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yd15732
华西村与吴仁宝 |
|
|
|
吴仁宝语录
“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
|
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8日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
|
|
|
首吃螃蟹的村子 196l年的华西村,欠债1.5万元,在“以粮为纲”、“学大寨”的时代,华西大队书记吴仁宝悄捎办起了地下五金厂,20个人的小五金厂3年后就达到24万元的产值。这段历史在后来被解读为“敢冒风险”,但同期在黑龙江有个叫马荣祥的书记因为搞地下工厂却被枪毙了,罪名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上世纪70年代,吴仁宝官任江阴县委书记、并于197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 负债累累的村子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吴仁宝判断将有经济起飞,第二天就向无锡市委申请到1千万元贷款。《纽约时报》对华西村最新的报道中,有领导承认村上有些企业靠贷款融资,负债率高达企业总资产的60%。 高歌猛进的村子
华西村在工业化进程中极大的政策空间让其他农村的领导入艳羡。以钢铁工业为例:在价格双轨制时期,华西村靠大量倒卖钢材等物资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以此建立起来的钢铁工业长期占到华西总收入60%以上。近年来钢铁产业规划向重组打造大企业转型,不少小钢铁厂成为调控“刀下之鬼”,但规模不大的华西钢铁并没有这类担忧。华西北钢2007年因污染问题被环保总局下令关停,但随后买了唐山钢铁厂的“空壳’’后顺利起死回生。 由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亦不乏华西村村办企业的身影。以“华西村”三字命名的香烟,由淮阴卷烟厂生产、华疆村宝昌化纤公司总经销,再由江阴市烟草专卖局专卖。2003年媒体报道,仅此一项的年销售额达4.7亿元,华西村不需投入一分钱,从中可分享大约2000万元的纯利润。 吴家掌控的村子 “华西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特殊分配机制。据报道,华西村村民能够得到的收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工资,每月最高不过1 000元。每月只能得到一半,年底发齐;第二块是奖金.根据各个厂和单位的效益不同,各自计算之后下发;但是只发20%,剩下的作为干股,放在集体入股;第三块是股份的红利,每年可以至少有5%的现金收入。 令外人羡慕不已的华西村别墅、汽车,其实是村民提出申请,用集体资产中的家庭股份进行充抵后换来的。 这些“发”的汽车、别墅,村民都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因为、它们来自“干股”。假如离开华西村,别墅、轿车、股金都要被没收,他们的村规民约里有一条:“村民无论什么财产,一旦离开就全部收归集体。”数十年来,敢舍弃财产离开华西的不超过5人。 而从党内职务来看,华西村党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入,占党委总人数的72%”。吴仁宝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也占到了华西村资金总量的的90.7%。 |
|
|
|
传奇吴仁宝
吴仁宝是江苏省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党代会代表。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农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到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他也被人们誉为“农民思想家”“中国农民第一人”。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吴仁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吴仁宝的传奇人生.使他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书记吴仁宝
自华西村的“共同富裕”神话建立以来,吴仁宝一直担任华西村的党委书记,直到2003年7月6日.76岁的吴仁宝才将权力移交给他的四儿子——39岁的吴协恩。
学者指出,吴仁宝之所以能在华西屹立50年不倒。关键在于“两头保持一致”:对底下,一定满足他们的需求,总是比外面超前;对上面。他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永远走在时代前面。吴仁宝在“学大寨”时期办工厂。在“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初兴之时开始走集体股份制.在乡镇企业式微之际搭起海运、航空、金融、旅游的转型平台。 造城者吴仁宝
华西村有着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建筑:投资30亿建成的328米高楼比肩北京最高楼;楼内置一头值3亿人民币的金牛,加上各种装饰,整幢楼价值近五十亿;村后龙砂山上更建有“万米长城”、“小天安门”和“美国白宫”。而在“大华西”并村后,华西村的面积从O.96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这都引起了外界的巨大争议。 演讲者吴仁宝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发表演讲。为前来华西村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演讲时他说一句,坐在身边的孙媳妇、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周丽翻译一句。他的演讲作为接待游客的保留节目,每天至少一次,游客多时一天2~3次。演讲内容、语速、语调丝毫不差,好像设置好的机器人。 |
|
青岛早报20130319/41 据新华社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