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正义yd15515
|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释放出新时期中央政法工作的新思路、新信号 |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新年伊始,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三大建设、四项改革、五个能力——会议对政法机关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新要求,释放出新时期中央政法工作的新思路、新信号。 |
要顺应群众的新期待
会议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目标。
“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矛盾突发、多发,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提出这个目标。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群众的需要。”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也认为.三大建设目标站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在社会主义法洽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一个背景,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有序、理性、平和的社会环境。其次,这是一个目标,我们的政法工作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有安全感,能时时处处感觉到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第三,这是一种手段,就是要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法治框架下,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共同努力实现平安目标。”王锡锌说。 四项改革成为突破点
在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总体思路中,四项重点改革备受关注——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
“四项改革都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实现途径,是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改进。”王锡锌说,四项改革就是四个突破点。
会议要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改革劳教制度,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司法公正。
“劳教制度改革是社会关注很久的问题,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中央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推进劳教制度改革顺应民意,是必要的。
作为知名法学专家,马怀德同时指出,涉法涉诉信访难以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也应予以改革。“信访是沟通民意、表达民意、听取民意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有些信访变成救济、解决纠纷的途径,偏离了制度的初衷。”马怀德说。
针对会议提出的“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他建议重新定位信访功能,畅通法定救济渠道,维护和提升司法公信力,引导百姓理性维权,自觉选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同时改革信访考核制度,切实减少行政干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没有跟上。大量流动人口难以有效融入城市,农村“空心化”“三留守”问题凸显。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呼声。
“如果不能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还极易诱发滋生大量社会问题。”王锡锌认为,会议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应按照要求一步步切实推动改革往前走。 提升“五个能力”是关键
当前.政法机关面临的执法司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会议要求全国政法机关着力提升“五个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
“提出五个能力建设能够起到切实推动改革的作用。”卓泽渊认为,五个建设里面,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是根本,统领“五个能力”建设。他说:“政法机关处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社会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公正。”
会议明确要求,全国政法机关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王锡锌对于“五个能力”的提升予以高度认同。他认为,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实际操作者对制度用得好不好、准不准,就涉及能力问题。而能力提升的根本方向,就是公平正义。
当今世界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一起普通案件可能在网上掀起舆论风暴。
对此,会议要求,既高度重视做好案事件本身的依法处理工作.又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努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 |
青岛早报2013/1/8/40 据新华社 |