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毛针织物的黄芩甙抗菌整理yd15704
高冬梅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收稿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吉教科合字(2012)第114号]。
作者简介:高冬梅(1960-)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染整教学与科研工作。
原载:针织工业,2013/1;41-43
【摘要】将黄芩甙提取液作为抗菌剂应用于纯毛针织物的抗菌整理中.分析了抗菌剂用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次数对抑茵率的影响,结合整理织物的白度和透气量,确定了最佳抗菌剂用量为8% 、最佳焙烘温度为80℃。试验证明,纯毛针织物经黄芩甙抗菌剂整理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好,抑菌率在90% 以上;且耐洗涤性能良好,水洗15次后对这3种茵的抑菌率仍在88% 以上
【关键词】黄芩甙;抗茵整理;纯毛针织物:抑茵率;白度:透气量
【中图分类号】TS 195.5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033(2013)01-0041-03
唇形科植物黄芩根部的主要成分黄芩甙经药理试验证明.具有抗菌消炎、镇静解热等作用。国内已将其制成片剂、注射剂以及外用膏剂等用于某些感染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方涛[1]对黄芩甙在真丝上的抗菌整理进行了研究.但对黄芩甙在纯毛针织物抗菌整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主要研究黄芩甙在纯毛针织物上的抗菌整理及其效果。
1 试验
1.1 试验原料
材料:纯毛针织物
试剂:黄芩甙超声波提取液(自制)、氢氧化钠(分析纯)、36% 乙酸(分析纯)等。
1.2 主要仪器
SPX-105B生化培养箱、HH-S恒温水浴锅、802A型恒温烘箱、ZBD白度仪、Y561织物透气性仪、SW-12型A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等1.3 抗菌整理试验
配制抗菌剂:将黄芩甙超声波提取液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澄清透明.然后加入醋酸溶液调整pH值至5。
工艺流程:浸渍抗菌剂(2%~12% ,浴比1:20)→预烘(60℃)→焙烘(90℃)→水洗。
2 性能测试
2.1 抗菌性能
按照FZ/T 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培养基包括琼脂培养基和沙保氏培养基.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公式(1)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 |
A-B |
×100% (1) |
A |
式中:A为未经抗菌整理试样上的菌落平均数:B为经抗菌整理试样上的菌落平均数。
2.2 洗涤性能
室温条件下.将经抗菌整理的织物用丝毛洗涤剂溶液浸泡5min,揉洗、漂洗各2 min,作为1次洗涤.最后参照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中的规定进行评级。
2.3 白度
按照GB/T 8425-1987《纺织品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将试样折叠4层.在白度仪上测8次.取平均值
2.4 透气性能
按照GB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进行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抗菌剂用量的影响
抗菌剂用量对织物抑菌率、白度和透气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抗菌剂用量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白度和透气量的影响
抗菌剂用量/% |
抑菌率/% |
白度 |
透气量/[m3·(m2·s)-2·103]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 |
整理 |
未整理 |
整理 |
未整理 |
|
2 |
85.2 |
86.3 |
84.2 |
84.3 |
86.9 |
764 |
765 |
4 |
91.4 |
91.6 |
91.1 |
83.2 |
86.9 |
762 |
765 |
6 |
96.2 |
95.5 |
95.7 |
82.8 |
86.9 |
761 |
765 |
8 |
97.8 |
98.9 |
96.1 |
82.7 |
86.9 |
760 |
765 |
10 |
98.0 |
99.1 |
96.1 |
81.9 |
86.9 |
751 |
765 |
12 |
99.3 |
99.2 |
98.9 |
79.7 |
86.9 |
750 |
765 |
