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竹北养yd15938
|
|
竹笋、翠竹以及远处的竹楼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
昨天,缠缠绵绵的雨下个不停,给黄岛区海青镇河西茶厂的50亩竹林带来了勃勃生机。数千棵竹笋争先恐后地从泥土中冒了出来,尖尖的,嫩嫩的顶着绿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与竹楼以及不远处的茶树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昨天下午记者在竹园里看到,一棵棵刚冒出土的新笋被春雨滋润得非常鲜嫩.竹笋个头大小不等,最高的约有一米高,15厘米粗;最小的则刚刚破土而出,笋皮上还沾着湿湿的泥土,就像美人的脂尖儿。“雨后的竹笋长得可快了,一上午时间就能长20多厘米。你蹲在那里看的功夫就可能长出一个,小心戳到屁股。”看到记者蹲在地上拍照,茶广经理李传树笑着说。 海青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地的竹种植起源于1966年的“南竹北养”,毛竹、刚竹、斑竹等都是那时从四川、云南等地引进的,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面对北方的严寒越冬是对竹子引种最大的考验。因海青镇河西村和后河西村的两处竹林是依山背风,有适合竹林生长的“小气候”,引种的竹子才得以大面积成活。 “每年发出的竹笋,只卖三分之一,一颗竹笋能卖60元,一颗竹子卖120元,每年卖这个能收入十几万元。”:李传树介绍,每年五一以后,前来购买竹笋的除了青岛客户外, 还有来自潍坊、日照等地的大中型酒店。 |
青岛早报20130519/2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