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放养yd15932

image002.gif

开发区石岭子人工鱼礁打造大型天然渔场不仅养鱼还能垂钓潜水

蛙人将一筐筐新鲜的鲍鱼苗投放到开发区石岭子礁人工鱼礁区域

image004.jpg

早报讯 记者昨从开发区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石岭子人工鱼礁今年已陆续投放海参、鲍鱼400多万只,投放范围主要集中在人工鱼礁区、沿岸底播区、养殖区,形成规模性野生海参、鲍鱼生养区,打造蓝色“海洋牧场”。

    昨日下午,蛙人刘洪国将一筐筐新鲜的鲍鱼苗投放到了开发区石岭子礁人工鱼礁区域。“今天,我们共投放了1O万粒鲍鱼苗。”鲁海丰养殖基地经理薛清海告诉记者,石岭子人工鱼礁位于薛家岛街道办事处驻地南6公里黄海内,北距大陆3公里,于201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在海区投放大料石、旧船体、钢筋混凝土构件礁体,在深水海域分期发展大型抗风浪网箱养鱼,在岩礁底质海域建设人工鱼礁30万立方米,礁区面积200公顷,并逐步发展海参、鲍鱼、六线鱼、牙鲆等珍贵海产品增养殖,加快资源修复。

  人工鱼礁区建成后将形成大型天然渔场,发展休闲渔业。“我们还将在石岭子礁建设海上游潜水平台,引进大型船只等游乐设备,建设高标准海上娱乐设施。”石岭子人工鱼礁建设项目负责人汪显刚说,游客可以在船上吃时令海鲜、乘游艇观光、看海兽表演、玩海上探险等,逐步建成大型综合性“海上乐园”。

青岛早报20130605/17 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杨同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