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风yd15609

image002.jpg

    前几天持续不散的雾天,给有着碧海蓝天美称的岛城也蒙上了灰色的面纱。本周雾终于慢慢散去,可记者从市环保局“青岛市环境质量状况”发布网站上看到,空气质量并没有随着雾的散去而好转,昨天市区部分区域PM25指数甚至超过了200

    很多市民在户外纷纷戴起口罩,刮起了一阵“口罩风"。那么,这些五花八门的口罩是否真的有效?这些担当重任的口罩,是否真能过滤微小颗粒?

试验目的

我的口罩靠谱吗

    小黄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他选择的是台湾耐适康3M舒适口罩,说起这个大红色口罩,他笑答,刚开始担心一个男孩子戴口罩会被人笑,但是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经慎重挑选、多方比较,他在正规药店选择了这个据说能防护PM2.5的口罩。小黄说,药店的工作人员极力推荐这款口罩,在雾严重的那几天都几近断货。

    小蕾是爱美的90后女孩,是不折不扣的时尚控。“天气不美丽,但是心情不能不美丽!”为了配合心情美丽,她每天为不同衣服搭配了不同图案和颜色的口罩。针对卡通口罩能否起到阻隔污染颗粒效果的疑问,她倒是非常乐观,“我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最有效,就只能选好看的了,最起码也有个心理安慰。”

    也是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为对抗雾天气影响,她选择了医用16层棉纱口罩,“至少比普通单层棉布口罩厚多了,应该会管点用吧?

    “这是最常见的口罩,家里储备比较多,基本有需要的话就带这个。”说起自己的单层口罩,小杨这么说。而小王同学却相信自己的医用一次性无纺布口罩比较有效,毕竟是医用口罩,而且“一次性的,应该是比较干净的吧?

试验过程

口罩VS颗粒物

    大家带着各自的疑惑,拿着自己的口罩,加入了记者对“口罩阻隔微小颗粒效果”的试验队伍中。

空气中细小的颗粒肉眼很难看到,到底该怎么检测口罩隔绝的效果呢?记者与试验者选择了同样细小、且肉眼好分辨的打印机硒鼓碳粉来代替颗粒物。不过,当碳粉出现在试验参与者面前时,所有人都直摇头,他们谁也不想亲自冒险,面对碳粉带着口罩做深呼吸。当记者拿出了吸尘器,表示通过吸尘器来模仿人体呼吸过程中吸气的过程,所有人长舒了一口气。

    试验开始,大家七手八脚地相互帮忙,将吸尘器的直管和吸口连接好,再将口罩固定在吸口上,在口罩后面是一层白色纸巾,用来模拟人体呼吸器官。

    试验开始,大家将绑着口罩的吸尘器吸尘口放在了碳粉上方5厘米左右的位置,当吸尘器持续通电15秒后,参与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口罩被紧紧吸附在吸尘器的吸口上。

试验结果

口罩不同隔绝能力也差异巨大

    试验结束后,参与者依次打开绑在吸管一端的口罩和纸巾,并将其平铺在桌面上,每种口罩的隔绝能力,通过观察纸巾上碳粉的多少,也就非常清楚了。

    卡通口罩:纸巾完全被碳粉染黑。

    单层针织口罩:和卡通口罩类似,也附着了满满的碳粉。

    一次性口罩:效果稍好于前两款,但依然无法避免碳粉“污染”。

    16层棉纱口罩:效果更好,黑色碳粉造成的“污染”较轻。

    3M口罩:效果最好,只在纸巾的很小区域,有一点淡淡的碳粉,当然,它也没能完全隔绝碳粉的“侵袭”。

试验结论

卡通和单层口罩阻隔作用不明显

    试验表明,卡通口罩和单层针织口罩对碳粉的阻隔作用不明显。由于织物间的缝隙较大,对像碳粉这样的大颗粒灰都难以达到阻隔作用,更不用说PM2.5这种极细微颗粒。很明显卡通口罩和单层针织口罩无法抵挡PM2.5的“长驱直入”。

    而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口罩,虽然勉强达标,但阻挡效果也不容乐观。在试验用的口罩和纸巾上,都可以观察到大量吸附的碳粉。

    16层棉纱口罩也属于医用口罩,但是厚度比较大,棉线交叉错落,从试验中可观察到,其对碳粉能够起到一定的阻隔防护作用,应该说,可以将空气中的灰阻隔在口罩表面或外层棉纱中,从而对呼吸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M口罩阻隔碳粉颗粒物效果最好,这种口罩的材料由多层超细纤维构成,纤维层可留住空气,不过即使这样,也无法完全隔绝有害物质入侵。

试验纪录

试验参与者:小蕾

口罩类型:卡通款

口罩价格:8

试验参与者:小杨

口罩类型:单层款

口罩价格:3

试验参与者:小王

口罩类型:一次性

口罩价格:0.4

试验参与者:萌

口罩类型:1 6层棉纱款口罩价格:4

试验参与者:小黄

口罩类型:3M舒适款

口罩价格:35

image003.jpg

image004.jpg

image005.jpg

image006.jpg

image007.jpg

相关链接

    天让人谈“霾”色变,加上春季很多敏感体质的市民常会引发过敏,口罩成了很多人的随身装备。据悉,PM2.5口罩标准即将出台。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两细”,一是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二是以H1N1H5N1MRSA等为代表的细菌病毒。目前,《抗菌防霾日用口罩》和《抗菌防霾日用无纺口罩》两个标准已获得质监部门的批准备案,将有望升级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PM2.5口罩的辨别,普通市民光靠“手摸”或“眼看”是无法识别的,必须用仪器在试验室进行判断。

青岛早报20130308/T8  实习生 杨健  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