从表1可以看出.抑菌率随着抗菌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黄芩甙抗菌整理对白度有影响但比较小.织物白度随着抗菌剂用量的增加呈较缓慢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黄芩甙整理液本身固有的颜色以及织物在较高温度下焙烘引起的:抗菌整理对透气量也略有影响.随着抗菌剂用量的增加.透气量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抗菌剂中的黄芩甙、黏合剂与纤维形成了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或库仑力的结合.在纤维表面产生交联作用从而对透气性造成了影响 总体观察不同用量抗菌剂对纯毛针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选择抗菌剂用量在8%比较合理。
3.2 焙烘温度的影响
焙烘温度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白度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焙烘温度对整理织物抑菌率和白度的影响
焙烘温度/℃ |
抑菌率/% |
白度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 |
整理 |
未整理 |
|
60 |
88.4 |
88.7 |
88.1 |
84.2 |
86.4 |
70 |
95.8 |
89.3 |
88.7 |
84.5 |
86.4 |
80 |
98.0 |
98.1 |
95.5 |
84.4 |
86.4 |
90 |
88.9 |
88.8 |
88.4 |
83.1 |
86.4 |
100 |
88.1 |
88.2 |
88.0 |
80.0 |
86.4 |
注:抗菌剂用量8% 。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焙烘温度对抑菌率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增加.抑菌率呈上升趋势.但超过80℃后抑菌率下降.可能是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黄芩甙抗菌整理液中有效成分被破坏所致[2-3 ]表2还可以反映出.焙烘温度对织物白度会产生一些影响.随着温度的增加.白度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会引起织物泛黄,同时温度升高会使带有黄色的黄芩甙颜色略有加深所致 焙烘温度超过80℃白度下降明显.抑菌率也下降明显。综合白度和抑菌率这两个因素,选择焙烘温度80℃较合适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白度要求高的抗菌整理织物应采取一些去除色素、保留抗菌成分的措施。
3.3 水洗的影响
水洗15次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水洗15次对整理织物抑菌率的影响
抗菌剂用量/% |
抑菌率/%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 |
||||
0次 |
15次 |
0次 |
15次 |
0次 |
15次 |
|
2 |
85.1 |
80.5 |
85.6 |
80.8 |
84.7 |
80.1 |
4 |
89.7 |
83.6 |
89.8 |
84.2 |
88.8 |
88.0 |
6 |
93.5 |
87.8 |
95.7 |
89.1 |
93.1 |
88.2 |
8 |
98.0 |
88.7 |
98.7 |
88.4 |
97.8 |
88.4 |
10 |
98.2 |
88.8 |
98.8 |
88.5 |
97.9 |
88.4 |
12 |
98.4 |
88.8 |
98.7 |
88.5 |
98.1 |
88.5 |
注:焙烘温度80℃
从表3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抑菌率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多而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部分纤维与抗菌剂形成的共价键断裂所致 抗菌剂用量为8% 时.洗涤15次后.纯毛针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抑菌率均在88% 以上.这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纤维中的羧基、胺基与黄芩甙发生了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纤维和抗菌剂的结合程度所致:抗菌剂用量在8%以上时.纯毛针织物抗菌效果的耐洗性随着抗菌剂用量的增加而呈不明显提高.可能是用量高到一定程度.在纤维表面有未与纤维结合的抗菌剂 水洗后脱落所致。
4 结论
4.1 试验证明.黄芩甙抗菌剂对纯毛针织物的抗菌整理是切实可行的。
4.2 黄芩甙抗菌剂的用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次数均会对抗菌整理织物的抑菌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4.3 综合试验涉及的工艺参数对抗菌整理试样的抑菌率、白度及透气量的影响.确定了黄芩甙抗菌剂的最佳用量为8%、最佳焙烘温度为80℃。
4.4 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在90% 以上.且耐洗涤性能良好.水洗15次后整理织物对这3种菌的抑菌率仍在88%以上。
参考文献
[1]方涛.黄芩甙在真丝上的抗菌整理研究[J].丝绸,2007(11):31—32.
[2]高冬梅.壳聚糖和黄芩甙毛织物抗菌整理[J].毛纺科技,201l(8):6-8.
[3]卢娜.精纺呢绒的壳聚糖抗菌整理[J].毛纺科技,2006(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