块专门种植普通作物,让害虫有个避难所。”王芳说。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朱祯研究员认为,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转基因的食品将会改变人类遗传特性的担心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从长远来讲,转基因食品跟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一样,并没有产生有别于其他食品新的不可预期的问题。
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的文件中曾谨慎地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教授王俊平认为,化学目标物安全性的检测很明确,比如三聚氰胺,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价非常复杂。 消费者应充分有知情权
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短时期内可能很难分出胜负,一些专家表示,应该充分保证群众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知情权,把问题摆出来,把选择权交给群众。 “跳出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之外。人们有权知道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到底是什么,应该充分维护人们对食物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农业政策专家、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程同顺说。
“任何商品都必须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品真实的信息情况必须提供给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律师邱宝昌表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同时这种规定也是经营者的义务。
南开大学张翔博士认为,规范并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至关重要,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和销售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的基础上。 “在相关争论仍在继续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标识管理。”王俊平说,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 |
超市探访 我国转基因标识 仍需规范和完善
我国对转基因农产品实行严格的标识制度.规定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均需要标识。但记者在北京、天津几家大型超市调查发现.转基因标识与反向标识共存、部分转基因食品“不愿标识",超市内转基因食品标识仍存“漏网之鱼”。专家建议,我国转基因标识制度仍需规范和完善。
在超市的食用油商品区,记者看到一些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均在配料表中标明了是否使用转基因作物作为原料。尤其是以非转基因作物为原材料的产品.“非转基因”字样在商品包装上格外突出。
豆制品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记者在超市看到,有两个品牌的豆浆、豆腐和豆芽产品均注明使用非转基因大豆制作;雅士利、永和品牌的冲调豆奶粉都在包装上标注了“非转基因”字样:而一款茄汁黄豆罐头未标明使用的黄豆和番茄是否为转基因原料。
记者在超市实地探访时了解到,超市内的生鲜农产品几乎都没有转基因食品信息标注。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华琳建议,应通过修订《食品安全法》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加以规定,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填补对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盲点”。 |
青岛早报20130911/34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